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足籃球誰是中國最一運動的爭論,是從2005年開始的
幾天前,央視體育頻道公布了一年一度的收視率排行榜,其中TOP10的賽事中,國足十二強賽壟斷前四名,亞冠恆大對陣上港的比賽也有入選,足球獨佔六席。
而其餘四名,皆是乒乓球和排球。並沒有籃球。
此條新聞一出,便在微博和體育社區熱議,因為球迷基數的問題,評論區吵得最凶的便是足球迷和籃球迷。
足球迷的頭很鐵,拋開數據,足球也是中國第一運動,而且是世界第一運動,「不服? 不服憋著」。
籃球迷,主要是 NBA 球迷一開始很驚訝,然後開始擺數據,「NBA 現在被騰訊分流比較嚴重。」「國足比賽大多是黃金檔,NBA 比賽多是早上。」
路人則看著熱鬧,時不時插科打諢一句:「純扯淡!周末一打開中央五就是馬拉松、乒乓球、冰壺、拳擊、斯諾克等等,最想吐槽的是馬拉松,有什麼觀賞性嗎。」
1
一定程度上,籃球迷的吐槽是對的。
禹唐體育製作了一組關於 2017 年央視體育頻道各賽事的收視率排行榜,數據顯示,籃球平均收視率為 0.27%,足球平均收視率為 0.15%。
拋開國足的12強賽,央視足球賽事的收視率其實不如籃球,結合到央視不轉播中超,無法直播英超重點賽事,只能播著非黃金檔的意甲、西甲、德甲。
收視率低,倒也正常。
不過, 2017 年的電視媒體已經日益式微,新一代球迷更願意守著網路直播平台。單純地從電視台的數據去判斷什麼運動火,其實說服力已經失效了。
2
那到底足、籃球哪個才是中國第一運動,或者說誰一開始把足、籃球放在同一地位比較的,這個問題要追溯到十幾年前。
2003 年 6 月,國家體育總局正式任命李元偉為新任籃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而前任信蘭成被調去了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
彼時的中國有三名球員效力於 NBA。
姚明剛剛在休斯頓度過處子賽季,巴特爾則跟隨馬刺隊贏下總決賽,成為中國第一位獲得 NBA 冠軍戒指的球員。
而王治郅因為之前的失聯事件,被開除國家隊,獨自停留在美國,在快船的第一個賽季也不算滿意。
因為是二進宮,李元偉是帶著一肚子想法回籃協的。第一個想法就是「北極星計劃」,對中國籃球制定了一個十年計劃,李主任希望能夠指導中國籃球沿著社會化、市場化的路子走下去,「真正實現中國籃球全面振興。」
另外,前任信蘭成一直對媒體很冷漠,坊間有一個傳聞,98年籃管中心成立,新華社記者詢問籃協能否為記者更好服務,信蘭成卻表示:「你們記者寫東西是幹事業,我搞籃球也是幹事業,大家都是幹事業,憑什麼我給你服務啊?」
而李元偉上任之初,提出了「服務媒體」的觀念,比起前任,李主任更懂把握好和媒體的關係,以及如何和媒體互惠互利。
3
其實早在 2005 年之前,足籃球誰是第一運動的問題,基本上沒任何討論空間。90年代的甲 A 可謂萬人空巷,加上 2002 年國足參加世界盃,關注度達到了一個巔峰,說是全民運動,並不為過。
如果那時非要給足球找一個對手的話,乒乓球或許更合適。身為國球,硬榮譽加身,還能起到外交的作用。
籃球除了亞洲比賽成績出色外,國際大賽成績一直默默無聞。
但在 2004 年後,足籃球卻走向了兩條完全不同的道路。
這一年,中國足球協會正式推出「中國足球超級聯賽」品牌,將原來的甲級A組聯賽改製為中國足球超級聯賽;在中國舉辦的亞洲杯,國足拿到亞軍,其實也算最後的輝煌。
之後,中國足球像受到了潘多拉的詛咒,被賭球、腐敗所籠罩,職業聯賽和國家隊成績一落千丈。
反觀籃球,姚明逐漸站穩火箭隊,CBA 本土聯賽改革,有像易建聯這樣的新秀崛起,關注度穩步提升。
也正是這個契機,在 2005 全球《財富》論壇「中國體育圓桌會議」上,李元偉提出了「籃球正在成為中國體育第一運動」的說法。
李元偉進還提出了中國籃球的「五個第一」:參與人數第一;運動場館第一;媒體正面報道第一;市場潛力第一;國際影響力第一。
這是第一次有人在媒體中公開談論足球不是第一運動。
此言一出,立刻在社會引起極大反響,而反響最大的,是足球從業者們。李元偉意識到言論引起了不必要的爭論,卻沒有公開道歉過,他更希望通過曝光度來刺激籃球行業的發展。
在一次接受了《競報》的採訪中,當記者問道有人說自己是在藉機炒作籃球,李元偉的回應很巧妙,「我想,這麼說也沒有錯。」
