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知識(17):學習名人如何管理資產│梁隼
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先生在一個講座中,講了一個4-3-2-1的投資組合概念,呢個唔系踢足球的陣式,而系將物業相關資產、證劵投資、債劵及外幣同埋貴金屬等投資按比例分布,施生在席上就分享了佢既比例。
40%物業相關資產
30%證劵投資
20%債劵及外幣
10%貴金屬
施生是中原地產創辦人之一,對地產市場熟識是理所當然,所以分配最大比例在物業相關資產上是可理解的,咁會有人問,既然咁熟行情,點解唔訓身去搏最大利潤?分得40%咁少系唔系睇淡後市?如果咁樣都問得出,此人一系就系陰謀論專家,一系就唔系有錢人。
有錢人同窮人的分別系窮人子彈有限,想賺盡只有集中一個項目重鎚一擊,一系得一系唔得,而有錢人就唔同,拎一千萬出黎買恒生收息一年都收50萬股息,所以有錢人的資產分布,必定會以分散風險為重點,而唔系利潤最大化。
因此以施生的身家來講,擺40%在物業相關資產已算是很高的比重。
假如施生堅持這個資產分布比例,當物業價值上升時,物業相關資產就會跟隨上升,令物業佔整體資產比例增加,所以就要賣出部份物業相關資產令組合回復4-3-2-1比例,不過一般人就會以為這是減磅睇淡後市的表現,似乎是諗多左。
普羅大眾一般都以物業投資占最大比重,一來物業價格高昂,加上按揭條款收緊,買樓動輒要動用100萬現金,二來過去幾十年樓價整體都上升中,買樓已被認定為有買貴無買錯。不過做按揭買樓都算系杠捍投資,升市時賺錢以倍數計,跌市時隨時變負資產,所以在可能範圍下,應儘力將物業資產凈值(即資產價格減負債)比例下調至個人投資組合的一半或以下(如施生的40%)來平衡風險,避免資產因樓市波動而受到牽連。
推薦閱讀:
※明年今日,約不約?
※為什麼總是存不下錢?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告訴你
※如何優雅花掉年終獎,還能實現財富增值?
※深度丨Fintech創新的方向與進度(一)
※你的閑錢在睡覺,聰明的閑錢在滾雪球
TAG:理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