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諸葛亮真不會用「計」

很多會員看到此標題,都表示不服,諸葛亮不是以其不可測度的智慧、鞠躬盡瘁的精神,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意志,雖大志未酬,依然成就一個千古傳頌的人物嘛?更加讓人稱讚的是計謀百出,算無遺漏。

上期,會長就介紹了此書《如果沒看到這,我會當一輩子的文盲》,本期,會長就拆分這本雖然被大眾都熟知,卻同樣也被大眾所誤解的書(重點還未來)。

說起兵法,第一印象就是:

①打戰用計謀

②跟《三十六計》不是一樣的內容嗎?

③諸葛亮

其實,在未讀《華彬講透孫子兵法》此書時,我跟大數的會員是一樣的理解,但通讀過後才發現原來勝負早已註定!

同樣此書的一些原理及闡述,運用現代經營中,更是效果顯著。

《華彬講透孫子兵法》全書共十三章,本期,會長拆解第一章『計篇第一』

孫子兵法第一篇《計》與三十六計的「計」不是同一回事。

三十六計的「計」,是計謀,是奇謀巧計,陰謀詭計,同時折射的是人性的弱點,貪巧求速,總想設個奇謀巧計就搞定,而孫子兵法的「 計」,是計算的計,所謂五事七計,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熟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從五個方面,七個指標,對敵我雙方進行打分。

之後多算者勝,少算者不勝。多算,就是60分以上,少算,就是60分以下。相當於管理學講的SWOT分析,優勢劣勢進行比較。

換言之:將「計」到底是理解成計謀還是計算是價值觀問題,如果都想用個「計」,就能得勝。那麼企業就不用講誠信了,直接用計謀就能做大做強,所以,不用指望「用計」,要靠實實在在的實力。

《孫子兵法》並不是一本教我們如何打勝仗的書,其實是一本計算勝率的戰書。

用「五事七計」算一下,自己勝算大約有多少,如果能贏,就打;贏不了,就等。

真正的戰略,真正的勝戰,往往平淡無奇,所以沒有太多的故事,所以特別不容易傳下來。

故大家都記住了三國有個諸葛亮,但是很少有人認識李牧。

孫子崇尚一戰而勝,而不是百戰百勝。

一戰而勝,是親民的,是現實的,是可以靠自我修養、自我學習、自我戰勝去實現的。

打了百次的戰,雖然勝利了,可以還在打,那打戰的目的是什麼?就只為了打戰?

而百戰百勝,是虛的,是編造的,是忽略了失敗的,是不切實際的,是不可能每個人都做到的。

看懂孫子兵法的,也都知道這一點,但是往往歷史的舞台上,那些電視劇拍的都是百戰百勝,因為有故事有情節、吸引人;

但是往往最關鍵的制勝法寶,是每天不起眼的:自己的進步,勤懇的練功,不鬆懈的日日練兵…… 最終「不戰而屈人之兵」這點,用現代思維理解,日本人領導的許多企業精髓,確值得我們學習。現在我們也都知道了,這叫工匠精神。

畢竟中國再過幾十年也許才能有松下、豐田這類企業。

《孫子兵法》全書的核心思想之一是「五事七計」,同時也是,計篇核心,是以此為中心闡述戰略預測思想和運籌理論,它全面地揭示了軍事鬥爭的內在規律,是孫武用兵規律的高度概括。

「五事」即天、地、道、將、法。孫子認為這是經天緯地、決定戰爭全局的五大戰略要素;「七計」,即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是孫子用來進行戰爭力量對比的,下期,會長將結合商業做詳情分析「五事七計」。

我們下期見。


推薦閱讀:

TAG:讀書會 | 書籍推薦 | 孫子兵法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