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GAPORE HOUSES
SINGAPORE HOUSES
書中的房子代表了在21世紀開端新加坡新銳的住宅建築。他們見證了這個城邦卓越的設計探索的思潮湧現。新加坡的建築師們正在創造出一種可以與世界上最好的水平相媲美的優雅和精緻的作品,而且很難找到一個與之相似的國家,擁有如此眾多的有成就的,獨立自主的年輕設計師。
這些房子包括資格老的設計師最近設計的,比如Ernesto Bedmar(bedmar shi),Sonny Chan Sau Yan 和Kerry Hill,另外還有穩定建立的下一代,包括Chan Soo Khian,Richard Hassell,Mok wei wei,Siew Man Kok, Tan Kok Hiang,Toh Yiu Kwong 和Wong Mun Sumn.另外還有有很多新實踐的,高產相當前衛的設計師,例如Brenda Ang,Randy Chan,Chang Yong Ter,Ko Shiou Hee,Lim Cheng Kooi,Ling Hao,Gwen Tan,Kevin Tan,Rene Tan,Alan Tay,Teh Joo Heng和Yip yuen Hong,他們當中許多人脫離了大量的實踐,去追趕自己的建築夢。
全球城市的前沿熱帶建築
書中的房子代表了在21世紀開端新加坡新銳的住宅建築。他們見證了這個城邦卓越的設計探索的思潮湧現。
新加坡的建築師們正在創造出一種可以與世界上最好的水平相媲美的優雅和精緻的作品,而且很難找到一個與之相似的國家,擁有如此眾多的有成就的,獨立自主的年輕設計師。
在二十世紀過去的二十年里,像在許多原先被歐洲強權殖民過的亞洲國家一樣,新加坡的建築學爭論圍繞著身份認同和批判地域主義的觀點。
研討會分別在1980s和1990s舉辦,卓越的新加坡參與者包括Tay Kheng Soon和Wiliam Lim Siew Wai.他們都著重於描寫建築中社會文化和氣候的必要。
Lim的《當代鄉土》(contemporary vernacular)在Tan Hock Beng的合作下完成,讚揚了復興和再詮釋本地區的傳統民居建築的價值。他的設計Reuter House(1990)就是同時期的最好的解釋。作為對比,Tay Kheng Soon設計的the king Albert park House(1994)是在現代熱帶語彙里,證明了《現代熱帶建築》Modern Tropical Architecture(1997)作為一種線條,邊緣,網格和形狀的語言。
討論著重於「全球化」和「本土化」,並刺激了一些出版,例如《亞洲的房子》Asian House(1993),《亞洲的熱帶建築》The Tropical Asian House(1996)和《亞洲城市的房子》the urban asian house(1998),它將建築設計的住宅生產置於一個廣泛的理論框架中與整個所謂的發展中國家的問題聯繫起來。
在接下來的二十年其他的出版物包括,《21世紀的房子》Houses for the 21 Century(2004),《熱帶建築新指南》New Directions in Topical Architecture(2005)和《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25個房子》25Houses in Singapore and Malaysia(2006),作為出版者相反將他們的注意轉移到亞洲的發展上。在2008年,David Robson的《超越巴瓦》Beyong Bawa,讓許多新加坡建築師著迷,並開始關注這些魔幻的房子的設計師,斯里蘭卡的殿堂建築師 傑弗里巴瓦。
其他的新加坡建築師,Tang Guan Bee,著作很少,但是通過他的實踐作品,例如The Mountbatten House(1988)和之後的Windsor park House(1997),展示了一種創新精神和無畏精神,吸引了許多年輕建築師進入這個行業的想像力。Tay、Lim和Tang的國內建築風格多樣,為新加坡在新千年的最初幾年裡的設計理念奠定了基礎。值得注意的是,這本書中有四名建築師在一段時間裡或其他與TANGGUANBEE Architects一起工作,而五人在William Lim Associates開始了他們的職業生涯,三人在 Tay,Akitek Tenggara那實踐。
濕熱帶的房子
「空間…不是抽象的。空間是作為建築師的我們用來調適整體功能的統一,包括視線,社交的和心理需求的東西。除了建築師沒人能做到…這是建築師顯而易見的角色」Tang Guan Bee
