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有好報——哲學的極致,理想與現實的統一

好人有好報,這是一句俗語,表達了大眾的一個美好的願望,意思非常淺顯,但從哲學角度來分析,這代表了所有哲學思辨的極致,用康德的話來形容就是德福一致——擁有最高善的人在現實生活中也享有最大的實際幸福。用佛家的話語形容是圓善,儒家形容為天爵與人爵的合一。但在現實生活中,這隻能是一個希望和幻想,品德高尚的人並不一定會具有很好的物質和精神回報,比如地位、權力、金錢和完美的家庭。因此康德提出了意志自由之外的兩個設定來保證其現實生活中的統一性,就是所謂的上帝存在和靈魂不滅,在自由王國里實現其最高哲學理想,讓每個追求善良的人都能夠有一終極的目標,進入天國享受與之相匹配的幸福。但從儒家的角度出發,我們並不需要靠上帝和靈魂來保證這一切,我們依靠的是自己在道德修養和實踐生活中的永不停步的自我提升來求得和諧。

做個好人:這是我們精神上對道德的不懈追求。道德是理性自律的,它是我們每個人生來就有的良知對自己的天然要求,並不是按照什麼任何外在的要求和標準去為人處世。西方世界的道德哲學在康德身上才從他律轉為自律,和東方的儒釋道接軌,同樣強調道德是一個先驗的而不是經驗的設准,也就是孟子所倡導的良知良能,人皆可以為堯舜的天性。王陽明稱之為「良知」,它是知是知非的存在,每個人只要排除外在私慾和情感的干擾,在一舉一動中都能體會到內心深處的價值判斷。如果你能夠按照良知的訴求行事,時時刻刻聽從良知的告誡,你就是一個「大人」。這就是直道而行,這就是吾欲仁,斯仁至矣。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每個人都具有同樣的本性,都有著本質上相同的道德標準,都能夠按照這個大家認同的規則去打交道,當然也就沒有了各種矛盾和衝突。表面上看起來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在人與人的相處中,如果大家都能依照自己的本心行事,社會就處於和諧順暢的狀態。當時,每個人都是理性和感性的矛盾統一體,我們不僅僅具有天生良善的理性,還具有容易被肉體欲求和情感衝動把控的感性,我們不僅具有精神生活,還需要物質生活,這一點上我們和其它動物沒什麼區別。如果我們被這種物慾所迷惑,隨順驅殼起念,就會背離道德的訴求,從而出現各種社會中的矛盾和衝突。每個人按照自己理性起念做事的時候,自身是出於一種自慊自足的幸福感中,一旦背離了這個方向,為滿足物慾而行動,自我的道德法庭是會對其錯誤的行為作出批判,不管用什麼借口來欺騙,都無法抹殺其內心深處那種愧疚不安的感覺。我們的道德實踐就是不斷在各種行動中自省並聆聽良知的告知,排除外界干擾,按照正確的原則行事。這就是做個好人的真正含義,這也是我們一生都無法停止的事情。

求得好報:現實社會中,不是做了對的事情就一定會有好的報答,這就是所謂的「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只要是在現實中行動,事情的後果就會受到各種環境條件的制約,你的能力、精力、財力、時機、社會潮流、人情關係等等都是你事情結果的重要制約,這就是「命」,就是排除了你個人努力後自我無法控制的決定性因素。這個世界並不會因為你一片好心為大眾辦事情就會照顧你讓一切順順利利,總會有各種困難阻礙你甚至打擊你,讓你無法獲得最終的成功。關於這一點,各種宗教強調我們要祈禱請願,讓高處於人世外的超自然的神或者上帝來保證我們的最終結果,這就是康德保留上帝這一位置的初衷。但是,作為儒學的踐行者,我們從來不相信「怪力亂神」,一切的一切都應該靠自己的雙手去爭取,「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求仁得仁,做任何事情但求無愧於心、儘力無悔。抱著這樣的心態去做事,認真對待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享受進展中的每一個細微成果。求得好報,並不僅僅只在最後的那些看得見的金錢、權力等等,實踐過程中點點滴滴的反饋都是對我們良好意願的報答和收穫。

永不止步,從良好的意願出發不懈努力,並不斷享受過程中的點點滴滴,這就是現實意義上的「好人有好報」。

推薦閱讀:

心悅義理——我們為什麼要做一個好人

TAG:道德 | 哲學 | 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