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年讀紅樓——扛著命運往前走

很多朋友都說讀不進紅樓夢,覺得紅樓太過煩瑣、叨登。這本書真的需要沉浸式閱讀。紅樓夢細節之細,足夠給人考據許多年。大義之大,使人如同醍醐灌頂,潸然淚下。二十歲後人生一年一個樣。經歷不同了,看法也就變了。最近幾年年年回味紅樓夢,每一遍都使我感慨萬千。在這裡分享我的閱讀感受,不敢稱評論,更不敢稱研究,只是與紅樓夢有關的雜文罷了。


從哪裡談起呢?去年很流行佛性兩個字。四大名著里紅樓夢可以說得上佛性,教人看破紅塵。西遊記倒是離佛性最遠,離人性最近,雖然講的是取經。 紅樓夢的佛性自有宿命論。故事中雖有歡笑,總體的基調卻是無奈,非常深刻的、被社會規定的無奈。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又非常善於把因果歸結到自身。「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因此讀起來很苦。再加上書中穿插讖語,各人渾不自知,顯得愈加悲涼。

都說少不讀紅樓,老不讀三國,三國恢弘大氣,是少年心人看世事的那種勁,紅樓夢柴米油鹽,是飽經滄桑之人咀嚼過往的徹悟。但是啊,紅樓夢的本意並不是要教大家無所謂,甚至不要去在意,不要去爭取的。 「因為最後會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所以人生就沒什麼盼頭」,道理不是這樣的——不是因為興衰有更替,就不要興了。兩者其實沒什麼因果關係,摘了個頭和尾放在一起罷了。如果空凈無為,書中何必多次設警勸誡?為的是警醒眾人,好的時候別忘留一手,敗的時候必有無可奈何。太虛幻境里寶玉的啟蒙老師叫警幻仙子,警幻警幻,借幻設警。美則美矣,卻居於「離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一如賈瑞的風月寶鑒,正面是佳人,反面是骷髏。既是巧妙的文學手法,又是一種人生態度。人吶,得警醒,別讓魔障get your head。

以前讀紅樓夢,我為詩詞著迷,又為人物痴迷,先喜歡探春、黛玉,後喜歡寶釵。一度熱衷於解謎、探佚。最近讀書,我越來越感覺到曹公有顆善良悲憫的心。這是我的猜測,也許只是某一時的心情使我有所共鳴。一是判詞里有鮮明的是非善惡觀。判詞自然是寫書人判書中人。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巧姐「留餘慶」、「勸人生濟困扶貧,休似俺那愛錢忘骨肉的狠舅奸兄」,說「不問你們廢興」的李紈「也需要陰騭積兒孫」。又有多處惋惜。這些嘆惋的句子,像極了生活中朋友之間說的話。嘆妙玉「卻不知太高人愈妒」,釵黛的「到底」意難平,今生「偏」又遇著他,等等。曹公對這些人物的所作所為作出了三觀很正的評判。即便有些宿命論、封建觀念影響,也不妨感受到語句中的大氣和善良。

按照胡適的自傳說,紅樓夢多少反映了曹家的真實經歷。曹公寫三春之前的那些美好時光,幾乎沒有一處是因為名利的緣由。回想起最快樂的情節,都是作詩、吃蟹、燒烤、賞雪賞梅等事,因靈魂交流、朋友相聚而感到快樂。即使是元妃省親這樣的富貴之盛,也沒有寫因為體面而開心,而是寫大家作詩,釵黛幫忙。追憶鏡花水月,竟是這樣。一千個人有一千個紅樓夢。我感受到的是,不要太執、太痴。人活在世上,虛名可以不要,但是要追尋生命的真諦。進要衝得出,退要受得住,心還得要善。你看,這是不是很接近我們現代佛系人的過法。

推薦閱讀:

TAG:紅樓夢小說 | 曹雪芹 | 佛性佛教辭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