對建築師來說,定製的家庭住宅的設計需求很有吸引力。設計師很少和最終用戶有這麼緊密的關係。最成功的房子起於客戶和設計師的通力配合。這種和諧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房子最終展示了它的社會形象。
獨棟住宅經常能抓住幾代建築師的想像力,在世界各地傳播。想想看,打個比方,柯布西耶的薩夫伊別墅或者Gerrit Rietveld的schroeder house。用相同的方式,Jimmy Lim的阿迦可汗建築獎Aga Khan Award 作品在馬來西亞Bangi的Salinger House(1993),Ernesto Bedmar在新加坡的EU House和傑弗里巴瓦在斯里蘭卡的Cinnamon Hill House(1993),在90年代里激發了許多東南亞年輕建築師的想像力。
1996年,在《亞洲的熱帶建築》The Tropical Asian House中,我總結了在潮濕的熱帶地區居住的特點。前三個標準是在與Bawa的討論中被明確的,他在Lunuganga的家中用餐。他強調在熱帶的房子應該和自然世界緊密親近,因此不能破壞基地中大量的樹。他常常宣稱在熱帶的房子應該在設計的時候使用最少的玻璃,另外的特點是包括花園的運用,和為了減少輻射熱要使用非反射的表皮,大懸挑屋檐來提供陰影,中間的空間以陽台,露台和陰影陽台的形式。高房間使得熱空氣聚集和熱空氣隔離。面對盛行風的設置可滲透的牆,以提供自然通風,平面如果是一個房間對著另一個房間開放,兩邊都有開孔,可以通過「文丘里效應」的影響以及漏出的水溝來促進自然通風。巴瓦的房子和度假村和他發表在Geoffrey Bawa的專題著作,在1980s-1990s影響了一代新加坡的建築教育。
這些標準在這人口密集的小島上依然是有意義的,儘管城市住房不能做到完全純粹。還有一個必須加上的重要的事,也就是住宅的公共屬性的一面和私密屬性一面的二元對立。這與公眾對安全的看法有關,公共部分是封閉的,而私人部分則是開放的。
在新加坡這樣相對沒有犯罪的城市,建築師所面臨的挑戰是去設計一個允許他的客戶擁有放鬆開放的生活方式,有陽台露台和庭院空間的房子,同時能解決安全問題。居住在一個大都市圈,需要對感知到入侵者的威脅有各種各樣的回應,包括圍牆,柵欄和電子監控設施。城市裡的一所房子總是包含一些隔離和保護晚上的家庭睡覺質量的方法。這裡所展示的房屋,體現了一種隱私的等級制度,這是一種公共的門面,它的目的不是為了吸引過度的注意力,也不是為了炫富,而是在向庭院和露台開放的同時,擁抱和保護居住者的室內空間。他們提供天堂般的寧靜和一個快腳步的城市生活中的避難所,且如果要改變空氣污染、噪音和全球變暖的影響,那就不可避免在一些房子中需要空調。
這本書中的房子
設計一個房子是很難的,給你的客戶做精神分析,確定表皮背後我們所建立的世界就是客戶的,但如果這房子要和主人的品格相符,這是很必要的。傑弗里,巴瓦。
這本書中的房子都是在21世紀的前十年完成的,並生動闡明了在城市中的生活新方式。他們是3代建築師的結晶。
其中的兩個房子是新加坡備受尊敬的老前輩設計的,也就是Sonny Chan Sau Yan和Kerry Hill。兩人都是在1960年代開始建築師的職業生涯的,且在40年里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享譽國際。在這些年裡,他們也獲得了很多獎。
但多數的住宅,我覺得其中的18個,在1999年十月,是作為「下一代」被定義的。被分到這一種類的建築師包括,Ernesto Badmar,Chan Soo Khian,Ko Shiou Hee,Lim Cheng Kooi,Mok Wei Wei,Siew Man Kok,Kevin Tan,Tan Kok Hiang,Rene Tan,Teh Joo Heng,Toh Yiu Kwong,WOHA(Wong Mun Summ和Richard Hassell)和Yip Yuen Hong。我有幸教了一些這群人,後來我追蹤了他們20多年來的進步。
這一代,引用Philip Goad的話「已經越過地域建築迷人的正式標誌,重新回到思考空間、物質實踐、熱帶、可持續、都市的和場所的基本問題,本質上,返回到建築物的地面零點,建築設計的一種現象學和存在的基礎…」
