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與普通人的本質區別是腦神經結構不同
高手擁有長期刻意練習所形成的特殊腦神經結構,這是高手與普通人的本質區別。
這是一個細思極恐的結論,它是在說高手與普通人的大腦結構不一樣。這是一件令普通人絕望的事情。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首先要知道人腦是怎麼掌握一個技能的。掌握一個技能需要經過大量練習,大量的練習會導致神經元經常被一起激發,最終這些經常被激發的神經元就會被連在一起。於是,不同技能的人的大腦中就形成了不同的神經網路結構。也就是說,技能是「長」在大腦中的。
知道了這點,讓普通人燃氣了希望,因為高手的大腦結構並非生來如此,而是經過了刻意練習後天形成的,普通人努把力還是能夠成為高手的。
李善友說:人群當中厲害的人極少極少,有0.01%就非常不錯了。99.99%的人都是不太厲害的人。我想這0.01%的人也不是生來就厲害的,那就說明這是有方法論的。那是什麼原因讓這些人變得特別特別厲害?
是刻意練習的方法論:創建模型,大量練習,及時反饋。
發現或創建專業領域的模型是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什麼是模型?模型就是套路、橋段和模式,是圍棋的定式、編程的演算法、數學家的公式和科學家的定律。
什麼是套路?套路就是屢試不爽的客觀規律。對腦力工作者來說,水平高低在於掌握的套路的多少。如果你的腦子裡全是信息,沒有套路,你一生都是普通人。
什麼是橋段?橋段是指作品中的表現手段。電影的橋段是指比較經典或流行的電影表現手法。這樣的表現手法耐看且受歡迎。橋段的研究使劇本的創作從隨性變得專業。
什麼是模式?模式就是基於生活經驗抽象、升華後提煉出來的核心知識,它能解決某一類問題。撒謊的模式是瞳孔是否放大、某隻眼睛是否往上瞟(這個因左撇子還是右撇子而異);離婚的模式是是否蔑視對方,互相看不起是離婚的第一大徵兆;團隊合作的模式是發言是否平均,即每個人的發言時長是否差不多,這個是最重要的指標。
高手不是看信息,而是看信息背後的那個模式。
面對複雜情況,專家能夠眨眼間做出判斷和決定。為什麼呢?因為專家擁有長期積累形成的模式識別。
模式是通往高手和成功之路的核心演算法。
成功 = 核心演算法 * 大量的動作。
也就是說,成功是重複做正確的事情。要重複多久呢?各個行業、不同技能的情況應該有所不同,有人粗略地說要1萬個小時。總之就是很久很久,必須堅持不懈。世上從來沒有輕而易舉的事,不然人人都很厲害了。
如何保證重複的正確呢?答案是要有反饋。
泰森的教練肯定打不過泰森,劉翔的教練肯定跑不過也跨不過劉翔,那這些世界頂級高手為什麼還要請教練?因為在訓練的過程中,教練能以旁觀者的身份提供即時反饋,這就是教練的第一作用。一個人身處一個體系、陷入某個情景,即使這個體系或情景有差錯,他是看不出來的。錯誤練習危害極大。所以,必須要有一個旁觀者隨時提供即時反饋。
好了,總結一下:高手與普通人的本質區別在於腦神經結構不同。這些腦神經結構是可以通過後天刻意練習形成的。刻意練習要有方法,即建立模型、大量實踐和即時反饋。建立模式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大量實踐才能形成穩定的腦神經結構,即時反饋能夠避免出錯。
下篇文字我們談談有哪些重要的思維模型。
(這是學完了李善友教授的《認知升級之第一性原理》課程後,我做的第1篇學習筆記。文中大部分觀點都是李善友教授的,我只是依據自己的理解做了梳理和小發揮,並按自己的方式表述出來。我寫下的都是我相信的,同時也是要努力踐行的。)
文:鱸魚正美,公眾號:麻辣讀書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