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馬拉松學習筆記(2) 賽事報名體系的學問

影響一個跑步賽事成功的關鍵因素是什麼?有人認為是路線設計,有人說是補給,有人覺得是宣傳,很多人會說是贊助。很少會有人提到報名,然而仔細想想,沒有順利的報名,又如何保證有這麼多人心情愉悅地站在起點呢?對相當一部分國內的新老賽事組織者來說,報名就是個簡單的收集信息的過程,隨便找個程序員開發個軟體就好使,是這樣嗎?

雖然99%的跑步賽事在創立之初都要發愁,到底能不能吸引到足夠多的人來參賽,在這個階段能吸引參賽者來報名,準確收集到參賽者的信息,基本就算大功告成了。但是一部分賽事則會逐步迎來甜蜜的煩惱:越來越洶湧的報名人潮招架起來也不簡單啊。2013年以來,中國的跑步賽事在報名當天發生網站崩潰的事件時有發生,其主要原因就是遠遠低估了同時在線報名的人數,這是因為中國賽事組織者太沒經驗了嗎?

1897年創立的現代城市馬拉松的開山始祖波士頓, 2006年到截止日期還沒報滿,2009年花了9周零3天報滿,2010年組織者赫然發現,馬拉松的老革命在信息時代也遇到了新問題,8個小時3分鐘內名額全被搶光了!不僅僅導致上班無法在線搶名額的人悲催的完全失去了機會,早早來在線報名的人也很多遇到了網站技術問題無法報名,由此促使波士頓馬拉松重新審視並改革了報名的機制。

2013年,另一大滿貫賽事芝加哥馬拉松和歷史悠久的海軍陸戰隊馬拉松都在報名中發生了突發高流量導致的各種技術問題,為這兩個賽事提供報名服務的是業內最大的報名系統服務公司Active Network,該公司負責人不得不作出正式道歉,說實在沒想到報名的速度本來以周為單位,忽然到小時現在居然到分鐘,瞬時突發的高流量完全超出了他們的報名系統原來設計的負載能力。

那麼提高報名系統的負載能力就能解決問題嗎?紐約馬拉松幾乎一直保持著"人數最多的馬拉松"這一世界紀錄,1986年還在手寫報名表的年代就已經衝破2萬人的參賽規模,2014年則跨越了5萬人的大關,作為在賽事規模方面的先行者,紐約馬拉松又是如何解決報名問題的呢?

1982年紐約馬拉松就已經採取了先到先得與抽籤混合的報名制度,前8000人報名比拼速度,是先到先得,後8000人則要拼人品,採用了抽籤方式,當年參與抽籤的人已經有4萬人。到1999年,面對6萬多人的報名申請,紐約馬拉松採取的方式是前17000人先到先得,10000人預留給國際旅遊跑友,餘下3萬餘人則通過抽籤競爭3000個名額。這個機制不僅可以鼓勵大家儘早報名,同時也給來不及比拼速度的跑友以參賽機會。然而要注意的是,那個年代的報名是郵寄報名表、看郵戳比速度,先到先得的報名方式還並不會導致收集報名表的辦公室無法運轉。

在如今幾乎全面網路報名的時代,先到先得的機制在「互聯網+」中就出現了新的風險,我們可以看到紐約馬拉松經過不斷的發展和調整,現在採用的報名體系,不僅僅有效的規避了報名系統的風險,還充分考慮了賽事的宣傳、市場開發、公益支持等多元目標,通過優化報名體系有效提高了報名為賽事帶來的收入。

現在的紐約馬拉松的報名體系按照組織者的說法,充分體現了紐約馬拉松作為一個極度多元化賽事的定位,努力為跑友們提供多樣化的參與途徑:

1. 100個名額用於抽獎:從2015年的賽事開始,這個抽獎活動就一直持續,引發著人們對紐約馬拉松的持續關注,成為一個良好的宣傳手段。

2. 純拼人品抽籤: 所有有興趣的跑友都可以付上11美元來參加抽籤。抽籤機制給了跑友們一個月的時間來報名,之後就要等結果了。

紐約人民估計要問了,憑啥我們要和全球這麼多人一起撞大運,會不會全是外國人在紐約跑? 因此這個抽籤不是一個池中統一抽取,而是分成三個池:紐約市區居民、紐約市區外美國居民、國際申請者,以確保本地居民享有優先權。

抽籤部分提供的比例已經連年上漲,2015年,紐約馬拉松把抽籤提供的名額提高了55%,為80080位參與抽籤的報名者提供了14326個名額,中籤率從12%提高到了18%。

在2014年前,還曾有一個規定,即連續申請三次未中籤者,第四次申請可獲得參賽名額,對於中籤率低於20%的賽事來說,這一規定很可能導致最終無簽可抽,這一規定2014年後就宣告終止。

