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槍出發這件事兒,離中國還有多遠?

在國際田聯2014年版的《路跑賽事組織指南》中有這樣一段話:「大部分大型路跑賽事為大量參賽者採取分槍出發和分區站位。運動員的出發時間和站位通常根據其歷史比賽成績,以減少起點和賽道狹窄路段的擁擠現象。」

然而在中國,分區站位已經越來越普及,而分槍出發這件事兒卻遲遲沒有被中國的大型城市馬拉松賽事組織者所採納。

1. 中國賽事怎麼做的

30000人同跑全程的北京馬拉松,在其2016年的競賽規程中,你會看到一句話: 「發令:採用一槍發令同時起跑的辦法。」這類句子大家還可以在很多中國城市馬拉松賽事的競賽規程中看到。

近35000人的出發規模的上海馬拉松,競賽規程里說的是「上午6:00到起點按競賽項目及號碼布分類/分區,分別進行排隊集結,7:00鳴槍起跑」;而近30000人出發規模的廣州馬拉松,和北京更靠攏,寫著「一槍發令後所有參賽項目依次起跑」。

也就是說,在中國目前的城市馬拉松賽事中,無論多少人一起出發,無論全程、半程、十公里等分了多少個項目,按照選手成績分了多少個區,都還是用唯一的一次發令槍聲作為所有人的出發信號。

那麼國際田聯的《路跑賽事組織指南》所指的「大部分大型路跑賽事」又是怎麼做的呢?

2. 外國同行怎麼做?

2003-2005年波士頓馬拉松的參賽人數從2002年的16,936人漲到連續超過2萬人,2006年波士頓馬拉松宣布第一次採用分兩槍出發,兩槍之間相隔半小時,平均每槍出發10000人左右。而如今已超3萬人的波馬採用了4槍出發,分別在10:00,10:25,11:00,11:15四個時間鳴槍出發。每槍出發人數不到8000人,每槍又分八個區,各區相差5分鐘準備入場集結。

2004到2007年,紐約馬拉松的參賽人數連續逼近4萬人,2008年,紐約馬拉松宣布首次採用分三槍出發,每槍之間相隔20分鐘。要注意的是那個時候紐約馬拉松在大眾選手出發前已經分了其他殘障組、輪椅組、手搖自行車組、女子專業組、五區挑戰賽6槍將其他項目的選手出發完畢,而且設置了藍、橙、綠三個起點路線。

而今已經是5萬人規模的紐約馬拉松採用了三個起點4槍出發,每槍間隔25分鐘,也就是說每個起點每槍同時出發人數只有4000人左右,而每槍又按成績排序分了6個區,進一步優化了運動員的出發順序。

3. 分槍出發究竟有什麼好處?

- 減少選手在起點的精力消耗

在波士頓馬拉松2006年推出2槍出發之前,最後一個選手通過起點比第一個選手要晚半個小時。這種情況在中國的馬拉松上早已發生。分槍出發可以大大減少選手在集結區等待直至通過起點的時間,減少對選手精力的消耗,更專心地應對賽道上的挑戰,創造更好的成績。

- 大大減少出發階段賽道的擁擠,減少安全風險

柏林馬拉松是41000多人的規模,分了3槍,每槍間隔10分鐘,按成績順序分了8個區。

假設不分槍,只是按照從快到慢分區站位會怎樣呢?如果賽道有20米寬,1萬名選手就要排開1公里後才能平均每人佔用2平米的空間,這種情況下已經滿眼都是人了,各種衝撞依然在所難免,無意的肘擊、踩腳、推搡都可能發生。而分槍,並留出充足時間間隔,就可以讓下一槍選手出發時可以面對已經清空的賽道,大大減少出發後的擁擠。

- 大大減少對賽道水站服務的時間壓力

如果看過我上一篇文章《馬拉松比賽供水的那些數!學!題》,大家可能會記得,水站的桌子數量和志願者數量和這個水站通過人數的峰值很有關係。如果不分槍,圖形基本是這樣,特別是半程之前。

如果分槍,大家會看到通過的圖形變成了這樣:

圖片來源:nytimes.com/interactive

也就是說水站的通過人數峰值也被分解了,這就大大減少了需要耗用的物資和人力,也大大提高了現有物資和人員的利用率,志願者的滿意度也會更高。

4. 分槍出發這麼利國利民,為啥在中國沒人理呢?

