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看完這些,你再去做公益

人都喜歡好的,給人展示光彩的一面,因此,貧困就成一種隱私了。所以志願服務時就要注意尊重受助者的自尊心、保護受助者的隱私。扶貧幫困,不僅是只給予經濟、生活上的幫助,更應該在心理和精神上照顧他們。人雖然有種種不同,但生命和人格是平等的。真的希望媒體、愛心組織和各界好心人,能從保護生命的角度出發,盡量保護受助者的自尊心和隱私權。盡量爭取受助人同意時,再把他們的真實姓名和形象給公眾展示。

我在參加志願活動時看到,給受助人拍照,詢問情況等,他們都是很不自然的。特別是在物資發放儀式上,誰人鼓掌笑語,誰人傷痛流淚。這就是志願服務給人帶來的不悅或瑕疵,這種情況嚴格的說,就是不尊重受助人的隱私與尊嚴。這種做法的實質與慈善的本質是背道而馳的,真正的慈善不僅要解決受助者的生活困難,更要呵護受助者的生命和人格尊嚴。實踐證明,「靜悄悄」的慈善,更符合受助者的心理需求,也更利於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

呵護生命,尊重人格,是慈善者最可貴的品質。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將加人,先問己。志願者首先要懂這個,窮人能達到安貧樂道的境界,「貧而無怨」者有多少。《禮記》上窮困者寧願挨餓而不接受「嗟來之食」的故事,更是形象生動地教育人們,應該尊重受助者的感受。

《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的問世,將是以後公益慈善的風向標,希望每個公益人,公益組織好好學一學。《慈善法》共12條大項,分別是:第一章總則、第二章慈善組織、第三章 慈善募捐、第四章慈善捐贈、第五章慈善信託、第六章慈善財產、第七章慈善服務、第八章信息公開、第九章促進措施、第十章 監督管理、第十一章法律責任、第十二章附則。107條小項分別是對每個大項的解釋說明。

推薦閱讀:

小鹿公益巫家民:社會心理健康體系是對美好生活追求的最底層建設

TAG:公益組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