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無忌憚的模(chao)仿(xi)是種病嗎?

封面:泰子陶藝部分原創作品

「模仿不是病,抄襲才是,而且肆無忌憚的抄襲病得不輕,葯不能停。」——泰子

01

前些天有人加我微信,諮詢建水紫陶。

我回復他:「可以去店裡和線上看,價格都是統一的。 」

過了會兒,那人聯繫我說:「你那個古城記憶的蓋碗做得挺好,但價格太高,別家的才XXX元。」

「別家?無圖無真相哦。」

於是那人發了個別家的蓋碗來。

02

乍一看,哎,好像我的古城記憶系列啊~

再仔細一看,我勒了個去!這哪是古城記憶的大青石板紋理,明明是隔壁二大爺家蜂窩煤!

「古城記憶」紋理的大小和深淺都依蓋碗形的不同和位置的差別而調整。有深有淺,有密有疏,既要考慮細節,也要考慮整體。

似一般無異,卻又各有趣味。

而隔壁二大爺家蜂窩煤壓根不走心!一樣大小,一樣深度,一樣形狀......大爺您這紋理相似度這麼高,莫不是用的古法激光雕刻啊?!

03

「古城記憶」系列建水紫陶的出現,並非一蹴而就。

我從小長在在建水古城內,去年走在城內的大青石板上,無意間低頭看到石板上的紋理,突有感悟,想在建水紫陶上還原這千百年來留下的時光印記,於是開始嘗試創作「古城記憶」系列建水紫陶。

牛頓腦袋被蘋果砸了,燃起了萬有引力定律的靈感;

我走在建水古城的大青石板上,燃起了「古城記憶」系列建水紫陶的靈感。

這些巧合,說明什麼?

不能宅,要外出,外出才有發現,才有驚喜。

我自製工具,一個紋理一個紋理的磨,歷時半年,終於在去年年底出了第一代成品。

然後不斷的優化調整,直到今年年中才算滿意,申請了國家外觀專利201730461238.9。

04

其實,每一個創業的企業或個人,一開始都是模仿同行的強者。沒有誰天生會什麼,都是後天習得的。

唯一不同的是,有一些從開始就是帶著腦子的模仿,迅速度過模仿期,然後轉變為自主創新者。不乏有「後來者居上」的大神。

我在啟蒙恩師浪鬼肖春魁老師的陶坊學習時,老師教導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名家名壺得以流傳,自是經歷了歲月的考驗。站在前人的基礎上學習,能少走很多彎路。

我模仿過肖老師的瓜葉壺,而且特別註明這個是仿製的,陶友們看來看去,最後戲言「若是不看落款,都分不清楚。」我笑笑,然後度過了模仿期。

但又有一些,在模仿的路上越走越遠,最終墮入抄襲的深淵。

有審美有想法,才有底氣,才敢創新,才能贏得尊重。

不動腦的照搬抄襲,害了自己不說,還拉低了整個行業的平均水平。

05

建水紫陶的體量極小,滄海一粟。

我們來看個大體量的例子:汽車。

講個網上流傳的笑話:一天,一輛奧迪Q5不小心撞了一輛保時捷Macan,奧迪車主嚇傻了,獃獃的坐在駕駛室;保時捷車主以為撞到了奧迪也呆了。結果,兩個傢伙下車一看,卧槽!一個是眾泰T600,一個眾泰T700,一家人!氣氛瞬間輕鬆了許多。

你能看出來誰是奧迪Q5,誰是眾泰T600嗎?(汽車圖片來源於網路)

遮住車標和進氣格柵,你又能看出來誰是保時捷Macan,誰是眾泰T700嗎?(汽車圖片來源於網路)

車企創業初期,由於沒有成熟的資金技術和研發團隊,可以通過模仿成熟車企的暢銷產品,來生產出類似的車型來銷售,以求生存,這可以被理解。比如比亞迪。

但是眾泰的模仿,越來越肆無忌憚,且演變成抄襲成癮,導致被人看輕,只怨自作自受。

06

一個手藝人,光動手,是遠遠不夠的。

如果想讓這門手藝,且不說發揚光大,僅僅是在自己手中傳承下去,就不得不花心思,不得不動腦筋。

建水紫陶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本就與現代生活有隔閡。如果只是一味的偷懶模仿,等了解建水紫陶的這一輩人老去,新生代沒有人認識認可,那這個文化就真的走到頭了。

中國這麼多的優秀傳統文化,想要傳承下去,不是嘴上隨便說一說就能傳承下去的,要實際行動做出來,真正做到眼可見、手可摸、耳可聞。

近期大熱的央視《國家寶藏》,就用創新的方法詮釋了國粹,掀起了熱潮。如果沒有創新性的請明星加入增加流量,沒有創新性的用現代人能懂且喜歡的語言和表現形式解讀詮釋,只一味的「旁徵博引」古代釋意,其實就是偷懶的抄襲。

在大段照搬古文釋義時,這許多的寶藏,就真真落了塵,在抄襲古語中埋沒。

幸運的是,有識之士們在不斷的創新。

我衷心的希望,建水紫陶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地有能人異士加入,不斷地有各式各樣的創新,整個行業中活躍著創新精神。


感謝你看完上面這麼多的字。

如果想和我說話,關注微信公眾號「泰子陶藝」,給我留言,我每天做好陶後,都會到後台看一看,寫寫當天的感想,你的留言說不定就是我那天的靈感呢。

-- 泰 子 陶 藝 --

讓 手 中 的 建 水 紫 陶

唱 出 清 新 的 自 然 頌 歌

所有圖文均為原創

轉載請後台聯繫

不許盜圖盜文 天知地知大家知

推薦閱讀:

泰子陶藝工作隨拍——蓮花龍旦壺

TAG:原創 | 傳統陶瓷 | 茶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