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科學與藝術(音樂與課堂)

今天我想闡述的是科學與藝術的碰撞,就像物質與意思,左腦與右腦,感性與理性,這兩個東西的產生的火花(互為催化劑)就是你的靈感、思路或開闢更大的學術論點。

保時捷、法拉利、蘭博,開上這些豪車,是我們的一個夢想,深度理解下,這些豪車都是高科技的整合和流線型的科學計算,更是外在藝術設計的完美展現。

愛因斯坦喜歡彈鋼琴,他的相對論的誕生是在彈鋼琴時產生的靈感;袁隆平、錢學森、副總理李嵐清等都是音樂愛好者,李嵐清對科學與藝術的研究還出版了很多書。

兒童學習的知識就是科學的武裝,而音樂這催化劑更是一雙翅膀,左右腦的共同發育成熟,才能培養更棒的寶寶。

有句話說維也納的孩子沒有不懂音樂的,為什麼?因為音樂是屬於耳濡目染,而不是屬於一點一滴的傳授,不是屬於思考分析,它乃是一種環境的陶冶,怎麼陶冶?不是用流行歌來也陶冶,不是用靡靡之音來陶冶。,用靡靡之音來讓他一直聽的話,將來他的心性就敗壞了,什麼時候開始敗壞非常早的時期開始敗壞,只要他有耳朵就開始的敗壞,所以好的東西耳濡目染,不好的東西也。耳濡目染。一個人從胎兒當中3個月到5個月就有聽覺,那個時候就可以有音樂教育,用什麼音樂來教育呢?用具有音樂內涵的音樂真正的音樂,假如我們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音樂很簡單古典音樂,中國有古典音樂西方有古典音樂為什麼它叫古典呢?因為它是經典之作,所以流傳千古叫做古典,所以3歲之內要聽進世界有名的音樂,只要聽一遍兩遍終生不忘深入到他心靈的深處,所以幼兒所學的東西都影響他一輩子,好像深入到骨髓一樣,一輩子洗刷不掉好的東西就有好的背景,你如果讓他學這些靡靡之音暴戾之氣,到18歲就發作給你看,你不要花錢,不要花時間,不要花精神。也不要你要帶著小孩說你乖乖給我坐在這裡聽貝多芬,不需要他再跑再跳再哭再鬧再吃飯再睡覺統統可以聽,因為兒童的吸收能力是最好的越小的時候越是全盤吸收像海綿一樣的吸收。全部寄存在他生命的深處,將來慢慢地發酵就好像種子種下去一樣,將來慢慢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現在你當然看不到。總之我們怎麼能看得到它的成效呢?但是你不播下這個好種子他就播下壞種子,而且世界上有多少種聲音,他的心靈他的腦神經就產生多少種應對的方法,所以越豐富的聲音越刺激他頭腦的發展,這叫做耳聰,耳朵失聰的,我們為什麼不在任何一個人統統是天才的時候給他天才的教育,你為什麼要把我們的孩子放在垃圾堆裡面,教育是不費吹灰之力的。——王財貴(來自)

推薦閱讀:

「問答分享」孩子如何交朋友

TAG:兒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