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婚已育的韓梅梅要如何平衡家庭和事業

為了保護客戶/來訪者的隱私,以後我的女客戶統稱韓梅梅,男客戶統稱李雷。

我愛我的韓梅梅和李雷們:)

是否需要平衡的問題

曾看過一篇文章,作者覺得談女性生活和事業的平衡是對女性的歧視,她認為女性應該像男人一樣工作賺錢,而根本無需考慮平衡問題。

看到這篇文章時,我心裡暗想,這丫絕對沒生孩子呢,等丫生了孩子再試試,若能做到,我服你!

至少,在我的現實生活和諮詢中遇到的女性朋友都是要考慮這個問題的,甚至很多人在已婚已育後的職業規劃中將此需求作為第一考慮要素。

是啊,我們大都是普通人,家境尚不能富裕到根本無需考慮收入的地步,也沒有日本、德國、加拿大那些國家的女人們有法律保護她們的主婦權益,我們既了解陪伴對孩子的重要,又有自己的事業(或事業的想法)需要去打拚,男人(包括家庭和社會)對於照顧孩子和家庭這件事上能提供給我們的支持又太過有限,這些現實因素揉在一起,便成了日益沉重的壓力。

龍應台是大家都熟知的女作家,育有兩個兒子,華安在評價他的母親時寫到:她對我一方面及其嚴格,督促我努力學習、認真做事,一方面卻又及其講究自由尊重和理性思考。這兩種有點矛盾的態度來自她自己身上兩個成長印記:一個是她本身在台灣所受的教養——保守的、傳統的,另一個卻是,她是一個成長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知識分子——崇尚自由和理性。

熟悉嗎?在我看來,龍應台依舊是我們這個時代每個女性的縮影,一方面受保守的、傳統的教育影響——於是女人要顧家,另一方面崇尚自由和理性——於是女人要獨立。

這就變成了幾乎每個女性都要面臨的矛盾:既要顧家,又想獨立。

於是呈現出來的問題就是這樣的:

我想要孩子了,打算自己帶,父母年紀大了,不想讓他們太辛苦,可是我的工作該怎麼辦?

爺爺奶奶幫忙帶孩子,我有自己的工作,但碰到孩子頭疼腦熱還是要經常請假,很影響工作,而且老人和我的教育理念不同,常常會因此鬧矛盾。

本以為等孩子上幼兒園了,我就能出去工作了,結果發現幼兒園,甚至小學的放學時間簡直變態!卡在5點放學(甚至更早),沒有幾種工作是能按時接送孩子的,又不能每天都早退吧?

還有網友說,我最近在考慮要不要轉管理,自己要帶兩個孩子,轉為管理的話佔用的時間和精力實在太多了……

…… ……

家庭和事業平衡的正確姿勢

到底什麼樣的狀態是家庭和事業平衡了?

你會發現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選擇:

有的人結束產假馬上回到公司上班;

有的人異地工作,每周末才能與孩子見面;

有的人選擇做全職媽媽;

有的人一邊照顧孩子一邊自由職業或創業……

對每個人來說,這個答案都是不一樣的,這取決於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

01 明確人生價值觀

談到價值觀,這件事兒幾乎影響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職業選擇、配偶選擇、小到買什麼樣的衣服,去什麼樣的地方吃飯。

三個問題幫你認知自己的價值觀:

對你來說,買衣服會考慮哪幾個重要標準呢?

有人會說:物美價廉、品質好、版型好、適合自己的、純棉的、時尚的、能穿就行;

要不要接一個offer,你通常會考慮哪些因素呢?

很常見的標準是:錢多、事少、離家近,能充分發揮自己能力的、有成長空間的、社會地位高的……

想像一下,今天是你80歲生日,你在世界各地的親朋好友都趕來為你祝壽,現在大家等待你用三個詞來描繪你這一生,你自己,你希望是哪三個詞呢?

我自己的分別是:智慧、幸福、獨立。

現在假設,有一天你中了個大額彩票,從此以後,你有花不完的錢~

這時候的你再去買衣服,你會有什麼標準呢?

相信很多人會說:唯一標準,自己喜歡就行~

那你還會工作嗎?會選擇什麼樣的工作?