最後,有6個房子是年輕一代建築師設計的,代表了一種行業的新力量。這一組包括LADB architects的Brenda Ang,zarch collaboratives的Randy Chan,CHANG Architects的Chang Yong Ter,Linghao Architects的Ling Hao和formwerkz architects的4人組的合作性實驗(Alan Tay,Gwen Tan,Berlin Lee和Seetoh Kum Loon)。
一些最年輕的開業者質疑過去這幾年新加坡住宅中顯而易見的過度能耗現象,書中的其他人探索用更可持續的方式來做設計的必要,特別是世界能源變得快速耗盡的當下。也有證據表明,更大的背景敏感性和對現象學的追求,而與現有地形一起工作的能力明顯提高了。
一些較小的建築師有意識的運用敘事技巧,房子可以被周圍的居民作為一個故事來「閱讀」,他們怎麼安排自己的生活,怎麼創造他們的關係,和怎麼涉及其他的家庭成員和訪問者。
文化模式的改變
這個地區獨特的混合家庭…
它的分析遠比目前所做的要大得多…這些空間的層次和面紗看起來是一樣的嗎?他們怎麼考慮到必須刻畫出居住在公社裡的家庭三代人的關係才能知道的「知道」和「選擇不要知道」的細微範圍 ? leon van Schaik
東南亞的社會很重視孝順與否,並且三代人住在一起是很常見的事。多代同堂的家庭會給設計師帶來很多挑戰。理解家庭成員的關係並考慮隱私的等級是很重要的。常常我們主張平衡私密空間和開放空間之間的關係,並能反映家庭結構。
爺爺奶奶輩的客戶和他們的孩子、孫子住在一起在新加坡是一個持續的現象,且其中的八個房子展示了一個互助互相照顧的生活提案。新加坡的地價很貴催生了一些房子的主人想要尋找創新的建造方式以保證他們的後代能繼續使用下去。這展示了三代同堂或混合家庭中強大的亞洲文化傳統——孝道。
自相矛盾的是,依舊存在不怎麼傳統的家庭也需要設計房子,這反映了新加坡微妙的社會文化變化。和通常需要社會,公司法人,或甚至政治一致的大型項目不同,私宅… 往往表達了業主和建築師,或者兩者,最不妥協的方式。
私宅定製是一個顯而易見的趨勢。然而,房主一般會預先的關注一個房子在未來的轉售價值,在今天房子更多像是有目的性的建造。無論在過去還是現在,建築面積通常希望被最大化,有些房主打算為了享受更大的室外空間,比如花園,露台,走廊,天井犧牲總建築面積。在多數情況下,這提高了房子的環境狀況。
廚房是這本書中許多房子的焦點。將「濕廚房」放到視線外的房子的後面在新加坡是慣例做法,甚至在許多房子里,西式的干廚房成了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或者斯里蘭卡女僕的領地。但這不會總是這種情況。有些房主更願意再廚房裡活動,給客人展示他們的廚藝。白天的電視節目被當地和國際的烹飪節目支配,這影響著社會態度。備貨充足的酒窖的增加成為高收入的新加坡房子的一個特徵。
其中的五個房子位於新開荒的聖淘沙灣。被譽為這塊處女地上的大膽實驗,聖淘沙上的設計質量通常讓人失望。這是因為在過去,堅持用斜屋頂的設計規範看起來會妨礙創新。規範似乎是想讓規定和本國的傳統相一致。但許多房子的人字形屋頂不自在的放在現代的有光澤的盒子之上,被發布在這的房子反而顯得製造一個有很緊束縛的優秀的解決案也是可能的。
這本書中的房子首要的,是他是個被建築師和設計師塑造的,展示了處理空間和形式的自信的,好看的物體。一些知名的建築師在他們創新能力的最高點上,根據他們一生的經驗去創造。一些最年輕的在這全球城市裡探求激進的人居設計,往往給那些有比他們的父母異常不同的生活態度的年輕人,有錢的客人設計。他們有些在實施上缺乏經驗,但他們清楚充滿活力和智慧的過程的結果。
培養本地人才
本書中一半的房子是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建築學畢業生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設計的。在1984年,下面的報告是叫黎錦超Eric Lye Kum-Chen的教授做的,學校的重大重組見證了新上任的新聯席主管Meng ta-cheng的到來,同時也恰逢外籍教師的大量湧入——包括我—補充當地員工的不足。曾在walter groplus,Richard Neutra和Sir Dennis lasdun工作過的De norman Edwardss率領THE B.ARCH PROGRAMME,和其他重要的約定包括英國設計師Derek Goad,加利福尼亞的建築師Peter wolfgang behn,Dr richard hyde(目前悉尼大學建築科學的一個教授)和Peter Wood(目前馬來西亞傳媒大學知識管理中心的教授和主席)。
