10、媽媽,讓我長大好嗎?(原創)

(感謝我的來訪者讓我採用他們的案例,文中的所有姓名都是化名)

在諮詢室里經常會遇到沒有長大的孩子,雖然已經年滿十八周歲以上,可是還是一個完全沒有長大的小孩,依附著父母,一方面完全地離不開父母,一方面又與父母鬥爭的十分激烈。

孩子沒有長大有許多的原因,有自己不願意長大的,因為已經習慣了不長大的好處;但在許多時候,卻並不是他(她)們不想長大,而是父母有意無意地不想讓他(她)長大,或者說是父母在妨礙著孩子的長大。而父母中又以母親為甚。

小莉是一個已經高三的女孩,在大家都在為高考而做最後拼搏的時候,小莉卻不願意再到學校里去讀書了。

焦急的媽媽用盡了各種方法和手段,卻無論如何都沒法再說得動女兒半分。小莉一會兒說是學習壓力太大了,一會兒說是同學們對她不好,再一會兒又說在學校里發現許多同學都在說自己的壞話,理由用了一大串,目的只有一個:不想去讀書。

由於小莉的敘說中有著一些「胡思亂想」的東西,媽媽擔心小莉的精神會出問題,但在幾個醫院的精神科檢查下來,都排除了小莉有精神問題的可能性。可是小莉的問題依舊,而且後來還發展到了不讓媽媽離開自己一步的地步,可憐的媽媽只有日夜陪著女兒,女兒在家裡一切都好,可是只要一說起讀書,所有的問題就又都出現。

出現在諮詢師面前的小莉是一個婷婷玉立的女孩,在休息室與這對母女的交流中已經可以看出小莉對母親的依賴以及母親對女兒的悉心照顧,即使女兒感到熱了也是母親幫著脫外衣,而父親只是坐在一角默默無語。

當三個人一起進入諮詢室以後,這個家庭的互動關係清晰地呈現在諮詢師面前。媽媽總是幫著女兒提問題,也幫著女兒回答問題,每次女兒說完幾句話以後總是由迫不及待的媽媽進行補充,而女兒在每次說話時總會不由自主地眼望母親,象是要得到母親的許可和認同。但媽媽的話也不會得到女兒的認同,兩個人會為了某一件事某一句話而在諮詢師面前大聲的爭論,當媽媽的聲音壓倒了女兒的時候,小莉就開始發脾氣,甚至板著臉一聲不吭。可是這時候的父親卻始終看上去像個局外人一樣,在一個半小時的首次諮詢中,他居然有幾次下意識地閉上了眼睛,像是閉目養神一樣,但又像是不忍看到眼前的這副情景。

父親在城裡開著一片不小的店,也算是一個生意人;而母親卻是一個好強的人,家裡的里里外外都是她一個人撐著,雖然店由丈夫開著,但生意上的打點卻又都是母親出馬搞定,在親朋鄰里的眼裡,父親顯得有點窩囊,而母親是一個女強人的形象。母親對自己的丈夫有著很深的不滿,慢慢地丈夫在家裡沒有了發言權,慢慢地女兒成了母親唯一的依靠,慢慢地母女倆緊緊地纏結在一起而把父親排除在關係之外,慢慢地女兒一點點地長大但卻又一點點地變小,慢慢母親也一點點地變小甚至變得比女兒都小,慢慢地二個人誰也離不開誰誰也不願意離開誰誰都害怕離開誰。

媽媽並不懂女兒的心事,但是女兒卻完全明白媽媽的苦處,媽媽的孤獨好像只有女兒才可以安慰,因此女兒寧可不去讀書也要陪在媽媽身邊不離半步,卻在表面看上去讓大家覺得是自己的學習壓力、人際關係等等各種可以讓人相信的原因才如此逃離學校。

或許我們從教育學和社會學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家庭會得出女兒不努力媽媽太焦慮的結論,可是從家庭治療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家庭以及這個家庭所呈現出來的相互關係,卻可以把所有我們看到的現象在這個家庭的三角關係中找到原因。父親的窩囊、媽媽的要強、女兒的依戀和依賴;父母關係的疏離、母女關係的纏結和對立、父女關係的看似淡漠;媽媽的強大但卻無奈和孤獨、父親的看似窩囊但實則被推出關係圈外的憤怒、女兒長不大的心和想要長大的人;這許多許多的關係和衝突都深刻地影響著這個家庭,也影響著家庭中的每個人。

諮詢中諮詢師努力想讓這個家庭看到的是那隻想要推開對方的手和另一隻緊緊抓著對方不鬆開的手是如何在限制著各自的成長和發展,又是如何把每個人纏結的無法動彈。而在這個過程中,女兒的不上學其實是在發出一種信號,一個潛意識發出的想要長大的強烈信號,因為不長大的女兒只會繼續糾纏在這複雜的三角關係中,只會不知不覺地陪著孤苦的媽媽而陷入逃避之中。在進一步的諮詢中呈現的各種信息都在告訴我們這個家庭的關係是如何地失去平衡,夫妻倆已經好幾年沒有性生活了、媽媽一直都和這麼大的女兒一起睡在一張床上、女兒所有的衣服都是媽媽存放而穿什麼衣服又都需要媽媽選擇、女兒雖然一直成績不錯但媽媽仍然不放心女兒在學校里的表現(特別是女兒與異性同學的交往總會讓媽媽緊張萬分)等等。

在諮詢中並沒有去譴責任何一個家庭成員,因為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並不容易,只是在每次諮詢中把這個家庭的關係一次次地呈現在他們自己面前,然後從中去尋找可以激發和推動每個人向前的動力,特別是通過推動父親的力量促使這個家庭的變化和成長。只有媽媽的孤苦有丈夫可以理解,丈夫可以承擔一個男人該承擔的責任,媽媽又能軟化貌似堅強但卻其實脆弱的心接受自己看似窩囊的丈夫,也就是當父母各自找到自己恰當的位置滿足各自的需求時,媽媽才會放下女兒,女兒也才會不那麼「牽掛」母親,這時候的女兒才可能真正地長大。可是這個過程走的並不會很容易,因為每一步對他們來說都是新的嘗試,都並不習慣,都有可能因為無法堅持和接受而放棄。慶幸的是這個家庭堅持了下來,慶幸的是有許多來諮詢的家庭都堅持了下來,並在經歷了那麼多風雨以後最終見到了陽光。

當我最後一次見這個家庭的時候已經是今年的一月份了,我收到的最好的禮物是父親挺直的背、母親爽朗的笑和女兒說準備在八月份給報喜的郵件。

感謝媽媽!也感謝爸爸!你們終於讓女兒開始長大了。

推薦閱讀:

我為什麼反對少兒讀經
父母偏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猶太人如何培養孩子的財商
孩子的家庭教育中適當的暴力懲戒教育是必要的嗎,有沒有更好的方式替代?
關於雷楚年的事情,他是經歷了怎樣的一個歷程,這其中暴露出了當代中國的哪些問題?

TAG:個人成長 | 家庭教育 | 心理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