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炎症+自噬,兩個表型的交叉研究套路

本文首發於「解螺旋」微信公眾號

轉載請註明:解螺旋·臨床醫生科研成長平台

今天來講講一篇炎症和免疫的文獻。這是2016年eLife上的一篇文章,eLife差不多7-8分的水平。文章能發到ELife上是因為這是篇做轉基因動物的文章。

從文章題目看有這麼幾個關鍵詞:自噬、自噬相關的基因Atg16l1、T細胞亞群、腸道炎症。其中,自噬是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的獲獎對象,已經熱了好多年了。自噬,顧名思義就是自己吃自己,在自噬過程中細胞從內質網脫落膜去包裹細胞質、蛋白或者細胞器,形成自噬小體,與溶酶體融合形成自噬溶酶體,然後就能降解包含的內容物。

自噬的平衡非常重要,過多和過少都會影響細胞的存活。本文將自噬中的一個基因放到了炎症中去研究,這種做法在基礎科研中也是有套路的,下面會具體分析。

背景知識

本文展示了自噬的整個過程,包括啟動信號,形成預吞噬的自噬泡,形成自噬體,上圖展示了一些自噬的激活信號(藍色)和抑制信號(橙色)。

再來交代下免疫和炎症,這裡主要是腫瘤免疫。研究免疫要區分研究固有免疫還是適應性免疫,適應性免疫就是T細胞免疫等特異性免疫,而固有免疫就是非特異性免疫,兩者主要區別在於需不需要特異性的抗原刺激。

如果是研究固有免疫的,研究對象可以是DC細胞、NK細胞、巨噬細胞等等;如果是研究適應性免疫,那就要繼續細分是研究細胞免疫還是體液免疫,細胞免疫主要是T細胞介導,而體液免疫是B細胞來進行。這篇文章的內容著重於T細胞免疫。

T細胞有很多細胞亞群,比如左邊那些,這篇文章重點在Th2和Treg上面。

一旦談到免疫和炎症,要怎麼和臨床上的疾病結合起來呢?有4個相關度比較高的疾病,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和腫瘤(炎癌轉化)。又有哪些因素可以引起免疫反應?目前研究比較多的機制有熱休克反應、氧化應激、不正常蛋白摺疊、DNA損傷等等。不過本文從另一個角度把自噬和炎症聯繫在了一起。

結果概覽

先來看看摘要,以快速理解文章結構。

首先交代背景,之前已經有研究發現自噬相關基因Atg16l1的SNP位點和炎性腸病有關,但具體是什麼機制,目前還不清楚,順便提出問題。然後提出結果,回答問題,一般會用3-4句話。最後再總結下意義,拔高自己,說明研究意義。

然後再看看文章的結果。作者用了8張圖,可以分成4個部分。

  • Fig1闡述現象,小鼠T細胞選擇性敲除自噬相關基因Atg16l1導致自發性腸道炎症;
  • Fig2-3驗證Atg16l1的功能;
  • Fig4-5解釋細胞機制,Atg16l1對腸粘膜Treg的存活有顯著影響;
  • Fig6-7中換了個轉基因動物模型,在Treg中敲除目的基因,進一步證明了基因對Treg的影響;
  • Fig8中做了個簡單的分子機制。

Fig1 T細胞選擇性敲除Atg16l1導致動物自發性腸道炎症疾病

首先驗證模型,通過流式檢測發現,敲除了Atg16l1後小鼠CD4+T細胞自噬體形成受到阻礙。

Fig1B做了個自噬的Marker,LC3 II,其積累代表了自噬程度的增加,說明模型是成功的。

Fig1C中做了小鼠的體重曲線,顯示五月齡後體重進入平台期(發病),因為炎性腸病會影響消化。Fig1D、E顯示Atg16l1敲除的小鼠表現為脾臟和淋巴腫大。

接下來用免疫組化的方式檢測了炎性腸病的病理特徵,主要有4個方面:

a.小腸長度增加;

b.隱窩深度增加;

c.腸絨毛變短;

d.腸上皮細胞增生。

這就是炎性腸病的套路,如果要看建模後有沒有炎性腸病的特徵,就要看看體重,脾臟和淋巴結的大小,以及病理特徵。

Fig2 說明癥狀產生的原因

Fig2A首先檢測了模型中CD4+T細胞,主要檢測了4個組織,脾臟、腸系膜淋巴結、結腸固有層淋巴細胞、小腸固有層淋巴細胞,發現是顯著減少的。而Fig2B、C中說明的是同一個問題,輔助性T細胞亞群的變化情況,Fig2B是比例,Fig2C是絕對數量。由此找到輔助性T細胞亞群的主要變化是Th2。

Fig2D圖是個流式細胞結果,Fig2E是它的統計結果,重點是這個。

這裡用了兩個特異性Marker,Th2的Gata3和Th17的IL-17A,發現轉基因老鼠中,Th2細胞顯著增加,而且主要增加在結腸固有層里。

同樣的方法,在Fig2F、G中研究了Treg細胞,發現轉基因小鼠中,Foxp3+ Treg細胞顯著減少。

Fig3 補充體液免疫的變化

Fig3A中,敲除了Atg16l1後,小鼠血清免疫球蛋白IgE表達顯著上調(ELISA法),Fig3B中,給出了小鼠血清免疫球蛋白IgG各亞型、IgA、IgM變化情況。在Fig3C中給出了小腸派伊爾結(Peyre』s Patch)的HE染色圖片,主要有B細胞和T細胞。

