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工業4.0 (芥子說物聯 第五期)
《芥子說物聯》
主講:芥子(別名)
立子科技COO 廖磊
編者按
在物聯網行業快速發展嬗變的風口期,尤其是各種物聯觀念紛繁蕪雜,真偽難辨的情況下,作為一名有著使命感和責任感的物聯網從業人員,我推出原創欄目《芥子說物聯》,每周一篇,針對行業熱點、發展趨勢,做出分析論述,發表關於物聯網的原創觀點,希望與業內外群英交流、分享,以促進物聯網產業良性健康發展。
本期我和大家聊聊工業4.0的話題。歡迎大家關注!
第五期:真假工業4.0
工業領域易混淆的概念知多少
有幾個概念很容易被混淆,那就是物聯網,工業物聯網,工業互聯網和工業4.0。坦白說,我每天看到這幾個詞被不加區別,不分場景的使用,就感到很無奈。
讓我們先分析一下每一個詞的內涵吧。
物聯網和工業物聯網,顧名思義,就是把普通場景下,工業場景下的設備聯結到互聯網上實現集中管控。需要強調的是,工業物聯網這個提法,理論上似乎成立,但是準確的普遍意義上的應用場景並未形成,而且其新增產業價值也還沒有規模化的凸顯出來。比如,工業設備在生產現場的監控是在區域網內實現的,鮮有把監控上移到雲端的,既不實用,也不經濟。(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目前日益流行的可預測性維護似乎會成為一個特例)總之,這兩個概念表達的是一種技術,而不是工業行業的應用場景,是需要行業需求來驗證的。
工業互聯網呢,個人認為是一個中國特色的辭彙,而且極富政府特色,容易大而無當,失去實際意義。
當然,互聯網在工業上的應用確實存在。一個製造企業,可以把產品設計數據放在雲端,可以把模擬數據放在雲端,可以把開發過程放在雲端,可以把工藝數據放在雲端,可以把物流,物料信息放在雲端,可以把財務管理放在雲端,可以把供應鏈放在雲端,可以把設備工況,生產調度放在雲端,可以把銷售行為和客戶數據放在雲端,可以把售後服務放在雲端。實際上就是雲化的ERP,PLM和MES概念。
大家可以看到,這些內容分別對應了工業製造的不同信息化領域。在每一個領域內,都有其專門的業務目標和對應的技術方案供應商。(為了不給這些企業做免費廣告,我就不提他們的名字了)很多技術方案的內核更多是數學和物理的高深複雜的應用,而不是簡單的互聯網化所能解決的。舉個簡單例子,離散製造的產品設計必須使用的CAD軟體,那就只有來自美國,德國,法國的傳統三大家可以提供(國產的一些仿製品就差強人意),我們的大飛機C919就是用這些產品設計的。
假如有一家國內企業說,他在以上領域完全自主研發了所有技術,那麼他一定是騙子。但是有一種可能,就是他獲得了別人的授權,利用別人的技術搭建了自己的平台,然後利用自己在特定行業的壟斷性甲方地位要求所有供應鏈下游採用自己的平台,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這樣形成的平台首先是服務於自己的製造型業務,然後才逐漸剝離試圖贏得體系外的客戶,比如某重工企業和某家電企業的物聯網平台和某航天企業新近發布的工業互聯網平台。由於他們的甲方心態,同業競爭的地位,或者國企的運作成本,基本沒有太多的市場機會。
工業製造4.0核心是柔性製造 再看看工業4.0。
工業4.0是德國人提出來的,也被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與之相對的是美國人提出的CPS(Cyber-Physical System),兩者基本相似。
近幾年來,人人都在說工業4.0,似乎不在嘴邊常掛著就顯得不夠專業,但是其內容和意義到底是什麼樣的呢?為此,我們需要回顧一下工業發展的幾個階段。
第一次工業革命肇始於蒸氣機械的出現。蒸氣機械取代了人力和畜力,從而使集中化的大規模生產成為可能,使人類的生產能力第一次得到重大解放,使1750年以後的人類在物質供應上不再感到匱乏。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標誌性事件是1870年福特汽車工廠流水線的高度組織分工,以及電力的應用。這使得工業生產效率突飛猛進,單一產品的產能迅速提升。這一階段的企業家考慮的只是怎樣儘可能快的生產出產品去滿足人們的需求,還不用太考慮資源的消耗和競爭問題。
第三次工業革命受益於1960年的電子和自動化技術。機電一體化和自動化技術使得多品類產品的大規模生產成為可能,並且加快了產品的迭代開發速度,在全世界範圍帶來更大的競爭。由於競爭的加劇,企業考慮更多的是減少資源消耗,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產能和質量。有很多後來非常流行的生產管理理論,比如豐田汽車的精益生產理論都產生於這個時期,也都是為解決這些問題而誕生的。
第四次工業革命,就是工業4.0。如果說前三次革命都是由新技術的出現而帶來的,那麼工業4.0就恰恰不是這樣了,它是受市場的深刻影響而發生的。
近二十年來,由於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蓬勃發展,人類社會的物質供應已經非常豐富,企業之間的競爭無所不用其極。產能已經快到了極限,然而由於競爭,經常出現的滯銷和積壓可以輕易讓企業無利可圖甚至破產。為了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企業不得不提高產品研發,製造,銷售各個環節的靈活性,以應對高度個性化的需求和零容錯目標的生產資源配置,這就出現了柔性製造的概念。所以說工業製造4.0,或者說智能製造的核心就是柔性製造。
對市場而言,柔性製造意味著對高度個性化產品,對長尾需求的滿足。對企業內部而言,就意味著在單件定製和規模化生產之間的兼顧,也就意味著設計,生產能力的完全靈活性。
柔性製造對於製造企業的每一個方面都提出了脫胎換骨的要求,無論是設計,工藝,製造,物流,供應鏈還是銷售模式,財務核算等等。
柔性製造的目標對於絕大多數企業還只是一個夢想。但是對於德國汽車業,已經部分實現了。現在德國某家汽車廠的焊裝車間里,一個工位上的十幾台機器人可以在幾分鐘後內完成對一輛車身的焊接,接下來立刻開始焊接另一款完全不同的車型。
在國內,我認識一家服裝企業的老闆,也已經完全實現了女裝的大規模單件定製,並且在四川有近百家高端定製連鎖店。這也是柔性製造的典範。
綜上分析,可以知道在工業領域裡,工業4.0是範圍最大的一個,物聯網技術,互聯網技術,雲計算等等都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而且僅僅是相對次要的部分。
希望以上的分析可以起到正本清源,去蕪存菁的作用,讓我們可以看到物聯網,工業發展的本質,做一些真正有意義的事情。
下一期,會繼續工業4.0的話題,向大家介紹實現工業4.0的關鍵技術。
請大家關注芥子說物聯的第六期。
聲明:此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言論,與公司無關。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