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what you eat | Vol.1

紀錄片 King Corn(玉米大亨),是由美國導演 Aaron Woolf 在 2007 年的作品。影片講述了兩位年輕人 Lan Cheney 和 Curt Ellis 通過親身種植玉米的經歷,探索美國玉米產業背後的洞察與故事。

King Corn 的敘事主軸,始於 Lan 和 Curt 出於無意將頭髮進行化學檢驗,報告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兩人的頭髮里,有將近 60% 的成分來自玉米。這個分析結果也引起了他們倆對玉米的好奇心,就嘗試著用影像記錄的方式,開始了這場探索。

Lan 和 Curt 從美國主要的玉米產地愛荷華州出發,尋找合適的耕地、購買需要的設備和玉米種子。一路上,他們也去拜訪當地農夫、科學研究者,還有相關的上下游從業者。

在這個過程中,影片利用 Ian 和 Curt 的玉米種植計劃作為敘事手段,詳盡地介紹了美國玉米產業鏈的過去與現在。作為美洲的主要食品與原料,玉米對當地的社會生活和經濟情況都有著重大的影響力。

有趣的一點是,對於遠在亞洲的觀影者來說,一開始可能會覺得美國玉米和我們之間的距離十分遙遠,但隨著影片的深入介紹,就會發現:除了玉米本身,加工後的玉米產物和副產品深刻地影響著全球的每一個個體。從常見的早餐穀物、零食玉米片,到通過玉米產生的高果糖玉米糖漿(High-fructose Corn Syrup)而製成的可口可樂,我們的生活到處充斥著這些黃燦燦的顆粒。

此外,大量美國牛被餵食玉米飼料,牛群會無法節制地進食這些「相對可口」的玉米飼料,體重迅速增肥到屠宰標準。雖然某種程度上,人們甚至會追求食用這些吃玉米飼料長大的牛,因為它們的脂肪含量會比天然草飼牛高出許多,所以吃起來油花均勻,口感也更順滑。可是,由於牛的胃並非天生適合消化澱粉,在反芻的過程中,常常會發生胃潰瘍、胃穿孔等。

除了這些,影片中許多輕鬆卻深刻的數據也值得思考。例如,由於農業科技的進步,一名農夫可以在十幾分鐘的時間裡,種下三萬多顆玉米種子。與此同時,全美三成產量以上的玉米,最終都成為飼料進到牛的肚子里等。有點可惜的是,這些數據型的洞察多隨著旁白和字幕在數秒鐘內一閃而過,若配上更多視覺輔助,或許會更有價值。

作為美國人的主食食材,玉米廣泛又深刻地影響美國社會的飲食產業、文化甚至國家政策。作為一部食物紀錄片,King Corn 沒有沉重地控訴,卻更多了幾分趣味和深刻。

對於片中所揭露的產業現況,Lan 和 Curt 始終保持著中立的態度。他們沒有批判好壞善惡,也沒有充滿教育意味的總結,全片看起來是只是單純地觸及玉米產業的實際狀況,卻也留給觀眾更多延伸的反思空間。加上兩位「主角」無厘頭式的主持風格,King Corn 更像是一部適合吃著玉米片合家觀賞的食物教育紀錄片。

或許我們不是阿斯圖里亞斯筆下的玉米人(瓜地馬拉作家阿斯圖里亞斯於 1949 年創作的長篇魔幻現實主義小說《玉米人》),但就像影片海報上的 You are what you eat(人如其食)一樣,我們吃什麼,也許就定義了我們過什麼樣的生活,是什麼樣的人。

Foovie Logo Design by Shooca Zhang

Foovie 是由 ArcheX 影像團隊策劃與運營的主題放映。我們希望通過影片觀賞與分享,探索人與影像的關係,創造更多對於食物、設計、創新和商業的多元觀點。

ArcheX 是中國首個致力於食物、數字與商業設計的創新團隊

- end -

撰文 | Tim Lu

編輯 | Ningling Pan

策展人 | Ivy Fan

推薦閱讀:

不丹人在哥倫布發現美洲前吃什麼?
中國的麵包和外國麵包有什麼區別?哪一種比較好吃?
一吃牛肉就牙疼?
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兼香型白酒到底有什麼區別?
比起Cosplay公主,她更喜歡的是Cosplay食物

TAG:食物 | 紀錄片推薦 | 玉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