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開車那些事(原創)

開車的人免不了會收到罰單,而違章中最常見的就是超速和闖紅燈。

路好了,車好了,開慢車對某些人來說變成了一種痛苦,即使限速的標示很明顯,但許多人還是能跑多快就想跑多快,只有在遇到監控點時才會放慢速度,一過這個點,又會信馬由韁。

有些開車的人希望道路上最好沒有紅綠燈,紅燈停的時間一長,就會心煩意亂,綠燈行時只要前車起動的稍慢些,喇叭閃燈齊上,恨不得給車長個翅膀飛過去。最常見的是闖紅燈,只要路口沒有交警,沒有監控拍照,紅燈對某些司機來說好像不存在一樣。驚險的一幕經常發生在搶黃燈的最後二秒時,遇到心急的行人和來車,事故往往就這樣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在我的諮詢中經常會和來訪者討論到開車的事,發現每個人對開車違章的事都會有不一樣的心理,雖然解釋的理由不同,但內在透露出來的無意識動機卻會有許多相同的地方。一個人存在的狀態會影響他的生存心理,生存的安全感與佔有慾會明顯地影響一個人對待事物的心態。安全感缺乏的人總會害怕自己落後,怕被別人佔有先機,怕自己不爭取會餓著了肚子而影響了自己的生存機會,所以會事事處處都想趕在別人前面去搶到那可以讓自己感到安全的「先機」。

生存的欲求是每個人本我的需要,那份能量存在於每個人的潛意識中,而在一個人人格的發展中不僅僅需要去滿足這些本我的欲求,也會發展出社會所要求的規範與道德,以及發展出良好的自我功能,如果這三方面的發展失去了平衡,就會出現許多常人無法接受的言行。

在我們的成長經歷中有著太多應該和不應該的教導,奇怪的是長大了的我們卻又成了最不遵守規則的人,無論是法律還是普通的規章制度,總會有種想要去打破的衝動。這就好像在心理諮詢中的設置,許多來訪者會覺得那是一種不能忍受的約束,雖然那是為了治療而設定的一些規則,但遵守這些規則就好像會使人有著被侵害的感覺,我想這和我們從小對規則的教育方式有關。我們在有意無意中告訴孩子的是你必須遵守規則,否則就會損害到別人的利益,就要被別人懲罰,而不是告訴孩子之所以需要遵守規則,那是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利益,這和損害別人其實沒有太大的關係,和自己有著更多的關係。由於這樣的教育方式已經深入人心,所以在我們的內心裡始終有著一種破壞規則的衝動,因為在我們的潛意識中已經學會那是在損害別人的利益,並不是在損害自己的利益,而損害別人的利益總是容易讓我們感受到一種刺激和滿足。也難怪人們會覺得交通規則是一種不得已的約束,總想找到機會去破壞一下,因為那是別人制訂來約束自己的,好像和自己無關一樣。在我們的潛意識中法律是用來懲罰人的,卻忘記了法律的本意其實是保護人的,就象紅綠燈和限速。所以經常違規行車的人其實在潛意識中有懲罰自己的傾向,就像酒駕一樣,明知道有可能會出事,但還是照開不誤,在許多人看來那跟求死差不了多少。

在城市的道路或高架上經常會看到一些車主不斷地變換車道,總想擠在別人的前面先行,雖然大家都排著隊通行,但只要哪個道有空檔的機會,就會急吼吼地擠進去,可往往看到的結果是並不會比規矩通行的車快多少,還有可能會因此而更緩慢一些。但即使是如此,讓這些人不這樣通行會是一種痛苦,似乎必須如此搶道才可以安慰他內心的急躁。這樣的情形和開快車超速行駛有著同樣的心理原因,雖然那並不能讓自己快多少,但如果不這樣做,擔心自己會落後於別人的心理會如此急切,急切到必須加快油門才可以緩解內心情緒的焦慮。