極具魅力的泰國建築師Mathar Bunnag在學校里教了三年書,和Winston Yeh,Pai Chin(後來在台灣國立大學的科學與技術學院當建築學教授)一樣。他們加入了亞洲學者Dr Pinna Idof,James Harrison,Ng Khenng Lau,Stephen Lau(後來在香港中文大學做建築學副教授),Dr Suthipanth Sujarittanonta(後來在斯巴頓大學當建築學院院長)和著名的藝術史學家T.K. Sabapathy。
通過對社會學家Dr Chua Beng Huat和Dr Kenson Kwok研究方法的深入探究,培養了工作室文化,當時是住房和發展委員會的研究主管後來成為亞洲文明博物館的館長。
客座教授包括RIBA英國皇家建築協會的獲得者 Sir Colin stansfield Smith,Age Khan Award阿卡漢獎的獲得者生態建築師楊經文Dr ken yeang,Ivor Smith教授,菲律賓建築師Bobby Manosa,普利茲克獎得主Charles Correa,Andy Mcmillan教授,Lionel March教授和受人尊敬的香港實踐建築師Tao Ho。
在這時期,從世界各地來的混合多樣的老師被吸引到建築學院里來,頻繁有作為補充課程的明星建築師例如Aldo van Eyke,Will Alsop,Norman FOster和Shin Takamatsu到來,造就了高度創新的工作室文化。
本地的職工成員被鼓勵去海外讀研究生,在1990年代早期回來擔任要職。Heng Chye Kiang,現在的設計與環境學院的教授和院長,在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副教授Berkeley和建築發展學院的帶頭人Wong Yunn Chii那獲得他的哲學博士學位。和他一起回來的還有美國MIT,劍橋的哲學博士。其他獲得博士學位的包括Foo Ah Fong(UCL),Lam Khee Poh(卡耐基梅隆大學,並且是那的建築學教授)。Chan Yew Lih和Bobby Wong Chong Thai還繼續在約克大學和蛤佛大學的前衛建築學院研究生學習。
書中幾個起到重要作用建築師也在建築系教過書,或者近期也在兼職。Chan Sau Yan兼職過一段時間的副教授,Kerry Hill,Ernesto Bedmar,Chan Soo Khian,Mok Wei Wei,Teh Joo Heng,Rene Tan,Yip Yuen Hong,Alan Tay,Wong Mun Summ和Richard Hassell都儘力去帶些東西到他們的教學中,分享他們的知識和設計中的經驗或者來訪者的批評。
僱用的受尊敬的海外學者的這種慣例持續到1990年代,Dr Gulsum Baydar Nalbantoglu(最近的土耳其伊茲米爾經濟大學建築系主任和教授),Dr P.G Raman(後來南非的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和教授),和Dr Edward Ng(最近香港中文大學建築系的教授)在學校里教了幾年書。
海外學術人員的參與,以快速的途徑促進建築教育的發展,與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新加坡政府鼓勵的更廣泛的策略有相似之處。頻繁的僱傭外國建築師作為設計經濟,把島上驚人的經濟成就的形象投射到世界舞台上。I.M.Pei 設計了形象的OCBC Centre(1975)和之後的Raffles City(1985)。John Portman負責了Marina Square complex(1985)的設計。還有包括Moshe Safdie設計的Habitat(1984),Kenzo Tange設計的OUB Center(1991)和UOB Plaza(1993-5),Kisho Kurokawa設計的Rupublic Plaza(1996)。美國建築師Philip Johnson用Millenia Walk(1996)取代他的標記,James Stirling』s的貢獻是他的Temasek Polytechnic(1995)。
巨大的投資在外國專門設計不可避免的讓本地建築師產生了強烈的反應,並刺激了關於身份認同的爭論,地域主義和全球化的對抗。書中的年輕建築師正是在這種環境下受的教育。
有些在這裡工作的建築師顯示了他們在海外受的教育和在海外工作了一段時間的經驗。其中的四個建築師在澳大利亞學的建築,兩個在英國,四個在美國。幾年後他們回到東南亞,面臨著Tay Kheng Soon描述的「學習的過程」,在這裡新的語言必須要被吸收進「剖面部分作為構建形式的發生器和設計思想的基礎,要優先於平面…」
