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 階層固化

赫青黎認為統治者所設想的社會穩定狀態是各人各司其職,互不衝突,有著各自的軌道,因而等級的顯著差別是社會穩定不可或缺的基礎。在人類歷史中,階層劇烈變動或波動的歷史時期往往只存在相對較短的時間跨度,「階層固化」才是歷史的常態。在過去的兩千年中國歷史的大部分時間中,社會的階層都保持相對穩定,西方則更加如此,通過血統建立的階層固化機制早已天經地義。從控制的角度來說,穩定年代的上升通道並非是沒有,而只是受到部分人的控制,這是和動蕩年代最大的差別。

等級的區分是自然而然產生的,而等級的維持並非是一個自發的過程。既得利益者會想盡辦法維護自身的既得利益,從這點出發,他們必須想盡辦法維把自己保持在優勢階層,因而會想方設法阻礙下層階級的上升渠道,以使階層保持穩定,因為「蛋糕的大小」是固定的,在金字塔式的階層模式下,上層位置永遠是少數,是絕對稀缺的。一個流動性過大的社會,從控制的角度來講是失敗的,施控者在設計制度時不會容忍高流動性。對既得利益階層來說,他們首先要做的就是保障自己的利益,這使得他們必然會選擇排他,即通過阻礙他人進入權力階層來攤薄自己的福利和特權,他們是階層固化的始作俑者和堅定支持者。如果既得利益者能夠成功地阻礙階層流動,那麼他們就是成功者,繼續享有相應的特權,否則,他們就會被其他人取代,這是競爭的必然結果。能夠成功實現階層固化並維持的人,他們常被常作為社會精英,儘管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社會精英有著不同的稱謂,但毫無例外的是,他們都是以群體的形式存在的,因為對於如此大範圍的社會控制而言,個體的力量終歸是有限的。

作為競爭的基本單位,親緣共同體對階層強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優質的親緣共同體不僅僅能提供豐富的物質,還意味著父輩自身的視野和人脈資源等這些莫大的無形財富。如果父輩是社會精英,那麼他就可以幫助後代做出正確選擇,並提供捷徑。當人們仍為一畝三分地爭得不可開交時,另一部分人已經開始玩弄權力或資本,那些爭地的人不是沒有能力去爭取權力或資本,而是在最佳競爭時期根本就沒意識到有比土地更有價值的東西,等這些資源被瓜分才恍然大悟。有的家庭往往給予子女的是一生的助力,而有的家庭則會讓子女承擔上代人的責任和負擔,這就是親緣共同體差異對個人成長帶來的影響。當一個人要承擔全家老小的生計問題時,生活的壓力將倒逼其追求穩定和按部就班,他不會冒險地解除依附關係,因為他們難以承擔失敗的風險,其結果是他們將接受階層固化,變得順從。

當階層固化需要群體來運作,而親緣共同體能強化這種運作時,那麼社會精英終將形成由血緣或情感維繫的一個「內部圈子」,外部的人將越來越難以進入核心的決策圈,而內部將變得更加固化,對於社會精英而言,這是他們樂見其成的,因為他們可以通過聯姻、增進後代間感情等方式強化這個圈子,把精英圈運作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將自身掌握的資源(如財富、權力等)留給下一代是生物的本性,它也是資源佔據排他性的一種社會性體現,正因為此,以親緣共同體構建的社會往往非常強調血統的重要性,甚至會用血緣來區分人,這是動物的本性使然,無論誰是社會頂層,都會選擇如此的設計。在人類生存的各時期各地域都存在以血統作為階層劃分的制度,例如歐洲的貴族制度和印度的種姓制度。

具備專業技能的人能成為社會中層,他們是社會的中堅力量,通過自身的知識和技能換取報酬,儘管他們擁有體面的收入水平,卻不具有真實的社會權力,只是權力階層的隨從和助手。他們有一定的資本和權力,也具有一定的發聲權,卻沒有規則的制定權,這是他們與真正社會精英的最大區別。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在於這些社會中層無法進入封閉是「內部圈子」,而只能在外圍使用權力,他們是既得利益者,同時也是受眾。

相比於精英階層的封閉,社會中層具有巨大的流動性,個體通過自身的努力可以進入中層,但同時也會因為競爭而被踢出局,因而社會中層在任何社會體制下都是最焦慮、最沒有安全感的一個階層,他們往往需要一定的社會認同來維持自己的自尊。正因為如此,社會中層是可以被「收買」的,一定的社會特權就會讓社會中層產生巨大的身份優越感和認同感,他們會因此而自覺維護現有的體制,這其實間接地認可了社會階層的固化和社會精英的控制。

如果社會中層被「收買」,那麼社會底層就更加無法撼動階層固化了。他們往往沒有資源,不具備不可替代的知識和技能,甚至意識不到階層的存在,他們的喜怒哀樂如此容易被操縱,以致於被法國保守派學者勒龐稱為「烏合之眾」,正如古斯塔夫·勒龐(2015)總結的那樣:

「民眾缺乏理性,依賴於信仰與權威的引導,用想像來判斷,模仿他人行為,簡而言之,民眾是盲從的。」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在絕大部分時間裡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望,它本質上只是一種動員口號,而非現實寫照,是現有體制的反叛者為煽動他人而畫出的一塊畫出來的「蛋糕」,因為即使這個口號是真理,相比於廣大的人群基礎,絕大部分人都永遠不會和「侯王將相」產生聯繫,更不用說成為這個極少數階層的一員。

既然社會中層和社會底層都無法改變階層固化,那麼那些被控制的流動渠道是為誰準備的?社會階層的流動性並非是隨機的,否則個人的努力就會顯得毫無意義,而一旦這種流動性的渠道被人控制,那麼社會群體中的絕大部分人可能都將享受不到社會流動性帶來的福利,因為他們不僅沒有決定權,可能連參與權或知情權都不一定具有,這是流動管制的必然結果,也是大部分人將要面對的無奈宿命。在任何一個社會中,「管錢」和「管人」是權力的最直接表現,權力的大小從本質上來說是個體對資源和暴力的掌控程度。假如一個人掌握了這兩者,那麼他就可以隨意地制定規則,一旦規則制定後,後來者便失去了權力的運作空間。對於頂層而言,某些後來者可能是強化自身所需要的基因資源,也可能是潛在的階層固化顛覆者,將他們吸納進來能有效地管控社會的不可控風險,從而進一步強化階層的固化。總體來講,那些被吸納進頂層的可能是以下三類人:

  • 一是「天賦者」。基因的變異和自由組合,會使人群中出現一些具備特定能力的人。他們具備常人不具備的能力,常人即使通過後天的努力也無法逾越這種能力上的差距,他們時常被稱為「天才」。天才的出現是不可控的,也具有地域和時間上的不可預測性,且往往是隨機出現的。他們在人群中的比例極低,不具備統計性,而只具有現象性,因為他們能憑藉自己的天賦改變歷史的走向。天賦者憑藉的手段往往是前無古人式的創新,這些創新無論發生在科技、人文、政治等任何領域,都可能改變社會格局,並顛覆現有的權力體制,正因為此,他們會被吸納進權力階層,以避免他們「破壞性」對階層固化產生實質影響。
  • 二是「能人」。能人是指通過後天的努力和培養,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頂尖人才。相比於天才,他們並不具備顛覆社會階層的能力和野心,卻具備維持社會穩定和正常運轉的技能,最關鍵的是他們在各自的相關領域具有不可替代性,他人難以取代其發揮的作用或創造的價值。能人是權力階層按照自身意願培養的結果,他們的不可替代性也意味著他們會被權力階層接納,他們是維護現有社會階層的不可或缺的助手。
  • 三是「美貌者」。人類追求美的本性使得美貌者成為人們競相追著的目標,而美貌者在人群中是少數,因而可以被視作成一種極其稀缺的資源。儘管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審美取向,兩性衝突的相關研究告訴我們,人們追求美的心理產生原因是一致的,那就是為了獲得具有更加優良基因的後代,因而美貌者往往是以聯姻的方式進入權力階層。

很多人認為勤奮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遺憾的是,勤奮只是助力,它能幫助一個人由底層上升到中層,卻不能實現一個人由中層到頂層的關鍵跨越。如果你曾經和他人一起求學過,你就會發現一個殘忍的事實,有些學生無論多麼用功,他也拿不到A,這是能力差異帶來的必然結果,也是任何教育工作者從自欺欺人中清醒後要接受的事實。

儘管階層的固化是一個無法迴避的事實,但社會中的大部分卻不會因此而絕望,而是接受並認可自己的階層位置,樂在其中。我們很難將其簡單地歸結權力階層洗腦的結果,事實上,這是人類個體多樣性帶來的必然結局,只要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那麼社會階層就必然會出現劃分,而最終出現的結果就是階層固化。

當階層固化之後,通過合法的途徑想要改變這種現狀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規則的制定者正是權力階層,他們不可能主動去制定損害自身利益的規則,因而唯一的方式就是鬥爭,更加具體的表現是暴力,比如戰爭。在階層更新換代的過程中,社會是動蕩不安的,普通的民眾是最直接的受害者,而不是利益獲得者,因而他們會懷念原來安定的生活,儘管他們已經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只要一個人還有東西不願意失去,他們就會成為現有秩序的捍衛者,那些已經一無所有、沒有什麼可以失去的人才是真正的顛覆者。底層民眾對於這樣的歷史更迭而言的悲劇的,階層一旦出現,歷史就固化了,用魯迅的話說,這樣的歷史可以簡單分為「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

參考文獻:

  1. 古斯塔夫·勒龐著. (2015).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 新世界出版社.

點擊返回本部分緒論

推薦閱讀:

TAG:階層 | 階層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