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問答(20):甚麽是私有化?甚麽是全面收購?│脫苦海
問:在股市中,私有化是甚麽意思?為甚麽對股價有利?
私有化(privatization)可以有幾種含意,例如將國營機構賣給私人市場,甚至有些人將娶老婆都叫做私有化,但在股市,私有化一詞僅指將已上市的公眾公司(public company)全面收購,變為私人持有的公司(private company)。
私有化可以有好多藉口,包括:交投不活躍丶股價相對每股資產凈值出現大幅折讓丶公眾持股量未能達到25%之類,但背後原因只有一個:就是私有化比上市更化算,近年很多私有化的建議,即使比停牌前的股價都高出很多,卻都是以低於資產值進行。
這裡就涉及另一個概念,就是全面收購(takeover),主要有兩種方法:
協議安排(Scheme of Arrangement)
透過股東大會決議通過,為保障小股東權益,大股東及大股東一致行動人士不得參與投票,且須得到超過75%獨立股權投票支持(股權門檻),且反對獨立股東人數不得超過10%(小股東人數門檻),才能獲得通過。
全面要約(General Offer)
當大股東及一致行動人士(控制性股東)取得上市公司股份超過30%時,就需要對小股東做出收購全面要約(又稱全面收購);另一情況是控制性股東持有30-50%股份,而在12個月內增持2%以上股份,亦要提出全面收購。
這裡又帶出了三個概念,就是全面收購觸發點丶技術性收購,以及強制除牌。
很久以前,要持有公司股權超過50%,才算是控制一間上市公司,例如船王包玉剛收購九倉一役,便故意將收購數量定在49%,以免觸及全面收購觸發點。經歷年的改動,已下降到30%,即是說由29.9%增持到30.0%,都要向其他股東提出全面收購。至於控制性股東每年增持股份比例多於2%時,同樣也要向其他股東提出全面收購。
用上前述「娶老婆」的比喻,一些人只是想有女朋友,骨子裡其實沒有結婚的打算,就像所謂的「技術性收購」,即是明明已超越了全面收購觸發點,卻沒有意圖全面擁有公司的股權,就提出一個偏低的價錢,期望盡少的小股東接納收購,「結唔成婚」。
不過,也有一些例子是控制性股東經全面收購,已持有超過上市公司的90%的股權,他們就有兩個選擇:第一就是申請強制除牌,即使餘下少於9.99%的股東不願接受收購,也強制撤銷上市地位,至於這些股東的命運,就是變成私人公司的持有人;第二就是想辦法令到公眾持股量達到25%,當然很多情況下大股東都會申請豁免,用這些那些理由解釋點解沒有25%的小股東,就如一些男人被人迫婚時那樣。
小股東面對全面收購建議,當然可以選擇接受,或者不接受,接受的話就會收到錢,不接受的話就維持原狀,這是「阿媽系女人」的道理。不過很多電視劇的橋段,都喜愛說「公司被人收購,主角一無所有」。記著,一系有錢,一系有股票,是不會無端端一無所有的。(當然,股價可能會大跌。)
對於一般小股民來說,要在私有化當中賺錢,就要分清楚是真收購還是假收購。技術性收購的話,根本就是出偏低的價錢,希望沒有人接受;即使是有意全購公司,也必然是低於資產凈值,所以遇著持有的股份被全面收購,就不要單純因為資產有折讓而反對,有時甚至市價比收購價還低,都要清貨離場,否則最悲慘的結局,雖然未至於人財兩空,但是持有一些私人公司的股票,對方又不收購又不派息,就同家裡多幾張牆紙沒有多大分別。
相關資料夾:
脫苦海分類:投資丶理財、股票分析
安利一下筆者在知乎的回答:http://www.tokuhon.org
專欄短網址:http://blog.tokuhon.org
電郵:tokuhon@gmail.com
推薦閱讀:
※孫正義:我的人生一直是按我的計劃在走
※未來的入口:從產業互聯網到人工智慧
※基礎:財富背景的鍛造
TAG: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