一些建築師在澳大利亞的科廷科技大學、南威爾士大學、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和西澳大學繼續他們的建築學學習。其他的走另一條路線去耶魯大學,紐約普拉特建築學院和美國華盛頓大學。第三類選擇在英國建築聯盟AA,劍橋大學,北倫敦大學,倫敦大學更進一步他們的建築學研究。
毫無意外的,現代主義運動的早期大師對這三代建築師有著重大的影響。大部分的設計師更願意經常提到勒柯布西耶,奧斯卡尼邁耶,密斯凡德羅,阿爾瓦阿爾托和路易斯康,弗蘭克·勞埃德·賴特,和卡洛斯卡帕的造型影響。日本大師丹下健三,楨文彥,黑川紀章也產生明顯的影響,並且他們三都在新加坡有作品。
年輕的建築師常提到彼得卒姆托,雷姆庫哈斯,赫爾佐格德梅隆,史蒂芬霍爾,妹島和世,Paulo Mendes,Glenn Murcutt,楊經文,諾曼福斯特和Kerry Hill的作品,作為靈感的來源。後兩人在新加坡有很多作品。顯然,這樣的全球化實踐激發了許多新加坡主流建築師。還有在1980年代被一個他的作品的專題著作,通過阿卡汗獎出版的建築概念媒體,獲得廣泛曝光的傑弗里巴瓦的作品,成為了「下一代」建築師的主要影響。
本書中大部分建築師都是AA Asia的成員,這個組織是1990年代AA畢業生成立的。成員包括William Lim,Ken yeang,Suha Ozkan,Geoffrey London,Chan Sau Yan和Karen Grover。在1993年,他的會員制度開放給了來自其他機構的建築師。這個團體繼續發展成了難以估值的論壇,用作討論建築理論和城市,做了許多促進優秀設計的事。成員每年見好幾次,有時在William Lim的家,進行一些非正式的談話,有助於討論國際上著名的實踐者和學術問題。談話者包括Charles Correa,Fumihiko Maki,Takeo Muraji,Sumet Jumsai,Leon Van Schaik和雷姆庫哈斯。小組經常組織研討會和建築學習旅行,成員還訪學過日本,中國,西班牙,澳大利亞,泰國和印度。
AA Asia促進設計從業者間對話交流的價值是不能被低估的,這對他的成員Eenesto Bedmar,Chan Soo Khian,Richard Hassell,Kerry Hill,Ko Shiou Hee,Mok Wei Wei,Tan Kok Hiang,Teh Joo Heng,Wong Mun Summ和Yip Yuen Hong來說,是有意義的。
設計與氣候
有一個越來越多的共識,新的建築如果面對環境的挑戰,除了更多的地方性問題,必須堅定於生態原則——Chris Abel
在氣候變化和碳排放將會影響每一個地區和國家的世界裡,有足夠的證據顯示需要我們增加建築師用可持續的建造方式的責任和意識。本書中的房子很好的展示了設計與氣候的設計原則。他們關心太陽光和風的方向的關係。挑檐是大部分建築師利用的語彙,高層高,百葉牆和可滲透的表皮。綠植牆的使用逐漸增加,一個Chang Yong Ter設計的房子在使用綠科技上創造了顯著進步。
可持續的,生態的設計,生物學性能和綠色證書對未來的房子擁有者來說越來越提上了日程,並且這是有市場可行性的,特別是地球的化石能源正在耗盡。這對下一個十年來說並不誇大,能源保護將成為建築來說單一的問題。
這也是顯然的,建築師領會到熱帶的建築應更多考慮剖面多於平面。屋頂常常是設計房子時最重要的因素,提供遮擋太陽的陰影和雨季的雨。許多住宅都採用了風井,以形成「軌道」效應,從而加強通風。在Bukit Timah,Sentosa,Tanglin和Dalvey的雨林的痕迹是這本書中幾乎所有的房子的背景。一些房子建在山腰,並且通過開發地勢創造了富有想像力的剖面。
但也有一些因素從不改變,新加坡北緯1,33度的地理環境總是給予太陽軌跡和季風方向。不一樣的是怎樣生活在21世紀的想法——改變文化回應和更好的環境意識,這也造就了新加坡語境里新型,又常常非傳統的住宅形式。我們能看到在1980年代的早期萌芽的設計天分。現在他在豐富的令人振奮的建築表達中已經成長。
推薦閱讀:
※這個東南亞美食王國,哪怕只為了吃也值得特地去一次!
※馬來華人在新加坡被逼獨立的時候沒有預料到今後的處境嗎?為什麼不反抗?
※新加坡最好的兩所私立 去哪裡???
※【此獨立非彼獨立】新加坡海軍獨立級瀕海多任務巡邏艦
※另類的球鞋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