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關於「攻擊」(原創)

如果一個人攻擊性強,往往會使他人感到害怕和討厭,人們會離這個人遠遠的以免受其傷害。攻擊這個詞在不同的領域裡會有不一樣的解釋,對攻擊的描述與理解也會有所差異。在這裡,我們主要從心理學的角度去看看攻擊在人際關係中的意義。

攻擊往往會以行為的方式表現出來,目前對攻擊行為的經典定義是:攻擊行為又稱侵犯行為,指有目的、有意圖地傷害或試圖傷害他人心理或身體狀況及破壞其他目標的行為。這種攻擊可以是身體的也可是語言的,也以是直接的也可是間接的。

上述對攻擊的描述會給我們一種印象,覺得攻擊一定是一件十分不好的事情。從攻擊的外顯行為來看,這確實會造成人們對攻擊的消極感受,但我們知道每個行為其實都會有一些比較深層的心理學原因,如果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去看一下攻擊這個行為背後的內容,或許會有不同的發現。

小明是一個六歲的小男孩,大大的眼睛,皮膚特別的白,看上去長得很可愛。可是小明的媽媽對這個兒子卻有一個很大的煩惱。小明已經在幼兒園讀中班了,每次小明媽媽去幼兒園接小明都是提心弔膽的,她最怕的是老師又告訴她:小明又把誰誰誰給打了。小明在班級里喜歡打人是出了名的,幾乎所有的小朋友都被他打過,小朋友都躲著他不願意跟他玩,越是如此,小明打人的頻率就越高。爸爸媽媽用盡了各種教育方法但收效甚微,每次問小明為什麼要打小朋友,小明的回答不是說那個小朋友不肯把玩具給他,就是說那小朋友不願意和他一起玩,或者乾脆說不出原因來,但每次小明被父母訓斥的時候臉上都是一臉無辜和委屈的表情。

小明的攻擊性在他的遊戲治療中表現的很明顯,幾乎在所有的遊戲中都充斥著大量的攻擊性內容。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他的攻擊行為並不是為了以傷害對方為目的,而是有其他的目的和意義在裡面。小明無論是在幼兒園裡還是在遊戲治療里,一直表現出來想和其他人一起玩的願望,但在這個過程中他又不知道如何去和別的小朋友相處,特別是當其他小朋友不按他的意願來做時,他心裡就會又急又無助,這時候他的行為就看上去帶有攻擊性,但其實他內心裡可能想表達的是希望小朋友可以聽他的話用他的方式和他一起玩。在這一點上小明的爸爸也是用類似的方式和小明交流的,因為爸爸每次發現小明不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時,總是不大有耐心和小明好好說話,而是習慣用打罵呵斥的方式強迫小明順從。

在治療中小明也會要求我按照他的意願去扮演什麼,這時候我會讓小明告訴我該怎麼做,讓他能大膽清晰地表達出他的想法。隨著治療的進行,我會在和小明的互動中告訴他我不同的想法,小明一開始是很抵觸我這樣子的,每當此時他的攻擊性行為就有可能會產生,他會對我生氣,也會把氣撒在玩具身上。但是我每次都很耐心地和他說話互動,並且很願意聽他說出心裡的生氣來,慢慢地,他變得不再排斥我和他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了,而且當他不想做某些事情時他也會跟我說他是怎麼不想做的。

隨著治療的進行,小明在治療中不再那麼具有明顯的攻擊行為,同時在幼兒園和小朋友的互動也較少衝突了。他仍是很主動想和其他小朋友玩,但他不再象以前那樣強迫對方聽他的話,遇到不同意見時他會說出來自己想要做什麼,希望小朋友做什麼,同時也會願意聽從小朋友喜好的玩法。小明的攻擊行為明顯減少了,但他的攻擊性並沒有消失,只是這種攻擊性通過積極、主動、要強等其他方式表現了出來,而不是直接通過傷害對方的攻擊行為表現出來。

