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辯的歷史】畢達哥拉斯學派
1、神秘的數
數,這是一個很神秘的東西。遙想原始人類生活場景,文明還沒誕生,理性還沒有舒展開來。由於數論邏輯體系沒有建立,早年的人類突然認識到數的存在。他們覺得十分神奇,進而神秘化數本身。
以中國的易學為例,《周易》講象數理占,這裡的數,就是將數神秘化後的產物。
比如在奇數、偶數上賦予神秘意義,就出現了奇數代表陽爻,偶數代表陰爻。由於早年人類的計算能力很不發達,他們只能用手指計算。手指只有十個指頭,所以十進位制就成為主流。
在十進位制下,
1、3、5、7、9和2、4、6、8、10,分別賦予含義,前者位陽數,後者為陰數。
陽數全部相加,是25。陰數全部相加是30。陰陽兩數相加是55。所以55這個數,號稱天地之數。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再比如,陽數的最大數是9。那麼9在中國文化中就有特殊含義,
說者謂七為少陽,八為少陰,其爻不變也。九為老陽,六為老陰,其爻皆變也。
9是老陽,7為少陽。
又因為,中國人相信中庸之道,所以取陰數中位的6,認為他是老陰。8是為少陰。
以乾卦為例,6個爻,都賦予一個數字。
其中,因為九五爻的爻辭為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後世,就把君王稱為九五之尊。
2、數為本原
畢達哥拉斯學派,在歷史除了哲學上的建樹,最重要的是數學上的貢獻。但是,此時並沒有系統的數學知識,畢達哥拉斯學派研究「數」,不是為了應用,而是為了神學和哲學。
畢達哥拉斯曾經留下一個悖論。
要了解這一點,就必須理解,畢達哥拉斯學派是什麼?
畢達哥拉斯學派他在歷史中跨度非常長,它是一個宗教組織。這樣一來,對於教義本身就有很多解釋(在哲學上,就留下了互相矛盾的說法)。
畢達哥拉斯早年師從泰勒斯,學習了幾何知識和數學知識,後來和奧菲斯教義混合,形成了他的畢達哥拉斯教團組織。
讓我們回到米利都三傑,米利都三傑提出用某種質料來探討宇宙的本原。結果總是有各種各樣的問題,解釋也是以想像為主。
而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思想,就更進一步了。畢達哥拉斯學派將自我的理性延展開來,所得到的邏輯體系,相較於某個具體質料,它更具完美和永恆。
我們知道,米利都學派認為,事物的變動是某一個質料演化引起的,而畢達哥拉斯學派思想就是將這個質料換成「數」。由於「數」的變動,導致外物變動。外物的本質就是「數」。換言之,畢達哥拉斯和米利都不同在於,畢達哥拉斯從事物本身的規定性,特別是「數」的規定性中找尋本原。
比如他們會把一些事物的可感屬性,異化為「數」的原因。
這就是「萬物皆數」的由來。
但是我們要注意,畢達哥拉斯學派不是唯心論,而是唯心論的先聲。這話怎麼理解?畢達哥拉斯學派還是把」數「理解成質料,也就是說跟米利都學派的質料是一致的。
但是,由於」數「是人類理性延展的產物,後世人還是將其歸為唯心論。
但是,很明顯把畢達哥拉斯學派歸為唯心主義是不合適的,最貼切的是,畢達哥拉斯學派預示著唯心主義的到來,他是米利都學派和愛利亞學派的橋樑。
我們簡要分析一下,畢達哥拉斯的學派的思想。但是注意,由於大量史料是後人轉述,不可避免把自己的思想灌注其中。並且,由於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存在時間非常長(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3世紀,將近八百年左右,但是我們探討是前期的思想,但是也足有兩百年左右),所以,學團的思想互相矛盾,同樣是無可避免的。
那麼畢達哥拉斯同樣要解決,抽象的「數」怎麼派生出外物的?
有這麼幾個步驟。
1、數的元素派生了數
他們認為在數的背後,還有支配數的本原。數的元素是奇數(有限)和偶數(無限),通過統一,產生合成的數,再逐步從合成的數中派生出圖形數。
這裡我們要知道,為什麼畢達哥拉斯學派將奇數是為有限。
可見,奇數產生的都是正方形,而偶數得到的是長方形。
並且,1、3、5、7,我們將其相加。可得
1+3=4(2的平方,兩個數相加)
1+3+5=9(3的平方,三個數相加)
他是規律的,也是有限的。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有限才是和諧的。無限只有被有限限制了,才能派生萬物。
2、圖形數是事物的本質規定
什麼是圖形數呢?畢達哥拉斯特別迷信4、10這兩個數字。
因為,
1=點,2=線,3=面,4=體
那麼1+2+3+4=10,所以他們很迷信這兩個數字。
那麼這樣就溝通了」數「和」幾何圖形「的聯繫。
數怎麼派生出幾何圖形呢?
有兩種說法,
其一、不連續點相加而成。比如,如同
這就為芝諾埋下了伏筆。
其二、點運動形成線,線運動形成面,面運動形成體
3、圖形變成可感事物
如果說點線面體可以變化,似乎還可以說的過去(其實很多哲學家對其斥之為荒謬),那麼圖形怎麼變成事物呢?
