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播角度談《產品手冊》規劃
《產品手冊》(以下簡稱手冊),市場部同仁,多少都有參與或者主導規劃,相信很多人已經有相當的經驗了。
今天,我只從傳播角度來談談《手冊》的規劃,希望與大家交流,對初入市場部的「新人」能有所啟示。
在談具體的做法之前,大家先思考一個問題,《產品手冊》,究竟是設計更重要?還是內容策劃更重要?
很多人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後者,尤其我們市場部人。
但是,在很多公司,《手冊》是設計更重要。為什麼呢?因為不管是給內部看的,還是給外部看的,其實要展示的產品內容,產品經理已經通過PPT或需求文檔給到了,(至少從設計師角度)認為市場部只是對文案進行了潤色,最終的呈現形式全靠設計師創意了。
這個東西見仁見智,不能說人家說的不對。在這裡提出這個問題,也是希望大家能「尊重」下設計師,協同很重要。
開始談我的做法。
接到一個《手冊》任務的時候,我首先習慣性的看看針對的消費群(定位,明白給誰看的),弄懂這個,再幹活。「磨刀不誤砍柴工」嘛。
其次,我會將內容分「三大塊」,即「開篇、正文、結尾」;
開篇,就是公司信息、產品誕生背景之類;(若是內部用,那這部分可以將企業文化等放進去,反正員工會看;若是給客戶或消費者,則這部分說清楚「我是誰」「為什麼做這個產品」就行了)
正文:產品賣點;(後面細講)
結尾:按照「常規」,附上產品型號、零售價格表、合作客戶、案例分享等;(不展開)
第三,產品賣點的企劃;(重中之重)
1、 賣點「翻譯」;
將產品經理給到的「偏技術角度」的賣點,「翻譯」成消費者的語言;
這個「翻譯」,不是簡單的轉化,而是要同時想到這個賣點在不同場合的用法。
如產品的賣點是「超大間距」,那在「翻譯」時,只是想手冊中的畫面表現是不夠的,還必須「腦補」在網路廣告、H5、6秒短視頻等等不同狀態下在對「超大間距」解讀時的畫面展現。
這樣,才能在最後與設計師的溝通中,設計出一個你能夠同時用在多個渠道的傳播畫面。
切記,手冊中的「內容」,絕不僅僅是給手冊用的,其他傳播渠道也需保持一致的。
2、 從傳播的角度,將賣點串聯起來;不能讓賣點孤立;
產品肯定有多個賣點,也有主次之分,我們是市場部,是有創意的一群人,絕對不能簡單的羅列賣點。
要從閱讀者的角度,當ta看到這個手冊時,什麼促使他願意去翻看?什麼促使他能一口氣翻完而不是看兩頁就不看了?
比如我在設計一個產品有七大賣點時,我就要與設計師溝通,不管你用「七色彩虹」、「北斗七星」、還是「江南七怪」「七劍下天山」,都要給我把這個七個賣點串起來 (前提時我們已經做好了解讀)。
原因:我們希望客戶、消費者在看我們的《手冊》時,知道共有7個賣點,會主動的翻完;最差的,即使他不翻完,也起碼讓他記住我們這個產品有七大優勢。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3、 賣點的表現形式策劃;
賣點的表現形式,一定是我們與設計師一起企划出來的。
絕對不能把文字的扔給設計師,讓他們去「發揮」,到時候做不好「吊」人家。
我是覺得單純的扔給設計師,是不負責任的做法,人家其實很「冤」。每個人,對事物的理解都不同,我們既然是「發起人」,就要對最終的結果負責,就要與設計溝通,按照我們的想法來表現。
此不用展開說了,若擔心自己的創意形式被設計師「嫌棄」的話,那就與設計多溝通。
4、 與設計部門配合,「實現」你的創意;
這是在上一步,與設計師溝通設計創意之後進行的(當然一般我會同步進行),此時,就要與設計師溝通《手冊》大小、紙張材質、創意展示、色彩運用等。這個時候,就要低下頭來,提出我們的想法後,請教設計師給出專業意見了。
為什麼這個時候求設計師?因為設計師在給你設計畫面的時候,其實已經有考慮實現形式了,只是設計一般很忙,你不問,他當然懶得說了。而且,更重要的是,《手冊》設計完成後,還需要設計師幫你與供應商就《手冊》的印刷需求進行溝通呢。
所以,都到最後了,要「巴結」一下設計師。我一般對設計師都很尊敬的。
最後,再從「傳播角度」重新捋一遍;
這個時候,類似於做完文章後的「檢查」,目的是「查漏補缺」,有時候還可能有意外驚喜。
比如,你在與設計師溝通《手冊》形式的時候,突然發現此種創意的形式,你的內容可以更豐滿些;或者,發現遺漏了新媒體端傳播的內容與手冊差別很大,為了傳播一致性,內容可能還要再部分調整,等等。
如此,我是覺得一本《手冊》基本完善了。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企業實際情況做增減。
今天以上!
推薦閱讀:
※做年度預算了,你知道自己部門2018年該幹什麼嗎?(之品牌部門)
※為什麼最貴的廣告,也解決不了營銷的問題?
※一個家居建材品牌經理的7條年終總結
※小眾營銷:為什麼是什麼怎麼做
※做IP營銷之前,先做好品牌營銷
TAG:市場營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