攻擊性和攻擊行為是不同的,攻擊性是一個人內在有朝外的釋放動力,而攻擊行為是把這種內在的動力用傷害對方的行為方式表現出來。

從心理學的意義上看,攻擊性是人的本能,也是一個人生命力的體現。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嬰兒在吃奶的時候對乳頭的吸吮,其實也是一種對乳房的攻擊,通過對乳頭的攻擊性吸吮來獲取嬰兒需要的營養。只不過我們大家都習慣於這樣的現象,而不會對嬰兒的這種行為感覺有什麼不妥,除非當嬰兒咬媽媽乳頭的時候才會覺得這個孩子在「攻擊」媽媽。

同樣地,人在做愛時雙方所獲得的愉悅,也是通過雙方相互攻擊的方式獲得的。當然這樣的攻擊是在雙方許可的前提下進行,只要沒有傷害對方身體的行為發生,這種攻擊行為都是在正常範圍之內。而如果通過用傷害對方身體的行為來獲得性快感,那已經是相互施受虐的關係了 ,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性愛行為,比如現在有某些人群中比較流行的SM行為,就是通過施受虐的方式來表現性愛行為,這時候看上去明顯的攻擊行為卻使這些人群感受到強烈的興奮與愉悅。性愛中的攻擊性是大家喜聞樂見的,不同的性愛姿勢和性愛方式其實都是在用不同的方式攻擊對方,大家習慣於認為這是各種性技巧,只不過這樣的攻擊是以讓對方舒服和愉悅為前提,因此被大家接受,甚至都感覺不到在被對方攻擊。但只要當性行為是在不被允許的前提下發生,比如強姦行為,這時候的性行為過程就讓人覺得是一種非常明顯和具有破壞性的攻擊行為了。

在我們的周圍經常會遇到這樣一些人,他們比較有禮貌,守規則,比較安分守己,不願意惹事生非,喜歡宅在家裡,與這些人在一起你會覺得他們比較安全,不會給你有壓力。這樣的人往往被我們許多人推為做人的榜樣,似乎所有的孩子都應該以這樣的人為榜樣,讓自己也成為這樣的人。但是在這些人身上你也會發現一些問題,比如他們比較缺少追求,比較安於現狀,只求無過,不求有功等等。如果用通俗的話來說,這些人缺少進取之心,沒有發奮圖強的動力,或者乾脆說這些人缺少攻擊性。人的攻擊性其實也可以通過執著追求、努力進取、刻苦鑽研等形容詞表現出來,一個人如果缺少攻擊性,雖然他會變得聽話、安全,但同時他又缺少了許多向前發展的動力。這也是我們平時以為是一個好人的人,在戀愛對象眼裡可能會缺少魅力,會被人說「你是一個好人,但是我們不適合在一起」的一個原因吧。

攻擊性是人能生存下去的一個重要本能,一個時時生活在溫室中的人是不需要有攻擊性的,慢慢地也會失去攻擊性存在的必要,當這個本能變弱甚至消失時,對生存來說其實是十分可怕的事。「富不過三代」,這句話的意思中其實就含有在富裕的環境下慢慢喪失攻擊性從而被現實所淘汰的內涵,所以在這個意義上來說,保存攻擊性這個本能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我們放任了攻擊性這個本能,特別是讓它通過外顯的傷害性行為表現出來,久而久之,我們一方面也無法讓自己獲得充分的安全感,另一方面也會因此而嚇跑很多人,就好像小明那樣,變得沒有一個人願意和他一起玩。這無論是對個人或對團體而言,都是需要小心注意的,既不消滅自己的攻擊性,也不任由它泛濫而傷人傷己。

兩個相互親近又信任的人會允許相互攻擊攻擊,你也可以對你親近的人說:「來,讓我攻擊一把」。能相互這樣調侃的人其實是蠻幸福的。

推薦閱讀:

TAG:心理學 | 進取 | 心理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