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新起點:服務業革命開啟服務業文明
這是11月16日在江蘇企業信息化協會組織的微分享的內容。
江蘇省企業信息化協會的朋友,各位群友大家好,感謝江蘇省企業信息化協會能給我這個機會,給大家分享。今天分享的題目是:中國製造新起點:服務業革命開啟服務業文明。
很多圈內朋友都知道,我既研究物聯網,又研究智能製造,對供應鏈管理、備件管理、IT規劃都有涉獵。很多朋友都建議我專註一些,給自己貼一個明確的標籤。但後來我總結了一下,無論是物聯網,智能製造,供應鏈管理,備件管理,在我眼裡有共同的特點,既然有共同的特點,於是我就自己總結了理論,提出了服務業革命開啟服務業文明的理論。後來寫了一本書,本來書名就是服務業革命開啟服務業文明,後來因為這本書里介紹智能製造的內容多了一些,編輯建議書名前加上中國製造新起點。
服務業是下一波經濟的增長點
看一下Gartner製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與收入水平的曲線。
這個曲線可以看出來,國民收入水平在1萬美元以下的時候,製造業在國民經濟所在比重是持續增加的,當達到1萬美元這個水平的時候,製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開始下降。
這個曲線說明在生產力不夠發達的時候,生產力水平不能滿足人類的需求,所以製造業是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者。
而生產力水平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供給與需求將接近平衡,那麼製造業將維持一個相對穩定水平。而國民經濟的增長將會產生新的增長點,那麼製造業在國民經濟的比重將會持續下降。(總量增長,而製造業總量一定)。
而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是服務業。
製造行業內服務相關的收入也在增長
生產性服務業也在不斷增長
我將工業分為三類:原燃料行業、設備製造企業,終端消費品。
三個行業的痛點不同,智能製造的方向也不同,但在智能製造的過程中,服務所佔的比重都在增加。
原燃料行業,現在B2B交易平台比較流行,而在交易平台會衍生出金融服務行業,交易平台、金融服務都是生產性服務行業。
設備製造企業最典型的是重型機械行業,是物聯網技術應用較早的行業,通過物聯網技術,可以實現機械設備的定位、和運行傳輸設備數據。通過遠程數據可以診斷故障,改變售後服務體系。
而設備定位系統,可以讓機械設備生產企業的商業模式,由賣產品,變成租賃產品,而租賃是一種服務。在設備租賃的過程中,設備通過租賃拉長了產品的回款周期,所以就需要有金融公司參與,從而出現了融資租賃行業,擴大了生產性服務的範圍。
現在也有機床廠,將銷售設備轉變為租賃設備。
而終端消費品行業,最典型的轉變方向是C2M的模式,個性化定製方向中,未來的瓶頸在於產品的設計,而產品設計屬於服務行業。
今年阿里研究院院長曾鳴提出的S2b模式,小b企業提供的是個性化的服務,大的供應鏈平台是將服務提供給大量的小b企業。S2b模式是典型的企業向服務轉型。
可見製造業內部,與服務相關的比重在增加;而服務業也是經濟新的增長點。
製造業內的管理都具備服務的屬性
管理理論很早就有,但只有在流水線發明之後,在企業內出現了社會分工,對不同崗位的人員高效管理才形成了企業管理學科。
但管理人員是不直接參与生產,但管理人員為生產服務,其特點與服務特點類似。
比如現在大部分製造企業最缺的是好的車間主任(能做好生產排程的人)。生產排程做的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企業的效率。
服務行業面臨工作時間矛盾:
服務行業是通過人和時間提供服務的。人類工作時間將會衍生出新的矛盾。
當生產力足夠發達,供給能力接近需求水平的時候,生產力再進步,不是供給的大規模增加,而是將人更多的生產時間從生產中解放出來,所以我們看到發達國家的工作時間在不斷的減少。
越是優秀的人,其單位時間創造價值越大,就可以越多的從工作時間中解放出來。
但越是優秀的人,工作越離不開,卻無法從工作時間中解放出來。
西方國家醫生都是最優秀的人才,醫學院的錄取分數是最高的,這些優秀人才需要從工作時間中解放出來,但醫療行業需要24小時服務。