在李元偉看來,籃球有充足的理由成為中國體育第一運動。
4
2007年,NBA選秀中易建聯以第六位的成績被密爾沃基雄鹿隊選中,成為第二位樂透被選中的中國球員。
同年的 11 月 9 號,姚明和易建聯上演中國德比,最終休斯頓火箭隊在主場以104比88擊敗密爾沃基雄鹿,姚明得到28分10個籃板,易建聯拿下19分9個籃板。
數據統計,中國有 2.5 億的觀眾通過各種方式觀看了這場比賽。
而國足在同年的亞洲杯中,小組賽位列第三,創造亞洲杯歷史最差名次。此前,中國八次進入亞洲杯,六次進入半決賽。
這也導致在 2007 的年底,第一次在媒體中公開討論起足球籃球誰是中國第一運動,而且顯得那麼突兀。
《重慶晚報》覺得這個選題很有價值,記者創見性地把它做成了《奇葩說》的形式,邀請記者、從業人員,分成正反兩方,搞一場辯論。
當時正方觀點是「籃球已成第一運動」,辯手有徐濟成,楊毅、李承鵬;反方辯手有顏強、馬德興以及中超聯賽秘書長郎效農。
正方的觀點大多找事實來驗證自己的觀點。
徐濟成把籃球成功的因素歸咎於職業化,「從CBA成立至今,一直按照市場規律辦事,大肆燒錢,賭球、黑哨傳言也很少出現。」
楊毅則談起了籃球的參與性,「高質量的足球場數量很有限。而籃球場卻遍布工廠、學校、社區,它的參與性毋庸置疑。」
作為正方唯一的足球迷,李承鵬表示很無奈,「翻開報紙,中國足球成為專業體育報紙上,最不受待見的版面,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厚的NBA版面。」
反方的觀點更多從根源出發,或者講迴避事實,也許在他們眼中,足球衰落只是暫時的。
顏強覺得籃球終歸是巨人的運動,只屬於少數人,而踢球卻幾乎沒有任何限制。另外,中國還遠不是籃球強國,足球的影響力仍在某種程度上超過了籃球。
馬德興則點出了足球的本質,「一個籃球館能坐多少人?一個足球場能坐多少人?完全沒有比較的必要。籃球不可能超越足球,是由這項運動本身決定的。」
反方最後一位大佬郎效農覺得議題意圖不軌,「這個觀點我不太清楚,我想是在宣傳吧,就讓他們宣傳唄。我沒必要評價。」在被問到中國德比的問題,記者還沒問完,郎效農就直接回答:「姚明?易什麼聯?是誰我都不知道!那是籃球的事,你應該問籃協,我什麼都不知道。足球和籃球也沒什麼可比的。」
這場公開評論,並沒有最終的贏家。
但值得一提的是,無論記者後面採訪了幾十名路人,還是網站相關話題評論中,「籃球是第一運動」的論調都佔了上風,一名山西晉城留言道:
因為我們的足球太爛了,才讓籃球囂張起來。在世界範圍內,足球是籃球不能比的。
5
不管你承不承認,姚明職業生涯後期的傷退,極大地影響了 NBA 在中國的收視率。
2009 -2010 賽季,中央電視台的 NBA 收視率跌到歷史最低點,長期徘徊在 0.3% 左右,很多地方電視台的 NBA 收視率更是直接降到 0.1% 左右。
籃球從業者很快發現了危機,楊毅特意寫了一篇《NBA收視率,拿什麼來拯救你?》,文中透露,「一家地方大台的領導開會時針對購買NBA直播版權花費不小,但收視率太低的現實說:『花錢買它幹嗎?還不如早上播中超的錄像!』」
而持續將近3年的反賭掃黑極大了凈化了中國足壇環境,從球員到教練員、從俱樂部官員到投資商,甚至足協官員,通通被送進了監獄。
另外資本的大量湧入,中超聯賽開始復甦。2010年3月1日,恆大集團買斷廣州市足球隊全部股權,俱樂部更名為廣州恆大足球俱樂部。
截至2017年,廣州恆大淘寶足球俱樂部已連續七次獲得中超聯賽冠軍,而孔卡、里皮、保利尼奧等世界級球員和教練也藉此進入中超聯賽。
除了國家隊的成績外,中超關注度已經慢慢恢復到甲 A 的水平。
在今天的中文互聯網,足籃球誰是第一運動的熱度遠不如 2009 年。
6
去年最後一天,馮瀟霆以國足隊長的身份登上了《吐槽大會》,在節目中,他要被林丹、李誕、黃健翔們調侃。
與其說調侃馮瀟霆,更不如說吐槽中國足球。
在電競主播Miss吐槽中國足球時,她如是說道:中國足球的發展帶動了產業的發展,也帶動了電競的興起。被中國足球毀掉了冠軍夢,必須由我們電競行業來實現。
你看,過不了幾年,一定會出現電競和足球誰才是中國第一運動的話題。
不變的是,中國足球永遠被比較,永遠需要爭第一。
歡迎關注烏潮足球微信公眾號(id:kanzuisu),和你分享更多原創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