- 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延長了關門時間

中國的馬拉松賽事的關門時間延長的相當艱難,從之前的5小時,到現在比較普遍的6小時,還有賽事推出了7小時,每一個小時的延長都意味著又一批運動員可以來完成自己的全程夢想,但是也意味著賽道沿途的交通要多封閉1小時,有更多的市民會被打擾,交警要多辛苦1小時。

因此,中國的賽事組織者普遍無法採用分槍出發情有可原,畢竟,在中國還沒有哪一個城市的馬拉松達到了全民歡慶的程度,沒有達到市民、交警都欣欣然以之為傲的程度。

那麼,究竟哪個城市會如此心系跑者成為第一個嘗試馬拉松分槍出發的城市?

- 分槍出發確實增加了管理難度

對於組織者來說,分槍出發不只多打幾次發令槍而已,真想具體落實還要貫穿各個環節。

5. 分槍出發到底有哪些關鍵環節呢?

- 要在報名系統中收集到儘可能符合真實情況的選手成績

但是收集什麼成績呢?波士頓馬拉松是按照選手申報資格的成績來給選手排序,這是因為波馬絕大部分的跑者是拼之前的成績才能參賽的。而紐約馬拉松則採用的是預期成績,因為它的政策是歡迎選手來紐約挑戰首馬。

既然是預期,特別是對首馬跑者來說,就可能會出現過高或過低的情況,因此紐約馬拉松雖然賽事滿意度幾乎達到99%,選手會提出的意見里就包括分區安排還不夠合理,常常會有過慢的選手擋住快速的選手。

- 需要在號碼布上進行明顯標識,並在分區集結時強制分區隔離

號碼布上需要一眼就能看出屬於哪槍出發和哪個區站位,才能在集結的時候,對選手的站位正確與否進行核查。報名系統里根據成績進行的分區只是理論上的,起點各區一定要有嚴格的分區隔離措施才能確保分槍分區的實際落實。

一個國外選手寫他的北馬參賽點評時說,他剛開始很鬱悶北馬的系統完全忽略了他的資格成績很出色,把他分到了最後一個區,到了現場才發現這毫無意義,沒有人管,都可以向前走,所以他給其他國外選手的建議就變成了參加北馬要早點到,儘可能站到前面。大家再設想一下,如果3萬人都聽了這位國外選手的建議,現場會是什麼情況?

- 需要組織好對各槍出發選手的滾動集結

分槍出發就意味著後面幾槍出發的選手是不必直接進入起點集結區的,而是需要等到前面一槍選手全部跑出之後,再進入集結區。因此,分槍出發事實上多了一個休息區或者選手村的概念,每一槍出發的選手只有到了規定時間才能從休息區或者進入集結區。這也就意味著,起點要安排更大的選手休息區域以及服務設施。

但是,更大的選手休息區域以及服務設施同時意味著什麼呢?贊助商與選手的接觸機會大大增加。絕大多數國內賽事贊助商在起點很難給選手留下深刻印象,而增加了起點的選手休息區後,贊助商就有更多的空間去展示和提供自己的產品和服務。

雖不算是洪荒之力,好歹也算是九牛二虎之力寫了這篇文章,就期待著再有人多的不得了的城市馬拉松,能願意用洪荒之力給跑友安排個分槍出發。

寫於2016年8月

推薦閱讀:

ISPO Beijing 2018 預登記系統火熱上線啦!

TAG:馬拉松 | 體育賽事 | 體育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