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醫學科研圈的裝逼指南——Bigger than bigger,豈止是裝!

本文首發於「解螺旋」微信公眾號

轉載請註明:解螺旋·臨床醫生科研成長平台

昨天一整天,朋友圈都在刷蘋果的新發布會,一聲聲「腎不夠用」的嘆息。不得不說酸菜還是加了一些高大上的群,此時只見一個群主華麗麗曬出iPhone6的開箱照,瞬間引來口水無數。能第一時間拿到新機,除了捨得花錢,還需特殊的渠道,也正是因為裝逼沒有那麼容易,才會如此令人著迷。今天的主題就是Bigger than bigger——iPhone 6的廣告語,比逼格更有逼格,教你怎麼在醫學科研圈裝逼。

——酸菜

  現實生活中,要裝逼,必有錢。知識思想文化品位你都有,唯獨沒有錢,那麼即使散發出滿溢的人性光輝,如今這個社會還是會無視你。在裝逼界,顯擺自己的教育背景、光鮮工作、高雅興趣、奢靡生活已然過時了,真正的高手苦心智、勞筋骨、餓體膚,潛心專研於一領域。譬如這位大師所言:玩音響最關鍵的不是音源,也不是音箱,而是電!水電偏冷,火電偏暖,核電偏硬,只用來自新疆阿克蘇的風電才最合適,寬軟醇厚——聽到這句,你不由地醉了。同時,裝逼最好還要顯得漫不經心,買個200塊的電腦桌「意外」顯露出萬把塊錢的U盤,而且非得別人發現,才體現出不同凡響的壕氣。

  在科研圈,也有一些big tiger(不是「大老虎」,而是「逼格太高的人」),在國外二三流學校掙扎多年混到一個Research Scientist,回來就敢忽悠自己是首席科學家,不做學問大搞政治,反而在學術圈左右逢源。當然,相比傍上大佬的純土鱉依靠短期的visiting scholar經歷充充門面,海歸畢竟還是海歸,為了顯示自己的高大上,專業英語是必須信手拈來的。表型不能叫表型,那得說Phenotype,信號通路必須得講Pathway感覺才對,最誇張的是,為了表明英語已經是學術思考的第一語言,他們時不時會卡在一些專業辭彙上,「acetylation我不知道中文叫什麼,哦,對,是不是乙醯化?」,帶著茫然的表情,真假莫辨。

  如果只是在辭彙量上有所領先,小夥伴們潛心看半年文獻,就可以應付自如了。有時候你也會喜歡拽拽英文,特別有專業范兒。然而裝逼之路不可淺嘗輒止,你會發現「big tiger」還有更高的手段,那就是言必談C.N.S。一般的台詞是這樣的:「前幾天看了一篇Nature的文章,對你說的這個問題提出了新觀點,bla bla…」,你心一涼,心說這篇文章自己沒看過,水平差距高下立現。這時候扳回一城的有效手段是馬上談到另一篇自己熟悉的文章:「我覺得上一期Cell的一篇文章觀點倒很有意思,對這個研究有借鑒意義…」。不甘人後的話,平時還是要苦讀文獻吶!

  其實對C.N.S瞭然於胸的境界也並不難達成,Cell每兩周的周四一期,Nature每周四一期,Science每周五一期,其中涉及到自己所關心領域的,無非寥寥數篇文章。一周有2-3篇精讀,5篇泛讀的閱讀量,跟蹤學術前沿進展不是夢想。所謂讀書萬遍其義自見,看多了文獻,尤其是高水平雜誌的論文,學術思路自然會開闊許多,江湖之中,已少有敵手,裝逼之路,一騎絕塵

  偶爾,你還是會遇到一些逼格更高的人,對一大堆行業內的權威雜誌如數家珍,CCR,JCO,JNCI,PNAS,EMBO,JCI等等,談到全部用縮寫,就像鄰家的姑娘一樣親切,當你面露怯色時,他能迅速解釋雜誌的全名,流利的一塌糊塗,最後還要返給你一個連這本雜誌都不知道,簡直太low的鄙視表情。其實呢,標杆雜誌在一個領域也就十幾本,腫瘤學的稍多些,也在三十本左右,假以時日研究的話,對於其評審偏好和學術水平會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在此基礎上,給人推薦個雜誌啥的已不在話下,對一項研究能夠發表的檔次也能估個八九不離十,在醫生之中,這可算得上高傲到沒有朋友的地步。

  更有甚者,不僅精研學術期刊,而且對某一個領域內的大牛實驗室保持追蹤和挖掘,文獻已不再是文獻,而是一個個曲折生動的八卦故事,一段研究歷史他能講個跌宕起伏,百轉千回。對於這樣的Big Tiger,你除了仰視,還能做什麼呢?哦,對了,唯一的反擊就是:裝逼縱有千萬語,抵不過一句:「這個雜誌我發過,不難!」又或者「那個教授是我post-doc的老闆,人挺nice的」,絕對一招致勝,輕則心絞痛,重則自信心崩塌從此告別裝逼界。

  修鍊了那麼些年,看過了茫茫多的文獻,雜誌該發的也差不多都發過,你突然發現自己再也不需要裝逼,因為不知不覺間,你已成就了一個傳說。真正的牛人是不用裝的,Bigger than bigger,你就是逼,我輩嚮往之。

推薦閱讀:

物理科研小白如何正確入門?
微生物實驗和生化實驗哪個更適合女生?
在地質學研究中,你都見過哪些「還有這種操作」的神操作?
【書單】圖形學科研之路(持續更新)

TAG:科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