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醫學科研的四次元論

本文首發於「解螺旋」微信公眾號

轉載請註明:解螺旋·臨床醫生科研成長平台

有一天,一位90後的小MM問我:「酸菜,你知道三次元向二次元發起攻擊,二次元有什麼感受嗎?」知識淵博如我,卻一口氣沒提升來,硬生生憋了回去。看我茫然的樣子,小姑娘拽過來一張A4紙,在紙上畫了一個點,然後豎起來用筆尖從這個點穿了過去…「喏,像這樣,還沒明白怎麼回事就掛了!」。

我腦袋嗡的一下,一口血差點噴出來。

然後我花了數個小時來回味被妹子調戲的過程,竟然從中悟到了醫學科研的《四次元論》,從四個維度提煉醫學科研的核心能力,每一次進階,都是破繭成蝶的華麗蛻變。是的,我的思路一向如此之跳躍,從未被超越。

一次元

醫學科研最最基礎的能力便是「寫作」,這裡尤其指應用統計分析手段對臨床資料進行總結的SCI文章。如果不能熟練駕馭論文的英文寫作,做科研那還只是個偽命題。

學習寫作首先需要經歷閱讀一大批英文文獻的過程,從幾天看懂一篇專業文獻到一兩個小時能夠完成精讀,讀書萬遍其義自現。實現了基本思路的固化,掌握了一些漂亮句套和專業用語,再找一篇研究相似度較高的主要參考文獻,第一篇SCI往往是在仿寫中炮製出來的。據酸菜觀察,優秀的醫學生大概半年左右的時間即可通過這一階段的試煉,從整理臨床資料入手寫出一篇SCI文章,一旦入了法門,之後便是文如泉涌了——只要足夠勤奮,每年發兩篇的小夥伴並不罕見。

二次元

寫作通關之後,要想提升科研能力,必不可少的一環便是「實驗」。因為大宗病例的RCT研究數據是可遇不可求的,想進一步提升文章的影響因子,就得在基礎研究上下點功夫。

談到基礎研究,想必各位的怨念非常之深,這玩意就是個不見底的「大坑」,很多時候你付出無數個日夜,回報你的是一堆毫無意義的數據。貌似簡單的一個克隆構建也可以卡半年之久,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WESTERN實驗,想跑出漂亮的結果需要注意的細節紛繁複雜……這些辛酸苦累的數據最終還要編織成一個關於「分子機制」的動人故事,所以能夠從一次元的點到二次元的面,實實在在是一種質的改變,凡突破了這一關,才算真正領略了科研的奧秘。

三次元

寫文章、做實驗還不是做科研的全部,雖然在學生階段,做好這兩點已經足夠,但你不可能一直是學生。Ph.D畢業之後,在醫生的職業晉陞道路上,還有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那便是「基金」。話說酸菜也是因為寫得一手好基金而深得領導們垂愛,前段日子在解螺旋寫了一個系列的基金指南,你們應該體會到這一江湖地位並非浪得虛名。做科研需要花錢,不會申請經費如何能夠愉快玩耍呢?所以做得好還要會包裝,上得實驗台,進得基金委,忽悠得了一批大專家們,你離專家也就不遠了。

當寫、做俱佳的醫學界「戰鬥機」再添上了基金的翅膀,一路正高的道路無疑是坦途了。搞政治不是人人都行的,混到這一層次職業生涯已然完整。

四次元

以為三次元就是終極大招了?Too simple,sometimes na?ve。科研能力不單體現在發文章,申請基金的學術能力,還包含匯聚各方資源的人脈圈實力。君不見,真正的大佬從來不用自己動手,一個眼神,小弟們就把事情辦妥了。所謂臨床與科研比翼雙飛,往往背後是兩個同樣專業的團隊,一個負責把病人搞利索,另一個專註於實驗和文章,最終成就了台前耀眼的「明星」。

理解圈子對於科研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這個主要依賴同行評審的體系里,你認識更多的人,或者有更多的人認識你,本身就已構成了掌控話語權的先機。平日里廣結善緣,擴大群眾基礎,關鍵時刻就會有人雪中送炭,鼎力相助。人品這個東西,多攢點沒壞處,厚積薄發往往能一鳴驚人,四海縱橫。只是人在江湖,發達之後別忘了照顧好一幫兄弟。

所以諸位小主們,醫學科研從來不是平面的,而是立體的,拼的是綜合能力。四次元的每一次躍升,都是智慧的爆炸,不在一個維度根本談不上相互競爭。好了,我跟兄弟們喝酒去了,乖,好好做實驗啊~

推薦閱讀:

對於大學教授來說,教學重要還是科研重要?
如何使用MATLAB畫出漂亮清晰的眾多箭頭?
神經科學家的手機里該有的APP們

TAG:科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