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知識(19):現金會貶值,債項也會貶值│脫苦海
量化寬鬆政策引發投資市場的變化,美元及相關資產弱勢已成為自我完成的全民共識,很多人但知所謂「買實物抗通脹」,或因為港元與美元掛勾,便以存人民幣作為另一種出路。此處出現兩個考慮:首先,所謂實物,可以是黃金丶物業,甚至有人去囤積商品甚至農產品,究竟選擇那一種?第二是,所謂商品貨幣如澳元紐元,或甚囂塵上的人民幣投資,牌面上表現比美元強,又是否理想?
市傳國內炒賣諸如大蒜丶蔬菜丶肉類之類農產品,甚而有人煞有介事說因為各地冷藏設備發展起來,有利囤積居奇云云。而香港亦有一鼓收集諸如紅酒丶名表丶錢鈔丶茶餅作為投資標的。筆者不敢說類似的操作不能獲利,卻難以視之為投資,因為他們面對流通性及異質性的問題,導致難以大額進出,以及定價困難。相比之下,黃金及其他商品期貨就無此弊,不過相比之下物業金額大,而且高透明度的成交紀錄令定價較易,可以判斷估值水平。
此外還要考慮槓桿此一因素。黃金及其他商品期貨均可以高槓桿方式運作,而被人目為高風險投資;可是以按揭買入物業,其實亦是槓桿,比如七成按揭是用三倍多,如按到九成則高達十倍,然則何以少人批評?說穿了,物業市場較少出現斬倉情況,即使物業市價低於按揭額,出現負資產情況,只要按時供款,往往銀行亦不會收回物業拍賣抵償。至少在金管局網站看到負資產的統計數字,即是金管局亦默認此種現象的存在。反而其他商品,未跌到負值,經紀行已經call margin追加保證金。因此物業投資的安全係數比其他商品高得多。
而另一被人忽略的因素是除了現金會貶值,其實債項也會貶值,美國政府深明此道,因此不惜大印銀紙製造流通量,今天的債去到若干年後已貶去一截。借錢買物業,動輒十年丶廿年甚至卌年,其間銀行欠款所代表的購買力亦隨通脹而降低。過去數十年樓價輾轉上升,債務購買力輾轉下降,無論地產商或小業主,均是兩頭賺錢。
至於不買實物資產,改存商品貨幣或人民幣投資產品又如何?其實所謂人民幣升值,是購買力下降速度較慢的假象。美國政府會印銀紙,難道歐洲丶澳紐或中國不會做?至少中國政府亦是大量放水進入市場,而不會坐以待斃,國內物價上升已成普遍現象。據報導甚至出現國內居民迴流香港購物的現象,在流動性海量之下,各種貨幣只有爭相貶值一途,用那種貨幣只是程度上的分別。
租或供物業,往往占家庭支出的一大部份,即使不以投資視之,能鎖定或控制居住支出已是自保。尤其在當今時勢,誰人會低價出售自住物業?樓價大跌又從何說起?
相關資料夾:
脫苦海分類:投資丶理財、股票分析
安利一下筆者在知乎的回答:http://www.tokuhon.org
專欄短網址:http://blog.tokuhon.org
電郵:tokuhon@gmail.com
推薦閱讀:
※這種投資性價比高,可惜知道的人不多
※如何優雅花掉年終獎,還能實現財富增值?
※小兩口怎麼理財?日子過得像詩篇,還在不知不覺中把財富給積累了!
※從零開始學炒股 | 看懂四種圖形,讓你不再虧錢
※理財知識(13):月供股票格下價│梁隼
TAG:理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