有很多人告訴過我,那還工作幹什麼?週遊世界去~

你會發現,當外界環境發生很大變化的時候,有些標準是比較容易改變的。這種標準也是價值觀,但是是階段性的價值觀,也叫工具型價值觀。

但你會因為突然暴富,就不要智慧了嗎?不要幸福了嗎?不要獨立了嗎?至少我還要的,我希望通過這一生的努力,在自己去世時,能為自己貼上這三個標籤。

可見有一種標準是長期的、穩定的,即使外界環境變化,它也不會變,稱為人生價值觀,也叫終極型價值觀。

我們需要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觀,作為一種長期的方向指引和動力源泉,盡量把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和它結合到一起。這樣就好像從此岸到彼岸,我們要為自己建一座橋抵達對岸。

當你把人生價值觀和生活、職業結合到一起時,就是在這樣工作,

而如果你以工具型價值觀為準,就相當是在這樣工作:

02

階段性規劃和角色分配

很多人的煩惱其實是因為我們只是盯住了眼前。如果能把時間軸拉長,縱觀我們的一生,會發現這是一個長期的、發展著的、變化著的過程。一生中我們要扮演著很多種角色:孩子、學生、僱員、愛人、父母、領導者……而每個階段的重點都有所不同。

這些都很容易理解,詳情可參考下圖:生涯彩虹圖。

對於已婚已育的女性朋友們,必然會與產前有著明顯的角色變化,他們突然增加了一個「母親」的角色,而幼子尚弱,作為母親的我們必然要承擔更多的養育責任。所以通常來說,就要求我們把更多的社會角色從職場轉向家庭。

也許在孩子出生以後,你的社會角色是這樣分配的:

母親>工作者>妻子>女兒>學習者>……

而我的角色分配是另外一番模樣:

母親>女兒>妻子>學習者>工作者

角色分配,也約等於時間和精力的分配。

所以孩子出生後,我選擇辭職在家,專心照顧孩子。直到他一歲多時,才開始利用他睡著的時間參加心理學學習(網路課程,大概持續了半年多),後來他姑姑來到我們家,能給我幫一些忙,我有了更多的時間可以支配,待到他長到兩歲半,能跟著他姑姑去上幼兒園(姑姑在幼兒園任職),我才可以開始嘗試工作,並從心理諮詢專註到職業規劃諮詢領域,直至現在開辦自己的工作室,實現獨立從業。

而即便是現在,孩子已經上幼兒園大班的情況下,我每天的時間裡(除掉睡眠),依舊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放在他身上的:接送、早晚飯、作業輔導、玩耍、睡前閱讀……

今年和幾位同行諮詢師們交流時,發現自己每天投入在專業工作中的時間還是相對較短的,想發展的更好,就需要投入更多,而我的調整原則也是孩子的時間分毫不動,於是除了提高工作效率和時間利用率,只能從睡眠時間裡再拿出兩個小時。

如果從時間投入上看,孩子出生-1歲半,1歲半-2.5歲,2.5歲-4歲,4歲以上,我的角色分配大概是這樣的:

我當時其實是沒有做過規劃的,所以學習的時間稍長、轉型的時間也比較長(用了1年多),建議大家能根據孩子的年齡(0-3歲,3-6歲,6歲以上)提前規劃好自己的角色分配,做到心中有數。

03

獲取家人的支持和反饋

我一直都鼓勵我的客戶們先做到心中有數,再去和家人溝通,取得他們的支持和認同。很明顯,這類似於一場職業規劃的過程,如果你的心裡不知道未來的規劃如何,心裡沒有想清楚自己的打算,那麼外界的力量就會顯得強勢,來干擾甚至代替你規劃。

比如,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全職主婦,未必是自己所願,很多人都是迫於家庭的壓力和親人的期待;也有客戶,很想專心陪伴孩子,但迫於現實和經濟的壓力,只能繼續高壓的工作;還有的姐妹,幾乎是完全跟著企業的腳步和要求在安排自己的生活,焦慮叢生。

如果按照前面的梳理,你已經對自己和孩子不同階段的角色分配有了規劃,那麼接下來,就要爭取更多人的支持,來幫助你實現自己的規劃。

首先,愛人的支持是最大的基礎。在諮詢和生活的實踐中,我發現越是事業成功的姐妹,和愛人的感情越是牢固。包括我們督導團的盧老師也曾坦言,自己在轉型獨立諮詢師的前幾年,她家程序員同學對她的支持和幫助最大,經常會幫她紓解工作壓力,出謀劃策。

愛人的理解和支持能夠使女性朋友們內心自在豐盈,能夠放開手腳去實現心中的想法,而不會有太多顧慮。這種安全感為女性的職業發展提供長足的動力保障。

其次,家人的支持和幫助,能讓你在行動中更得心應手。比如我自己的經歷中,妹妹(孩子姑姑)對我的幫助就非常大,如果沒有她的幫助,我的學習過程會延長延後至少一年時間,包括後來的轉型也不會這麼順利。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這樣的幫助存在。這個人可能是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姑姑,阿姨,總之,對於初為人母的你,總有些困難是你不曾經歷和面對的,有一個人願意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這本身除了緩解了你的壓力,分擔了你的工作,也是在心理上一種強大的力量支持。

