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貞嘗百草
小學五年級時,校園裡流傳著一個傳說:
「學校最角角里啊,有棵樹,葉子是苦的,比吃過的所有東西都苦,特神奇。」
這個說法很快就流傳開來,那些嘗過葉子的小朋友在課間成了話題的中心,洋洋得意的說著神奇的體驗,「真的是超級苦,從來沒嘗過的味道!只有勇敢的人才能受得了!」添油加醋成了彷彿勇者般的冒險,引得其餘小夥伴既羨慕又好奇,一個個躍躍欲試,也有些膽小的問「不會有毒吧?」,引來吃過的小朋友滿不在乎的來一句「沒事,沒毒,你看我們都吃過了。」
小夥伴們都禁不住好奇,到底有多苦呢?於是我們紛紛放學後去揪那棵樹上的葉子,你一片我一片的嘗。我到現在還記得那棵樹的樣子,不像尋常北方樹那樣高,稍微有些低矮,樹榦粗大結實,葉片深綠柔軟,在手中揉兩下就會滲黏黏的汁液。那次和小夥伴放學後興沖衝來到傳說的地點後,一起揪一片,擦兩下灰後小小的咬一口,果然是極苦極苦的,比起苦丁茶、苦瓜、中藥還要苦好多好多倍。趕緊心滿意足的呸呸兩聲吐到地上,又忍不住交換著嘗「欸你試試看我這片是不是比你的更苦...」
這個傳說越來越廣,經常看見放學後,一群小學生圍在那裡,集體吃樹,一波走後又是一波,臉上帶著驗證之後的心滿意足感,大概是小朋友身高不夠,夠不到更上面的葉子。不久後,那棵樹最下面一圈竟然被硬生生吃禿了...
這個傳說永久的流傳了下來,成了我們小學口口相傳的一個傳統,直到後來我轉學離開蘭州的時候,那棵樹已經幾乎被吃掉了半棵,到現在我也不知道那是什麼樹,有沒有毒,不過既然那麼多人吃了都沒事,想必也是沒有毒的吧。
那時候,除了樹以外,我們還吃很多別的東西。
基本上每棵樹的葉子我們都嘗過(大多數有毒的植物我們還是認得的),梧桐、槐樹、銀杏、松樹等等。大部分的樹葉都是微苦,有些特別的還會帶一點點辣味,有時候兩種葉子搭配著嘗還能吃出第三種味道,十分神奇。
小時候在一個偏遠的鎮子上生活,依山傍水,黃河穿鎮而過,環境極好。鎮子上山上長滿了植被,放學回來經常會采一些奇怪的果子來吃,辨別有毒沒毒的經驗都是小夥伴口口相傳,印象最深的是一種紫色漿果(長的很像爬山虎的果子),幾個幾個的結在一起,我們稱它為巫婆蛋。圓滾滾的鮮嫩多汁,沒成熟前是綠色的,成熟後是油亮飽滿的深紫色,咬破柔軟的外皮後,就能嘗到甜津津的汁液,運氣好了能發現好幾捧。有時候還能找到山莓,最開始由於形狀怪異、顏色又太鮮艷不敢吃,讓高年級的撿了不少便宜。後來「野外覓食」經驗多了後,經常成群的去山上擼來吃,發現一捧後往往薅個乾淨,酸酸甜甜的非常美味。
不過這些東西是萬萬不能讓大人知道的,他們只吃菜市場里買來的東西,真是無趣。
推薦閱讀:
※櫻桃,李子,桃子,杏兒等水果外表面上的線條是什麼,怎樣形成的,有什麼區別及意義嗎? ?
※適合養在室內的植物有哪些,吊蘭算嗎?
※自然:足跡//橫斷山區植物小記八:菊科
※自然:足跡//橫斷山區植物小記二:車前科,唇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