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股票入門(18):所託誰人?──管理層的質素│脫苦海

投資者購買股票,間接將資金交託上市公司管理層,但這些管理層有沒有盡心儘力為股東出力?傳統上香港上市公司均由大股東家族控制,鮮有控股權與管理權分開,近年多了由香港政府或國家控股,甚至像滙豐銀行那樣沒有大股東的上市公司出現,管理層看似態度超然。上市公司的管理層也變相是為眾人做事,所謂「才德兼備」,對於其管理能力與公正及誠信亦不為過,事實上又是否如此?

對於管理能力的最起碼要求是維持現有業務的規模及盈利,進而要求如何壯大公司發展:如何發展本業?如何擴展業務?如何找到商機進行新業務?面對市場競爭如何應付?如何以收購合併及研發(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建立市場優勢?諸如此類,實際上香港眾多上市公司中可能只有一至兩成的股票及格。

對管理層最重要的要求是危機處理,危機要發生時亦系無可避免,作為良好的管理層,起碼能減少損失,最好能乘機鞏固公司在市場的地位。筆者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危機處理髮生在「維他奶」身上,某年因為深圳製造廠生產程序出錯,市面上出現了變壞了的產品,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該公司主事人立即收回所有同系列產品,並查核出問題的產品批號,確認了是那一批產品出問題,實時向公眾公布產品出問題的原因,並啟動香港的生產線,在每一包新制的產品上,均貼上紅色的標誌,表明全屬新貨,後來更將該標誌印在包裝上。管理層在最少損失下達至挽救顧客信心:犧牲短期銷售,換取長期信心;公開事件真相,增加透明度;實時補救市場真空。效果立桿見影,甚至有人在電視上抱怨無維他奶飲而若有所失,而非像見鬼那樣抗拒產品。整個事件公司只是損失幾千萬,但對於公司的商譽及長遠發展的益處極大。

對至於品德,最低的要求是符合法例的要求,美國歐隆(Enron)及世界通訊(World Comm)之類的造假賬案香港也有發生,挪用上市公司資金,甚至席捲公司現金而逃亦時有所聞。等而下之者是應用法例的灰色地帶混水摸魚,例如大加董事酬金、安插親朋戚友到公司任職、由上市公司支付房屋租金等,把上市公司當作私人提款機,這些還是少數目。有些情況是高價收購大股東或其友好的業務,更絕的是在樓價高企時將資產賣給上市公司,到樓價低潮時再由大股東購回,而這些操作是完全合法的。

大者有用各種手法巧取豪奪,低價增持公司股權,攤薄其他股東的權益,例如多次以低價大比例供股,同時大股東作為包銷商,小股東無法奉陪放棄供股,大股東即可掃貨;亦會透過批售低價認股權、可換股債券(Convertible

bond, CB),甚至濫發新股。更高明的是以古怪的比例供股,例如20供3、7供2等,即可製造大量碎股,可供大股東低價收集。當公司被玩殘股價跌至一仙($0.01)跌無可跌,就以100合1、10,000合200,務求拋貨後低價買入。讀者可能奇怪股票一跌再跌,大股東有何著數?一來低於一仙無法集資來養大股東,二來股價大跌往往是拋售的結果,大股東亦不怕控制權失去,因為沒有人會對垃圾有興趣的,跌到一仙要再低便合併股份。

沒有大股東或由政府及國家控股的公司又能否解決管理層、控股股東與小股東的利益衝突?外國一眾出事的上市公司亦沒有控股大股東,即使政府或國家控股,亦可能出現政府施政與國家行為的矛盾。比如地鐵為何要興建差不多必然虧蝕的東涌線、西鐵及昂坪纜車?聯通為何要分散資源發展國產CDMA?

管理層出色的公司數目不多,股市初哥可能迷茫無頭緒,其實只要分析數年來公司的盈利有無增長、派息是否穩定,已經可以大致道一間公司的管理層的質素,如能進一步翻查董事袍金、關連買賣、主席報告的兌現程度、核數師意見,及留意公司管理層的一言一行,已經差唔多一窺全豹。好多時出事公司,其實都系有跡可尋。

節錄自拙作:《投資啟動生活》 (2008年)

相關資料夾:脫苦海分類:投資丶理財

推薦閱讀:

從零開始學炒股 | 看均線上串下跳,股價好不熱鬧(上)
股票入門(17):經濟及行業大氣候的影響│脫苦海
你真的看懂了「K線圖」嗎?

TAG:股票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