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理財知識(15):財技風險│梁隼

有時候睇下某些公司業績,明明經營溢利系無錢賺,但最後可以宣布有盈餘,還可以派息; 相反有些公司就經營狀況良好,稅前稅後都錄得盈利,可是卻宣布蝕錢,真系讓人摸不著頭腦,誰偷走了公司的盈利呢?

一般人眼中的賺蝕是這樣計算的,一買一賣的差額,扣除成本,就是盈利或虧損,相當簡單直接,童叟無欺。

不過在會計角度就沒有這樣簡單,公司可以變做錢的東西,或潛在的利潤或虧損,都可以包括入經營溢利內,最典型的例子有兩個。

1. 物業入賬:這個較常出現在地產相關公司,因為從會計角度,公司持有的物業可以是投資的一部份,物業賬面上升值或減值會被視作為公司盈利或虧損的一部份,所以公司持有的物業會每年作一次重新估值,公司可以選擇把重新估值的差額成為盈利的一部份,就以一隻收租股做例子,假如所有物業都簽兩年死約,那麼公司便會有連續兩年經營溢利沒有增長(因為不能中途加租),不過物業價格上升的話,公司可借每年的物業價值重估,把重估後的溢價放進經營溢利內,於是一年後公司會獲得盈利增長,製造利好消息吸引投資者。

2.壞賬撥備:這個較常出現在金融類股份,例如銀行股,因為銀行的主要業務是提供融資,人上人就話有借有還,但一般機構或個人賴債甚至走佬是絕對有可能,尤其碰上了經濟不景氣的時候,當銀行預期經濟有下行風險,或金融市場發生了重大事故令到市場的流動性下降的時候,例如2008年的金融海嘯,銀行自然要做好壓力測試,預計有部份貸款會違約,或部份未到期的投資將會賠本,與此同時,在財務報表上就會預先計定數,把未來發生的壞賬或投資虧損預先反映出來,令到違約事件真的發生或贖回投資時對財務報表的衝擊減至最少。

無論物業入賬或壞賬撥備,都是先用未來錢,或先蝕未來錢,前者可解讀為「最好的時候已提早發生」,即是現時股價已反映了未來的事實,投資者可以考慮沽出股票獲利,再候更好投資機會。相反,後者則意味著「最差的時候提早來臨」,即是未來就算再差,都不及現在的,投資者更可以乘勢趁低吸納,慢慢等待獲利時刻。

推薦閱讀:

從零開始學炒股 | 看懂四種圖形,讓你不再虧錢
為什麼說「借錢」是一件好事?
你的閑錢在睡覺,聰明的閑錢在滾雪球
比「複利」還厲害的「復時間」
「我那些不會花錢的朋友,最終都變成了窮人」

TAG:理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