最後,爭取領導、朋友等其他支持。我認知一位寶媽特別有意思,她的孩子是在她朋友的幫助下帶大的。產後她沒有讓兩邊老人幫助,而是自己在家帶孩子,而她不會做飯,也不太會打掃衛生,於是經常呼朋喚友,召喚一群好朋友來幫忙打掃衛生,做飯,帶孩子玩兒……

而對於職場媽媽而言,取得領導的支持和理解,就顯得非常重要,這可能需要我們在工作中更加投入和高效,承擔更多責任和工作去換取偶爾的「意外假期」。

04

方案具體化

獲得了外界的支持和反饋之後,權衡利弊,之前的規劃經過輕微調整,接下來就是使方案具體化,並落實到生活中,並在生活中經歷不斷的調整和豐富。

這裡提到的方案具體化,給大家帶來一個比較具體可行的指導方法,一個非常「著名」的公式:

快樂=能力-期待。

舉個栗子:

34歲的韓梅梅是我的老同學,目前生活在某二線城市,在外企擔任供應鏈主管,目測薪資1w+,老公常年駐外,兩個孩子平時由外婆幫忙帶著。

在我看來,她是把家庭和事業平衡的非常好的栗子,為什麼呢?

如果細想一下,她面對的是長期夫妻異地;兩個孩子相差4歲,小的才1歲多,正是花費大把精力的時候;外企主管,上不上下不下,也正是工作壓力大的時候。但每次見面,她總是笑哈哈的,縱覽她的朋友圈裡,沒有一點負面情緒。

好多朋友提起這位韓梅梅的時候都佩服她的樂觀心態,我也曾好奇她是怎麼做到的。

直到有一天,我發現她的車裡放的是全英文的新聞。她說害怕自己太忙,顧不上學習和提升,所以找來這些音頻,上下班的時候順便就聽了;

曾經有一段時間薄荷閱讀的活動刷遍了我的朋友圈,而那麼多同時報名的人里,只有她100%全程堅持下來;

……

開玩笑時她會說,找了這樣的老公能咋辦,總不能踹了再找一個吧;

她總說,自己是一個事業心不強的人,又特別懶,所以工作上就慢慢往上爬吧!

她總說,沒有辦法,誰讓我把孩子們生下來,又不能掐死吧!然後生完一個,很快就又生了一個~

從她的身上正是印證了這個快樂公式:快樂=能力-期待

對於已婚已育的姐妹們,我想這個公式可以稍微調整成這樣:

快樂=(長期的、持續的積累和提升)能力-(合理的降低對生活的)期待。

要在職業上有所成就,核心技能的提升是每個人都不得不面對的課題,而對於已婚已育的我們,時間有限,資源有限,這個能力提升的過程,就必然需要長期的、持續的投入和積累。

包括龍應台的小兒子華飛也曾在書中寫道:我們在黑暗中,聽她輕輕的腳步聲,走向她的書房(也要好幾年之後,我夠大了,才知道,每天晚上,這個時候她才能開始寫作)。

就像上面我的那位老同學也一樣,只能在上下班時聽聽英語,在兩個孩子都睡著之後,才能完成英文閱讀。

這樣每日的積累和投入,需要我們能沉下心,定住氣,有才有可能完成。

而快樂的第二個影響因素是期待,想獲得快樂,就需要我們能合理的降低對生活的期待。

很多姐妹期待的是:工作出色、孩子優秀、和愛人關係融洽、家庭環境整潔清馨、老人能用現代的科學的方式幫助帶孩子……

真的是期待蠻多的,而且單看每一項的要求都不低,在沒有提升相應能力的情況下,想快樂,就有點兒難。

寫到這兒,我想到一個農村90後二孩媽媽曾說過一句話,她說:別人過200元的生活,可我覺得100元的生活就很好。

而降低期待的方式也因人而異,找出最重要的保留,挑出次要的捨棄或降低要求:工作晉陞是否可以慢一些?孩子是否方方面面都要出色而優秀?家裡必須整潔如一嗎?老人真的很難和你步調一致……

如果我們能根據實際情況,合理的取捨或降低部分期待,相信會更容易活的快樂,而從容~


費曉霞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職業規劃師

為個體用戶提供職業諮詢服務、年度教練服務、職業規劃訓練營、職業規劃系列微課,致力於幫助更多的人走出職業困惑,發現自己的優勢,實現職業理想!

如需更多了解,歡迎添加微信諮詢:15389046101


推薦閱讀:

TAG:職業規劃 | 工作生活平衡 | 職場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