作者在Fig3D、E、F中嘗試給予外源的抗原刺激,包括抗軟磷脂抗體(Fig3D)。Fig3E中,小鼠餵食雞卵清白蛋白或加霍亂毒素處置後IgE顯著增高。Fig3F小鼠用來源於菌群的鞭毛蛋白抗原刺激,IgG1和IgA顯著增高。

總而言之,Fig3是個補充結果,只是給出了細胞免疫對於體液免疫的影響。

Fig4 敲除Atg16l1對小鼠腸固有層Treg細胞存活有顯著影響

Fig4A-C中,作者從Atg16l1ΔCD4 和對照小鼠中分離na?ve CD4+ T細胞進行誘導分化,發現,是否敲除Atg16l1對細胞分化後形成的Th2和Treg都沒有影響。說明敲除Atg16l1對Th2和Treg的影響不是通過分化。

Fig4D中,用IL-4,IL-13刺激Atg16l1ΔCD4 和對照小鼠中分離Foxp3+ Treg細胞,無顯著差異。這是考慮Th2細胞分泌的因子可以負調節Treg,進行排除。

在Fig4E、F中,基因敲除小鼠和對照小鼠中分離na?ve CD4+ T細胞進行長期誘導, Th2明顯升高,Treg顯著減少。接下來補充凋亡檢測。

Treg凋亡率顯著增加, Th2影響不顯著

這篇文章到這並沒有進一步解釋Th2細胞怎麼上升的,接下來把所有的問題聚焦到了Treg。

Fig5 Atg16l1小鼠移植野生型pTreg細胞無法逆轉Th2變化

Fig5A中作者選擇幼年的基因敲除小鼠過繼性輸入pTreg細胞後脾臟,腸系膜淋巴結和結腸固有層淋巴細胞的CD4+T細胞中CD45.1+與CD45.2+細胞比例分布,cLP中CD45.1+有生存優勢,其中pTreg——外周調節性T細胞,主要位於腸道粘膜,可抑制Th2細胞免疫反應。

Fig5B中過繼性輸入pTreg細胞脾臟,腸系膜淋巴結和結腸固有層淋巴細胞的Foxp3+Treg細胞中CD45.1+與CD45.2+細胞比例分布。

由此作者得出結論:成功在Atg16l1ΔCD4回復Treg細胞

那回復後對Th2有沒有影響呢?

Fig5C-E的結果說明,小鼠過繼性輸入pTreg細胞後結腸固有層淋巴細胞中Th2、Th1和Th17 細胞比例,CD45.2的Th2比例較高,Th1比例較低,源於cLP中Th2的激活。

Fig5F-H中小鼠過繼性輸入WT pTreg細胞不能逆轉腸道炎性病理反應,IgE依然顯著增高,推測Th2細胞上升並非受到Treg影響,是內源性作用。可以看到,這些就是前面做過的實驗……全是套路啊。

Fig6在Treg中敲除Atg16l1與Th2中敲除的表型一致

從Fig6開始,作者其實做的東西和前面一樣,就是換了個Treg小鼠模型。在野生型老鼠中,Foxp3+ Treg細胞的自噬水平顯著高於Foxp3-CD4+ T 細胞,提示Treg對自噬有依賴。

接下來Fig6C-F都是前面做過的實驗,很簡單。敲除了Atg16l1基因的小鼠,在五個月後發生嚴重炎症性疾病癥狀,包括體重減輕,脾臟和淋巴腫大,小腸長度增加,以及多組織的白細胞侵潤。

Fig7 看了小腸和結腸中的炎性情況

Fig7A做了小腸和結腸的CD3染色熒光圖片,CD3 (red)、b-catenin (green)、 DAPI (blue)。而在Fig7B、C中檢測了結腸固有層淋巴細胞中CD4+TCRβ+ T細胞比例和數量,這個前面也做過。

接下來的這些圖,前面也見過,不過作者為了簡化數據,有些前面選了4個組織,這次就做了腸系膜淋巴結和結腸固有層淋巴細胞,看一下效應性T細胞的比例,Th1、Th2、Th17細胞比例和數量,脾臟、腸系膜淋巴結和結腸固有層淋巴細胞中Gata3 CD4+ T細胞比例,以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E含量。都是重複的方法。

Fig8展示了老鼠的糖脂代謝水平顯著改變

模型老鼠脾臟、腸系膜淋巴結和結腸固有層淋巴細胞中Treg細胞在 CD4+ TCRβ+ T細胞所佔比例顯著減少,而胸腺無差異。那怎麼和糖代謝、脂代謝聯繫起來呢?很簡單,作者對糖脂代謝相關分子做了qPCR檢測。

年輕的模型老鼠脾臟和結腸固有層淋巴細胞的Treg中分析糖代謝相關基因表達。

同樣的,年輕的模型老鼠脾臟和結腸固有層淋巴細胞的Treg中分析脂代謝相關基因表達。

套路解析

根據全文分析疾型模法標可以看到以下套路性的內容:

疾病:炎性腸病(IBD)

表型:自噬、炎症、Treg / Th2

模型:Atg16l1ΔFoxp3KO老鼠、Atg16l1ΔCD4KO老鼠

檢測方法:流式細胞檢測、組織學檢測、qPCR等

分子標記:Th2細胞表面標記、Treg細胞表面標記、糖,脂代謝分子標誌

分子:Atg16l1

前5者是衡量,最後的分子就是變數,可以換成其他分子就又是一篇文章了,還能在這套路上進行深化,加入分子機制,包括和已知分子或者明星的關係。


推薦閱讀:

LAC第三課:炎症,普通細胞相愛相殺是癌細胞的溫床
上火和發炎是一回事么?

TAG:科研 | 炎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