3. 達到特定資格報名

如果只提供抽籤和抽獎方式,會有很多熱愛確定性的人說:抽籤拼人品,我所不欲也。於是紐約馬拉松還提供了以下幾種可以憑資格獲得名額的方法:

1) 拼勤奮的9+1/ 9+$1K計劃

如果你是紐約馬拉松的組織者紐約路跑協會的會員,參加9場當年他們組織的其他賽事,並且在另外一場提供志願服務或者向紐約路跑協會青少年與社區服務部捐款1000元,就可以申請獲得紐約馬拉松參賽名額。

這個報名方式很有效地推廣了紐約路跑協會每年舉辦的50多場賽事,同時又擴大了志願者的來源,還宣傳了公益服務的理念,絕對是一舉多得的精妙設計。

2) 超級鐵杆粉絲

如果你完成過15次紐約馬拉松,報名就可獲得參賽名額。這個報名方式是對忠誠粉絲的獎勵,也體現了對社區回饋的承諾,不過15次的門檻確實很高,柏林馬拉松對此類跑友的要求是完成10次。

3) 苦練完賽時間

波士頓馬拉松以嚴格的完賽時間資質要求而聞名,而紐約馬拉松也有通過達到完賽時間標準參賽的途徑。如果你在過去一年的紐約馬拉松或者紐約路跑協會的半程馬拉松里達到了完賽成績標準,就可以獲得參賽名額。還有很少一部分名額會留給在非紐約路跑協會賽事中完賽時間達到標準的申請者,則是先到先得的機制。

2015年由於紐約馬拉松的成績資格標準進行了鬆動,進入的選手增長了一倍達到3541人。這個規則設計同樣是在推廣紐約路跑協會的賽事,同時也保障了紐約馬拉松本身的競技水平。

4) 上屆按規定取消者

成功報名了上屆賽事卻無法參賽,但按規定辦理了取消手續也可以確保獲得本屆名額,這個人性化的規定顯然可以相當有效地減少號碼布的無序轉讓問題。

5) 國際旅行合作夥伴

紐約馬拉松授權了46個國家和地區110多家國際旅行合作夥伴銷售參賽名額+交通住宿套餐。這次我在紐約巧遇最早開展這一項目的法國的George,他說他70年代末來跑了一次,就告訴當時的總監Fred Lebow給他400個名額,第二年他就包了個機帶著400個法國人來跑紐約馬拉鬆了,一直持續至今,但非常有意思的是George的本職是在航空公司服務,組織這個旅行一直屬於業餘志願服務。

現在,國際旅行合作夥伴項目對於賽事來說既是一個良好的收入來源,又是一個極好的國際推廣網路。

6) 支持公益項目

紐約馬拉松還會給近300個公益項目提供名額,運動員可以通過向公益項目捐贈來參加紐約馬拉松。這些公益項目除了紐約路跑協會自家的「為孩子而跑」是最高的金級之外,分成以下三級:

銀級:可以向選手提供名額,還可以提供賽事當天大巴、起點帳篷。前5個名額需向組織方繳納報名費之外的450美元,每增加一個名額還要交995美元。要求每個運動員捐款額度必須超過3000美元。

銅級:可以提供至少15個參賽名額。前5個名額需向組織方繳納報名費之外的450美元,每增加一個名額還要交575美元,要求每個運動員捐款額度必須超過3000美元。

社區級:可以提供至少5個參賽名額。每個名額需向組織方繳納報名費之外的450美元,要求每個運動員捐款額度必須超過2500美元。

我們可以看到這個項目為組織者帶來的收入遠遠高於普通的報名名額,而同時又為公益組織提供了良好的推廣平台,也塑造了賽事支持公益的良好形象。

除此之外,當然還有贊助商名額,紐約馬拉松的這個報名體系可謂相當全面。在實際賽事組織工作中,報名的信息系統通常是可以外包給第三方供應商的,然而報名絕不僅僅是通過資料庫收集報名者的信息而已,更重要的是其中的每個規則設計,每一個規則都反映了賽事的辦賽理念。

舉一個例子,在中國2012年以前的馬拉松賽事管理辦法中曾經列著「70歲以上將不允許參加馬拉松和半程馬拉松項目」,在報名系統中這是很簡單的一個設置,可以直接對70歲以上的申請者彈出「您不符合賽事報名資格」的通知,然而身為賽事組織者,更需要考慮這些規則的社會意義與影響,2013年底這一規定終於被取消,像國外的許多賽事一樣,80歲的老將仍在馬拉松賽場挑戰自我,在中國終於成為了光明正大的可能性。衷心希望更多的賽事組織者,深入關注報名這一工作中的奧妙,在報名階段就讓跑友們感受到真誠的服務之心。

寫於2015年12月

推薦閱讀:

分槍出發這件事兒,離中國還有多遠?

TAG:馬拉松 | 體育賽事 | 體育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