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原著選讀】赫拉克利特

1、活火和轉化

赫拉克利特說這句話,其實著重說明是指萬物永恆運動。」火「是始基這一點並不明顯。

並且,他提出,萬物的變動受到」一定分寸「制約,這個制約,就是邏各斯。

這裡著重強調的是,火、水、土、氣四種質料相互轉化的過程。

火轉化為氣,氣化成海(水),水產生地(土),土反過來轉化為水,水轉化為氣,氣轉化火,如此接著循環往複。這個轉化過程要遵從邏各斯的制約。

這裡著重理解,就是為什麼他說,死和生?

一個事物死了,為什麼他認為同樣是生?這就是辯證法的體現,一個事物的毀滅,同時是另一事物的再生。

至於變化過程,大致符合,這樣一個圖示

這點才著重說明出」火「是本原,火派生萬物,萬物回歸於火。

前半句」既是有是「這部分,著重強調了,鬥爭雙方相互轉化的特性。

這裡著重說明一下,為什麼他認為日夜是一樣的。

赫拉克利特的宇宙觀是這樣的,

太陽是碗狀的,太陽總是在西方熄滅,產生了黑夜。到了第二天,吸收清氣,重新點燃,又出現白晝。

因此太陽總是新的,日夜只是一回事。

或者可以這樣理解,日夜、冬夏、戰和、盈虧都是相互依存的。沒有一方,另一方也不能單獨存在。

赫拉克利特用自己永恆變化和辯證法的思想,來探討生死。

他認為,生死是一回事,生能轉化為死,死能轉化為生。前者自不待言,那麼死為什麼能轉化為生?

這點,有兩種可能性。

其一、赫拉克利特認為人人都共有邏各斯,而邏各斯是不朽的。並且人是由火組成的,火和以太等價,那麼根據以太和邏各斯結合的規律,人死只是,以太分解了。只要以太重新組合,那麼就可以得以新生。

其二、可以理解成一個事物的毀滅是另一事物的新生。

這點就是,對立雙方,相互轉化,相互統一的規律。

2、邏各斯

道即邏各斯。道原是《老子》核心的觀點,道在甲骨文原指分叉的道路,一個人堅定無疑地向前走,老子把其形而上化,成為一個哲學概念。

邏各斯和道頗有點相似之處,

其一、邏各斯是永恆的真理,只不過無法描述,人類難以理解。這就切中了老子所說的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不笑不足以為道

其二、必須遵循這個」道「,但是人們迷茫於邏各斯

正如老子所說,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暗含著,只有人類不尊道。

其三、邏各斯是產生萬物的根本,是永恆存在的

如老子所說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可道非恆道

註:這裡並不是說,老子的」道「和赫拉克利特是等同的。而是僅僅為了好理解。否則就有了我注六經的嫌疑,用西方哲學強行解釋東方思想,是極其愚蠢的事情。

這些觀點跟上面是一致,就是人類無知於邏各斯。

這裡的宙斯是古希臘的眾神之王,他用宙斯來比喻邏各斯。因為宙斯的古希臘文指的是生命,正是指制衡一切的力量。

赫拉克利特認為,把握邏各斯是大智慧。而大部分人都是被邏各斯制約,他們只是擁有小智慧罷了。

大致說明,邏各斯制約宇宙中的一切。

邏各斯:客觀規律和主觀規律的複合狀態,換言之,就是他支配著自然、精神、社會。

3、永恆運動

其中、第一點、第二點、第四點較好理解。

我們著重看第三點,要理解第三句,就必須理解第一句、第二句。

因為河流不斷流動,我們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假想這個世界是靜止的,萬物不能運動,那麼我們是永恆存在的。但是一旦世界是運動的,那麼我們就從存在狀態,向不存在狀態邁進。

所謂存在就是同一性狀態,

假定某物體的構成要素被置換後,但它依舊是原來的物體嗎?公元1世紀的時候普魯塔克提出一個問題:如果忒修斯的船上的木頭被逐漸替換,直到所有的木頭都不是原來的木頭,那這艘船還是原來的那艘船嗎?

這就是船的同一性還存在嗎?

如果認為同一性是一致的,那麼就是認為此物存在。否則就是認定此物不存在。

4、相反相成

最後的「既....又......」全部表示,兩種性質可以相互轉化。

「一」指的是邏各斯。

其中第二句話,疾病、健康是一組對立概念,他認為必須了解對立的差異,才能把握事物。

看不見的和諧指的就是對立的鬥爭狀態。所謂看得見的和諧就是常人能夠見到的和諧。比如弓,他是由於弓的彈力,線和弓本身的對立狀態,才能使用,形成見得到的和諧。

弓是殺人的武器。

這些,都是說明對立統一。

對立雙方可以互相轉化,並且一方的存在要依存另一方的存在,共同推進事物的發展。

5、相對

這都是有這麼一種思想,對於同一對象,不同的認知主體,產生不同的評價。這為普羅塔哥拉的思想埋下伏筆。

6、理性的力量

這都是肯定了人類的理性力量,特別是最後一段。

他指出,邏各斯是支配一切的,只有把握住邏各斯,才能說是有智慧,而把握邏各斯必須用思想,也就是理性的力量。

這兩句,說明了火的重要性。

他指出,人類為什麼有傻瓜和智者呢?原因在於,雖然人人都是由火構成的,不過乾燥的火是單純的,他是智者的表現。

而濕潤的狀態就是靈魂墮落的標誌了,他們追求肉體的快感,他們是神志不清的。

赫拉克利特在探討認識的時候,他雖然注重理性,但是並沒有輕視感性。但是相對而言,他更重視理性。

赫拉克利特既認為博學不是智慧,但是他又提出愛智慧的人要熟悉很多知識。

他認為,只有認識到邏各斯,認識到火,才是有智慧的。否則,因為靈魂是從濕氣出來的,他天生帶有不純潔的因素,他們總是愚笨的。

第一句、第三句,分別說明,他輕視感官(相對而言)和認為大部分博學之人並不是智慧之人(只有把握邏各斯之人才是智慧之人)

特別是最後一句,他嘲笑荷馬。

他認為大部分人都是傻瓜,他們總是淺薄的。他們對於真正的智慧(邏各斯)一無所知,總是追求一些無所謂的東西。他們是庸眾。

7、普遍的鬥爭

戰爭就是鬥爭,他是普遍的,他是推動事物發展的力量。

法律代指邏各斯。

8、

大致就是說,我們應該把握邏各斯。我們應該為正義而鬥爭。而正義是批評「畢達哥拉斯」和「阿那克西曼德」的思想。因為此前的人,認為雖然存在對立,但是並沒有鬥爭(比如畢達哥拉斯十組對立物,他是僵化的),赫拉克利特認為,對立是鬥爭的,是普遍的,他是推動事物的原因,而一旦喪失了鬥爭,那麼事物就解體了。因此鬥爭是正義,我們應該為正義而鬥爭。

第5句話,他闡明,因為靈魂從濕氣而來,因此要把握智慧,就要跟心做鬥爭,因此如果一個人願望都得到滿足,他只追求肉體快樂,那麼這是不好的。

他用牛吃草來諷刺一些人,只追求肉體的快樂。


推薦閱讀:

【思辯的歷史】蘇格拉底之死
【原著選讀】畢達哥拉斯學派
2017復旦哲學大會:世界因您不同(9/17 復旦大學)

TAG: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