道德感比較強的人會忍受不了別人的違規,超我的力量會約束著這些人循規蹈矩地生活,這樣的人如果看到別人違規,就會內心充滿憤怒。經常會看到有些人發現別人違規超車或搶道時會怒氣勃發,然後一加油門超過違規車,甚至擋在違規車前下車與別人理論,並因此可能爭執打架,目的是為了指責對方並發泄自己的憤怒。這些道德感很強的人往往無法忍受自己的本我欲求,對自己經常採用壓抑的方式去防禦自己內心的慾望衝動,甚至在內心裡都不允許自己有這樣的慾望和衝動,這樣的人往往會用懲罰的方式去應對自己的慾望,雖然他內心的本我其實是希望自己可以去釋放這些衝動的。對違規車主的憤怒其實也是對他內心慾望的憤怒,他只是把自己的本我投射到了對方身上而已,這樣的憤怒是很難被平息的,唯一的辦法就是扮演他本我的那個車主低聲下氣地道歉,只是現實中甚少遇到這樣的情形,就像我們的本我需求不會輕易屈服一樣,因此內心的戰爭就被外化到了現實中的爭鬥,這樣的爭鬥總會演變成血淋淋的場面。

一車一世界,車內會成為許多人感覺安全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開車的人有著充分的掌控感,可以隨心所欲,甚至可以為所欲為。生活中脾氣超好的人會在車中對違章的人大聲地咒罵,怒氣沖沖地樣子會讓坐在旁邊的人覺得有點不可思議,車怒族在一段時間內成為了經常被談到的話題。諮詢中也經常會遇到特別理性而遵守規則的來訪者,那壓抑的力量是如此的強大,以至於發展到了已經感受不到自己情緒的存在,但內心的情緒和感受並沒有因為壓抑而消逝,只是被小心地積壓在內心深處,只要有合適的機會就會想辦法尋求釋放的途徑,車內的環境恰恰提供了一個可以安全釋放的途徑,只要不影響行車安全,怒一怒也是一個較好的方式,只是如果發現自己這憤怒會有增強的苗頭時,還是要考慮尋求合適的途徑去處理那日積月累被壓抑的情緒,這不僅是為了自己的行車安全,也是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考慮,因為有太多因為情緒的壓抑而導致身心疾病的例子。

車震是一個有趣的話題,許多城市有最適合車震的攻略指南,那已經成了有車一族的一種時尚。開得起車的人都開得起房,車震比床震可能有著更多的心理意義,床是社會化的產物,在床上做愛也是一個慢慢社會化的產物,現代的人已經被高度地社會化了,那也會導致高度地壓抑,而車震似乎是一種回歸,不僅僅是形式上的回歸,更具有心理上的回歸意義。就象人們現在喜歡去那些古鎮旅行一樣,內心裡有一種尋求自然和回歸自然的嚮往,那些絕佳的車震場所往往是城市邊緣的田野和山間,車內空間雖小,但外面是廣闊的自然空間,那份心理的享受甚至有可能超過了車震本身。不管社會化的壓力有多麼重,但我們的內心總會找機會尋求釋放自己的途徑,那也是人保持人性的一種動力,不然我們都可能會變成了機械。

有些人愛護自己的車子就像愛護自己的臉一樣,不僅會把車內裝飾得漂亮溫馨,而且對小擦小碰是如此地不可忍受,一有劃痕就急急地去修補,而且還會心疼不已。而另一些人會覺得車子只是一個工具,工具為我服務,而不是我為工具服務。對待車子的不同態度就像每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一樣,各不相同。特別乾淨的車看著舒服,但卻容易讓人不大敢坐上去,就怕一個不小心搞髒了讓車主焦慮,所以有時候坐乾淨車會不自主地升上一點點焦慮,手腳都會放得不自然。而坐在隨便人的車上雖然得忍受一點點的不爽,但卻自然而放鬆,就好像坐自家的沙發上一樣,雖然坐久了也不會覺得太累。這其實和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類似,我們無意識中會識別到拒絕和接受的差別,雖然我們意識上並不是如此,但有些人就會讓我們保持距離,而另一些人會讓我們自然產生親近感。

行車有如人生,至少態度上相似,心理上更是如此,開車那些事可以寫許多許多,因為車裡就是我們的另一個世界。

推薦閱讀:

回望知乎 001丨刻奇(Kitsch)是什麼?如何克服刻奇?
做自己和討好別人衝突嗎?
對不起,我得拒絕你
吵架太累,我閉嘴就好
為什麼很多人認為「抑鬱病」是「閑得了」「沒事找事」,真的是這樣嗎?

TAG:心理 | 車震 | 心理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