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怎樣讓「顧客定位」真正落地!
餐飲經營越來越專業,聰明的餐飲人才不會凡事「一把抓」。他們需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是蘿蔔還是青菜,那就要做好「顧客定位」。那怎樣讓「顧客定位」真正落地的呢?
了解消費者需求
一個企業想要贏得更多利潤,就要了解消費者需要,產品只有滿足了顧客需求,購買行為才會發生。消費者的需求有些是「顯性」的,比如要吃什麼,有哪些忌口等;有些需求是「隱性」的,如食材安全、無添加劑,社交需求等。什麼樣的產品、服務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呢?餐飲人需要眼睛去觀察,用語言去溝通,用心去感知。
瞄準消費者心理?
消費者在餐廳就餐時,面對一本厚厚的菜譜,相信很多顧客都有難以選擇的困惑。餐廳通過對顧客點菜困惑心理的研究,對菜單整合,使點菜變成一種簡單輕鬆、富於樂趣的事。
顧客就餐選擇困難的心理一般包括:吃哪一類,想省錢,不知道吃什麼,懶得點菜,想嘗嘗特色菜等。了解顧客心理後,對菜單按類別設置。
吃哪一類?對應的是對原材料的選擇。按原材料類設置,比如:魚類,肉類,蔬菜,海鮮等;
想省錢?設置特價菜。在特價區選擇,原價現價優惠一目了然,註明總共省了多少錢。
不知道吃什麼?設置菜品口碑排行榜,供顧客選擇。
懶得點菜?設置多種套餐。套餐內的菜品還可以自由調換,隨心所欲。
基於顧客心理的菜單設置,不僅讓顧客面對多選擇時的困惑心理得到有效引導,也使顧客決策速度明顯加快,點菜速度可以提高50%以上。
觀察顧客行為?
對於餐廳,觀察顧客消費行為的最終目的是,使顧客發生消費行為。食在不一樣副董事長羅大志先生表示:顧客的行為里有很多秘密。
比如說,有些顧客願意停留在招牌菜上,他實際上很可能是一個比較新的顧客。對招牌菜不是太熟悉,他很想了解。這個時候,餐廳員工應該對核心產品推薦,如食材和特色工藝。如果說對招牌菜看都不看,很快就點掉,然後點別的菜。這說明他對產品非常熟悉這家餐廳。
羅大志先生認為,餐廳首先要去研究這個行為,同時將這些行為將來沉澱在這些產品裡頭。當消費行為最終發生時,顧客會覺得這是一個很體貼的餐廳,餐廳用「我」最喜歡的方式在跟「我」溝通,這是一種舒服的體驗。
搜集顧客意見?古話說,「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消費者意見能夠幫助餐廳及時改進不足,揚長避短。比如,餐廳可以在餐桌上放置問卷卡。一個月做總結整理,看哪些意見是共性,基本就知道消費者喜好。傾聽消費者意見,有助於提升餐廳的服務和提高餐廳的口碑。
紅楓葉火鍋負責人表示,餐廳有新品研發之後,會採取試吃。我們試吃,提供給忠實粉絲和一些期待已久的吃貨。每一個點餐的人都可以在進行評論。如果匯總的絕大多數意見是同一個問題,餐廳需要做出針對性的調整。
「三位一體」式產品設計法
產品設計不能閉門造菜,基於對顧客需求的了解和餐廳現有產品的分享,選擇出顧客需求的菜品;
餐廳組織經理、服務主管、廚師長、市場經理走出去體驗考察(菜品特點、服務項目、環境氛圍等),發現新氣象和新變化;
召開上述人員及一線服務人員代表專題研討會,總結歸納市場調研情況和內部一線服務人員反映顧客意見和要求。
基於這三者,形成市場和菜品發展趨勢調查報告,作出「三位一體」的菜品研發決策。
極致的體驗感
在消費升級的時代,消費行為本身除了滿足基本需求,消費者更在乎消費體驗的愉悅性。給消費者最好的消費體驗,能夠佔領消費者的心智。對於餐飲行業而言,無論是線下還是線下消費,消費者對於個性化、智能化、高質量的消費體驗不斷強化。
快速度體驗?
實際上,對餐廳而言,「快」也是衡量其服務質量的一大關鍵。同時,對患有焦慮症的現代食客來說,上菜速度快慢是其評價餐廳體驗感優質與否的重要依據。
互聯網+時代,各種先進的下單系統必須是標配。此外,一些餐廳還會對熱門菜進行「特殊處理」。通常一家餐廳大約有10%的熱門菜,除了需要儲備更多原材料,還需要更早對這些菜進行預處理,以防高峰時段忙不過來。
比如外婆家的茶香雞的做法是這樣的:提早把雞腌制好,然後放在烤箱里烘烤,等到客人點單以後,要做的唯一事情就是把外婆家自製的湯汁和醬料淋上去,從下單到上菜這個過程大約只需要5至10分鐘。
餐廳在更新菜單時,要根據銷售需求做調整。基於時下的美食趨勢並結合餐廳風格來更新菜單,以便顧客享受獨特的美食體驗。減產行為,放之菜單,便是學會為菜單做減法。
隨著互聯網+的出現,餐飲業變得異常火熱。人在做飯,人在吃飯,人在思考。所以,餐飲的一切其實都是基於「人」來做。餐飲的競爭,也最終落到人的競爭。誰能「佔領」用戶心智,就能成功。競爭成功的第一部,必須要進行準確的顧客定位,清楚自己的目標市場。
推薦閱讀:
※餐道 | 北京,我們來了
※連賣包子選址都這樣精細,小店選址應注意什麼?
※〔旅遊+生活〕海法餐廳推薦 【16年1月1日更新】
※「爆品」3步養成法,打造排隊餐廳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