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和讀書哪種方式對自己的提高更快?
今天,我們來聊聊旅行和讀書,阿蘭·德波頓在《旅行的藝術》中說,「我們從旅行中獲得的樂趣,或許更多地取決於我們旅行時的心境,而不是旅行目的地本身。」那麼,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我們是選擇讀書還是旅行?
有人說:
沒有讀書基礎的旅行,是瞎玩
沒有旅行只讀書,會縮小了解世界的維度
也有人說:
旅行和讀書都是拓寬視野的媒介
核心還是思考
只有思考,才能內化
本期,分享一位愛讀書的普通人---璇璣
凝神於心 用志不分
這兩樣我都愛,也都正在做,而且已經去了世界很多地方,也讀了很多書。但我覺得,讀書帶來的成長和收益要遠遠大於旅行!
旅行對我的三觀也有影響,但旅行很難讓你接觸到當地人的內心,看到的東西比較表面,每天最多的感悟就是好美啊,今天遇到的這個人性格還不錯,原來這個地方的人是這樣生活的啊...
旅行能帶給我更多的幸福感,我每天看到的世界都跟自己的城市不一樣,這樣那樣的不同在情感上會給我帶來很大的衝擊。讓我有一種錯覺,好像我變得跟以前不一樣了,好像更有見識了,好像有了更多的朋友,好像自己眼界開闊了,比每天坐在辦公室里的同事見過更大世面了,覺得似乎自己產生什麼質變了......
但是,其實這些都是錯覺!
我在路上吃了很多苦,好像是這些經歷讓我更堅韌了,更有毅力了。
但實際上,堅持長跑一個月以後,我發現之前路上吃得苦帶給我的毅力遠遠比不上這一個月磨練出來的多。
我在旅行途中遇到困難,經常需要向陌生人尋求幫助,好像是這些經歷讓我變得更會交際,更外向,更落落大方了。
但後來我們總公司最大的BOSS要來視察,全程的接待和講演任務都交代給了我,我們公司從大到小的BOSS們一遍遍陪我演練,而我的直屬上司連個隨同的機會都沒有。
圓滿完成任務後,我才知道,之前旅行什麼的帶給我交際上的收益真的很低,經歷這次全程接待講演之後,我跟之前在待人接物上的能力已經不在一個段位上了。
我在旅行中一路遇到過很多朋友,每個人個性都不同,常有摩擦,我人緣不錯常在中間協調勸解。
我以為旅行讓我明白如何團結一個團隊。
但真的自己需要帶一個團隊完成一項任務的時候才發現,還要學會利用每個人的長處,還要協調利益,還要比較公平的分配工作,還要協調每個人晉陞和立功的需要,還要盡量遵從BOSS的意願,最最主要的是還要漂亮的完成任務。
這些能力不是通過幾次旅行能得到的。
第一次獨自上路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好牛,從此獨立了,再也不用依賴父母了,好像這次旅行是個神聖的儀式。但當我靠自己的努力拿到了豐厚的薪水,超過了父母薪水的總和,可以給他們買他們捨不得買的東西的時候才知道這才叫真正的獨立,真的牛是不再依賴他們,讓他們依賴你。
書,是直抵作者內心的東西。
書里有各行業精英通過大量實踐總結出來的真理。
比如我喜歡投資,書里教給我的很多東西我靠自己摸爬滾打一輩子也總結不出來。
這些年通過讀書,我的三觀一遍遍刷新,我買的書從一開始的雜,到現在也有些雜的,但自己喜歡的幾個方向買的書深度開始增加。書里學到的東西我覺得比我上了二十幾年學,學到的東西要有用多了。
有幾本書給我的影響是整個人生走向的轉變。
我現在能察覺出來我和身邊人的不同,我有了目標,有了計劃,有了喜愛的方向去鑽。 跟身邊很多渾渾噩噩混日子的人不一樣。或許十年後、二十年後,我跟現在身邊這些混日子的同事一樣都沒有成功。但是那又怎麼樣呢,讀書讓我耳聰目明,比以前通透多了,我再也沒喊過無聊,沒感到過迷茫。我已經感受到了讀書帶給我的改變,這個改變不僅僅是感覺上的,也有經濟上的,人際關係上的等等等等。
如果我是你,就等也不等的去看書。至於旅行嘛,旅行本來就是個愛好,是件快樂的事,有沒有提高並不重要,愛好怎麼能用有多少收益這種功利的標準來衡量呢,喜歡就好。
想要獲得成長是要經歷痛苦的,旅行並不會有多少痛苦。
想要快速獲得成長就去社會上摸爬滾打,就去職場上歷練,就把雛鷹推下山崖,就去買你想要提高的方向的書,然後去實踐。
旅行就當做是成功之後的獎勵吧。
推薦閱讀:
※戰狼2告訴你,持中國護照可以安全回國?國航:No way!我說:自己傻逼
※秘魯是個怎樣的國家?
※在景點遇到消費欺詐怎麼辦?
※有哪些旅行圖文書籍可以推薦?
※歐洲最美的小鎮,彷彿童話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