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信息泛濫的世界,如何緩解你的知識焦慮?
1
兩年前,我患了嚴重的知識焦慮症,這個癥狀持續了很久,直到最近才痊癒。
在我患病之前,我無知地認為自己懂的東西很多,一副天生驕傲、遊刃有餘、不屑與人辯論的樣子。
如果說我患病前是在知識的海洋中愉快地游泳,患病後則是在知識的海嘯里艱難地弄潮。潮當然沒有弄好,我不停地嗆水,直到不省人事,被衝到了荒蕪的岸邊。
這是一個知識的海嘯時代!
意識到這一點之後,我拚命地看書,拚命地聽音頻,拚命地花錢報課程。原來我有那麼多東西不知道,那麼多想法很愚蠢,那麼多認知需要升級。我覺得自己就是一個老掉牙的操作系統,再不更新換代,就無法在這個時代繼續運行了。
我的內心焦灼不安。
2
今年,我大概花了三個月時間,把我有限的知識整理成體系後,我的癥狀才得以緩解。
我是這麼做的:先在自己的腦袋裡構建了一堵牆,這堵牆可以上下左右自由延展。牆上有一副可以生長的思維導圖。這個思維導圖就是我的知識結構。我按照知識類別,先把結構搭好,然後把學到的、看到的、聽來的東西填到這個結構裡面。
聽起來很簡單,這卻是一個浩大的工程,並且,永遠不可能完成。不過,一旦這麼做了之後,我就意識到自己像被打通了知識的任督二脈一樣,所知所學被凝聚到了一起,綱舉目張。
3
我這麼做,是受了芒格的啟發。
在《窮查理寶典》一書里,芒格提到:
你們必須在頭腦中擁有一些思維模型。你們必須依靠這些模型組成的框架來安排你的經驗,包括間接的和直接的……你必須把經驗懸掛在頭腦中的一個由許多思維模型組成的框架上。
芒格提出的思維模型的第一條規則是:你必須擁有多元思維模型。如果你只有一兩個,你將會扭曲事實,直到它符合你的思維模型為止。即所謂的「鎚子綜合征」。
如果你手裡只有一把鎚子,你眼中所見都是釘子。所以,你必須要有多把鎚子——哦,不對,你應該還要有斧子、鏟子和鋸子。你手裡的工具越多,對世界的認知就越全。
4
讀書就像練武功。掌握了武術的基本功後,你只需要學習最厲害的武功就行了。你沒有必要把武林中所有武功都學完,那樣最多成為一個武痴,搞不好還會走火入魔。那些武林高手,並非武當少林崆峒峨眉十八般武藝樣樣都學,樣樣都精通,他們練的都是當時江湖上最厲害的招數,如吸星大法、獨孤九劍、凌波微步或者黯然銷魂掌。學會了最厲害的武功,就沒必要去學那些沒那麼厲害的武功了。
讀書也是如此。你讀了一個領域第一流的書,就沒必要去讀二流三流的書了。一個學科,也不一定非得所有知識都要學,你只需要學習重要的理論就行了。比如,數學裡的排列組合、概率論,經濟學裡的機會成本、邊際收益……這就是芒格所說的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
我們只需要學習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掌握八九個模型就差不多能讓你成為擁有普世智慧的人」。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書是可以讀完的。
5
最近十年,我平均每年讀大概一百本書,但是基本都流於泛泛而讀,沒有任何輸出——這就是我讀書效率低下的一個重要原因。任何一本書,如果你不能用淺顯易懂的語言流暢地講給別人聽或者熟練地寫下來,你肯定是沒有理解這本書的。如果以這個標準來衡量,我每年這一百本書里有多少是真正吸收到肚子里去了的?少之又少。
一本值得拿起來閱讀的書肯定都是值得讀兩遍、三遍甚至十多遍的,否則它就不值得拿起。我一個朋友,把紅樓夢讀了十多遍;一個同學,三國演義讀了不下二十遍。他們才是真正會讀書享受讀書的人。
6
信息不等於知識。
這個時代信息泛濫,但是大部分信息都不是知識,部分信息甚至是噪音。為了節省我們本來不多的時間,練就過濾噪音的能力就尤為關鍵。把那些對你無用的臃腫的信息過濾掉之後,你會發現知識其實很苗條。重要學科的重要知識不僅苗條,而且具有簡約之美。如果這些重要的知識能夠及時運用在你的工作、學習、生活中,那當然最好不過,被運用過的知識在你的腦袋裡是最根深蒂固的。如果暫時不能用上,但是它又非常重要,你就應該把它放到你建立好的知識體系中。
萬事萬物都是有聯繫的,知識也一樣,體系化的知識會自己生長,在潛意識的幫助下,最終會編織成網。這時你會學得越來越輕鬆,你看世界的眼光也是多維度的。沒有放到知識體系中的零碎知識,就像掉落到地上的蘋果一樣,很快就會腐爛掉。
這是我今年試驗成功的緩解知識焦慮之法,聽起來好像老生常談,可是非常有效。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