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手工紙歷史

我國早期,記事書寫材料,主要是簡牘和帛。從漢代發明造紙術,東漢蔡倫將紙貢獻給朝廷,漢末左伯是造紙能手,造紙多用麻,麻紙質地粗糙,使用軟筆書寫發澀,所以並沒有普遍流行。

晉朝讀書,抄書,藏書盛行,在平滑柔軟的寬闊的紙張上書寫,筆鋒運轉自如就產生了隸書,楷書,行書的字體。

東晉書法真品三希堂墨寶,都是麻紙,是乾隆皇帝收藏的三張字帖: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貼》,王珣的《伯遠帖》。從三張書法中可以看到麻紙表面不夠光滑,潤墨效果受到很大的影響。

唐代因為白紙為不吉祥,所有多用彩色紙張,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杜牧的《張好好詩》是用麻紙書寫。《五牛圖》和《天龍八部圖》都是紙本。

唐代繪畫用紙都是加工紙,在紙表面添加物質。用麵粉粉漿,加上硝石蒸煮冷卻使用,填家膠礬,塗抹白麵粉,再塗抹上蠟。

宋代,出現了白色生紙,這就是紙張的漂白技術提高了。畫家在生紙上潑墨,例如米芾繪畫創作出的的米點皴。宋代產生了竹紙這個新品種。因為紙張技術提高,繪畫技術分為工筆畫和寫意畫兩個畫派。宋代的紙尺寸比以前大的多,有了丈二的巨紙,在原料上以皮紙為主,而麻紙和竹紙很少。

造紙技術在明代進入成熟階段,生產的紙張可以滿足書畫家的一切要求。加工紙有粉箋紙,蠟箋紙,撒金紙,印花紙。宣紙的生產逐漸突出,皮紙量少,竹紙轉向印書和練字,麻紙和藤紙消失。

清代宣紙製作水平達到最高峰,目前我們只能仿製繼承,不能超越。以後造紙的歷史轉成了機製紙。

??Fj2?b??(7


推薦閱讀: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