有這麼幾種可能(沒有資料可以確證,全靠後人猜測)
其一、不同的事物,背後的」數「,不一樣。比如人是一種」數「,馬是另一種」數「。
其二、」數的比例「構成不同事物。他們認為,宇宙的和諧全靠,數的比例和合度,只有在某個比例上,才能是和諧的。
據說,畢達哥拉斯有一天在街上閑逛,突然聽到鐵匠鋪的聲音,心有所悟。趕緊跑回家,彈琴,突然發現,音樂的和諧全靠不同」數「的組合,他將其擴大到整個宇宙,就形成這種思想。
到了畢達哥拉斯學派後期,數開始脫離物而存在。數作為一種永恆的邏輯形式,更符合探尋不變的本體。
3、宇宙觀
1、和諧的秩序
由於畢達哥拉斯持有,宇宙的秩序是依靠」數的比例「的思想,所以他提出了一套宇宙觀解釋宇宙。
他們認為,宇宙是一個有限、有序的和諧整體,天體在圓形軌道中運行。並且他們認為,天體由於自身大小、相互距離、運動速度不同,會產生不同音調,形成和諧的音樂。
這種音樂,人類是聽不到的。因為人類一出生就聽這種聲音,」久聞不知其臭「了。
2、天體系統
這是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的天體系統。
其中有幾個注意,
其一、中心不是地球也不是太陽,而是中心的火團。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中心這個位置是具有本原性的,」火「能夠溫暖地球,太陽只是反射這個火團的光熱。
其二、存在一個」對地「的天體,因為他們相信10這個數字,所以生造了一個天體,湊成10這個數字。
其三、地球是個球體。一般而言,在狩獵採集時期,一般持有的宇宙觀是天圓地方說,而到了農業社會,就必須改成地心說。地心說暗含著,地球是個球體。中國,同樣如此,東漢的張衡提出的渾天說,就是一個例證
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子中黃,孤居於天內,天大而地小。
其四、最外面的」無限的噓氣「,深受阿那克西米尼的」氣「學說的影響,他們認為這種無定形的」氣「作為虛空,才能使得數和幾何形式,能夠成立。噓氣能夠分離開事物,使得事物得以以不同形態展現出來。
4、辯證法
早期哲學家深受辯證法影響,畢達哥拉斯也不例外。畢達哥拉斯學團認為,整個宇宙的秩序受到十組對立的衝突和統一,從而派生萬物。
我們講,畢達哥拉斯認為,有限是主動的,無限是被動的。比如他們認為,由於奇數構成的圖形總是正方形,而偶數則是變動的,只能構成長方形。
有限是本原,而無限是輔助。幾乎旗幟鮮明地反對著阿那克西曼德的」無定形「的思想。
並且他們認為,存在物有三類。
其一、沒有任何聯繫的,比如,人和馬。
其二、對立的,比如善惡,好壞
其三、依存的,比如左右。即左的存在要依靠右的存在。
並且他們認為,事物的性質是有矛盾的主導方面決定的。即夏天,就是熱占多數,冬天,就是冷占多數。
5、靈魂學說
畢達哥拉斯學派由於他是個宗教團體,他就不可能不涉及到靈魂問題。
我們可以想見,他們的靈魂學說,他們認為靈魂是不朽的,可以獨立脫離肉體,輪迴。
當然這是早期的思想。後期發展出靈魂和諧論。
認為,靈魂是以肉體存在為前提,通過調和冷熱乾濕而存在,不能讓其綳得太緊,也不能過度鬆懈。就如同音樂的調音師一樣,如果肉體死亡了,靈魂也就是消散了。
6、第一次數學危機
什麼是第一次數學危機呢?
畢達哥拉斯相信,萬物皆數。但是這裡數指的是正整數,或者是整數和整數之比(也就是任何數字都能寫成一個比例形式)。這也符合當時人的認知。
但是有一天,畢達哥拉斯的一位學生,名叫希帕蘇斯(Hippasus,?ππασο? ? Μεταποντ?νο)。
這人有一天突然發現,有一個不和諧的聲音。就是
他怎麼發現的呢?
我們說過,畢達哥拉斯學派比較相信正方形,於是他畫了一個邊長為1的正方形,結果他一激動就畫出來正方形的對角線。
這樣就麻煩了,這個對角線長度是多少呢?
我們說過,幾何學和數學不是截然分立的,所以當時的古希臘人是通過幾何學來證明這個不存在的數。
假如,上面的正方形,面積為1。那麼下面的三角形面積為2(4個等腰三角形的面積)。
可是,有可能存在一個整數和整數之比,它的平方等於2嗎?
後人證明這個的時候,運用的是,近代才出現的代數學,很顯然這個證明方式,不可能被古希臘人所採用。
那麼希帕蘇斯可能的證明方式是怎麼樣的呢?
首先,他找出一個單位長度的線段。怎麼找?
如果有兩條不同長度的線段,那麼長的線段減去短的線段,總能找到一模一樣的長度的線段。(這是古希臘人的思想),本質上就是約分。
但是假如,永遠不可能截成一模一樣,那麼原有的假設破裂。
我們知道,BD的長度是個無理數,現在用BD-BC,通過圓規,可以得到。
得到了ED,以ED為邊長,繼續畫一個正方形。輪到,DF-ED,繼續用圓規畫出一個相同的長度。得到了另一個邊長,繼續畫出正方形。如此反覆,我們知道,都是用對角線減去邊長,永遠不可能窮盡。
那麼原有假設崩潰。
希帕蘇斯的命運是很悲慘的。
希帕索斯告訴了畢達哥拉斯這個發現,然後被畢達哥拉斯,推到海里淹死了。
7、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意義
畢達哥拉斯學派是第一個唯理論學派,即通過理性延展,所得到邏輯形式,將他視為本原。他們通過將數論邏輯,視作本原,是為唯心主義的先聲。
其後的哲學史,思脈越來越傾向於唯心化。他也是米利都學派和埃利亞學派的橋樑。
他影響了柏拉圖的」理念論「。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