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用狹隘眼光,觀他人彪悍人生
本文首發於「解螺旋」微信公眾號
轉載請註明:解螺旋·臨床醫生科研成長平台
這兩天的朋友圈展開了一場針對《穹頂之下》撕逼大戰,一個將近2小時的片子,其實我是沒耐心看完的,看了個開頭就撲面一股濃濃的老羅演講的味道,人家說這叫TED風格,好吧,酸菜去年年會的演講就是寬屏幻燈,可惜投影幕布不夠大,裝逼的效果只能打對摺。
柴靜的霧霾調查發布後,平民化的新聞角度其傳播效果是顯著的。一夜之間,柴靜彷彿被捧成中國最頂尖的記者,甚至有人將這部紀錄片奉為中國新聞學的經典之作。而質疑的人說,柴靜同學私生活不檢點,而且是個老煙槍,開著4.0排量的車,說自己生在美國的女兒是中國的霧霾害的,其行為是為包養她的政治團體代言。接著各種專家上場,曆數視頻中數據引用的不科學與斷章取義。
關於這部片子的內容,因為酸菜沒看,所以也不便評述,我想以基礎科研工作者的身份參與大家對這個女人的討論,有三個問題咱們換個角度來探討,可能更容易達成理解。
第一個問題是——動機。《穹頂之下》是部抨擊霧霾的片子,可是一眾看官罔顧內容指向,質問柴靜女士動機何在,這一手段何其陰毒。因為動機是一個幾乎無法證明的命題,懷揣著最大的惡意,你可以曲解任何善意的行動,以己度人顯然有失公允。我依稀記得高三入黨的時候,介紹人問我你入黨的動機是什麼?我思考良久,發現唯一的理由是當時作為學生黨員有利於「裝逼」,能迎來很多無知少女艷羨的目光。
積極向上的動機從來不是做事情預設的前提,比如說咱們醫生做基礎科研,絕大多數都只是為了職業晉陞而已,沒什麼可羞恥的,體制下的生存之道罷了,對治病救人的能力影響甚微。如果凡事要先端正動機,是不是醫生都不必搞科研評價了?不說別的,這幾年中國科技論文數量飛漲,就不能忽視醫學圈的功勞,可見動機純良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中國一躍要做科技大國了,畢竟在進步不是么?
第二個問題是——團隊。有些人很介意別人做事情背後有團隊,似乎有團隊就代表著企圖心,是精心策劃、深謀遠慮的力證。拜託,都什麼時代了,還打算單打獨鬥,一劍走天涯么?奶茶妹妹你以為是網路事件,結果是人家土豪老爹花了幾百萬炒作出來的。一個人的能力有界限,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做,而團隊恰恰是綜合實力的體現。這就跟我們看到有些臨床主任,本身對科研一竅不通,但是你看到他學生髮了好文章出來,還要酸溜溜地說人家運氣好。殊不知識人用人、整合資源、對外合作都是做科研的方法,運用自如的才是真正的高手。從蠻荒時代,原始人狩獵就需要團隊,到了二十一世紀,但凡是干大事業的,建立團隊、依靠團隊是必經途徑,做臨床與做科研亦如此。
第三個問題——私生活。一位女士的情感經歷、婚姻生活狀況、有沒有做過小三、入不入外籍,與她是否具備討論霧霾問題的資格無關。柴靜談霧霾,有人說談的好,有人說差強人意,這都可以,但偏偏有人不去研究天空藍,而是窺探起裙底的故事,實在難掩齷齪的居心。情色這個東西,向來是精英的消遣,屌絲的奢侈品。人優秀到一定地步,面對的誘惑茫茫多,為了驗證這種誘惑有多麼考驗一個人的意志力,酸菜一直在努力突破自我,嘗試對人生逆襲。那麼我的這種好奇心與做科研有半毛錢關係嗎?子非魚焉知魚之樂。用狹隘的眼光去理解別人的人生毫無意義,有那個時間,咱還是安靜地讀兩篇文獻吧。
順便說一句,陳游標這個人,酸菜也是蠻喜歡的,不去管動機,是不是有團隊,其私生活如何,做一些為人民服務的事,博取了公眾的關注,也遭受了謾罵和詆毀,但是從結果看,善事還是做了,這就是彪悍的人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