今年去德國漢諾威工業展期間,導遊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天導遊生病了,實在堅持不住了,就跑到醫院去,但到了醫院的時候,正好趕上午休時間,醫生都休息了,沒有醫生工作,於是導遊只好無奈的在醫院難受的等醫生工作。
而在這個過程中,一個受了外傷人來到醫院,哪怕腳上還留著血,他仍然需要等待。
如果這個時候來一個有生命危險的病人,會怎樣?醫生從工作時間解放出來是不能滿足醫療需求的,醫療是需要24小時服務的,醫生的工作時間與需要24小時即時服務之間是有矛盾的。
設備MRO行業也面臨同樣的問題:設備的維修人員就是機器設備的醫生。很多重要的設備,價值非常大,停止一個小時會影響到100萬的經濟收入,而這樣的設備通常維修技能要求高,能維修的專家可能只有一個人,當這樣的設備發生故障的時候,哪怕這個維修專家在度假,也要趕回來工作。
所以越是優秀的人越應該從工作時間中解放出來,但越是優秀的人工作越離不開。這是一個主要矛盾。
第二個矛盾:數據的所有權與設備的所有權不一致。
現在設備製造企業,將設備聯網,而聯網之後獲得設備的使用數據。
而聯網設備有些是租賃出去的,這些設備的所有權就是設備製造商的,這個沒有問題。
但如果設備是銷售出去的,設備的所有權是設備使用企業,但設備的數據卻搜集到了設備製造商這裡。設備使用企業擁有設備的所有權,但上面的數據卻是設備製造商擁有所有權,這裡面臨一個難題。
所以現在物聯網的發展,已經改變了商業模式,但物聯網的發展還只是開始,未來會在商業規則方面全面變更,規則的變化與技術的變化相互迭代,促進發展。未來的商業規則會徹底顛覆,會是與工業文明的規則完全不同,將對社會、經濟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
未來商業的特點:
1、設備聯網
2、數據通過聯網匯聚在一個平台上
3、利用平台上數據形成智能,創造價值
4、在平台上形成生態
5、向服務轉型。
設備聯網是通過感測器收集數據,設備的數據比較客觀。
而匯聚到的平台,就是今年流行的物聯網平台,更具體的是物聯網PaaS平台。這個PaaS平台是智能的載體,而智能以服務的形式為人賦能,將解放人的腦力勞動。
所以我將物聯網引發的這輪革命對社會的影響,等同於工業革命對社會的影響。
工業革命開啟的是機器解放人類體力勞動的文明;
而這輪革命開啟的是機器解放人類腦力勞動的文明。
這一輪的革命,不應該是工業革命內的革命(第四次工業革命);而應該是等同於工業革命的一次革命。
我將工業4.0理論中,工業3.0作為下一次革命的開始;將工業4.0作為下一次革命的普及。
我根據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類比,工業是第二產業,服務業是第三產業,那麼未來經濟增長點將在第三產業,也就是服務業。所以我將這輪革命定義為服務業革命。
工業革命是人類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的過渡;
而服務業革命是人類從工業文明向服務業文明的過渡。
服務業革命與工業革命的比較
分工使得勞動生產力提高,即提高了勞動的熟練程度、技巧和判斷力。
有了分工以後,同等數量的勞動者就能完成比過去多得多的工作量。這是因為:
l 第一,勞動者熟練程度的提高,必定增加他所能完成的工作量。因為分工使勞動者終生局限於一種單純操作,從而大大增進自己的熟練程度。
l 第二,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一般要浪費一些時間,實際上因節約時間而得到的利益,比表面看起來要大得多。
l 第三,機械能夠簡化勞動,而那些機械的發明,看來也是因為分工。分工使人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到一種簡單事物上,從而更有可能發現一些比較容易和便利的方法來完成他們各自的工作。
(一)工業1.0:實現工匠與工人的分工
工業革命有兩個先決條件:技術進步和需求驅動。而在英國工業革命前,這兩方面都有了豐富的積累:
l 手工業的蓬勃發展培養了大批富有實踐經驗的熟練工人,為機器的發明和應用創造了條件;自然科學的發展及其成就,特別是牛頓的力學和數學,為機器的產生奠定了科學理論基礎。
l 蓬勃發展的手工業,積累了豐富的生產技術知識,增加了產量,但仍然無法滿足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於是一場生產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
在這兩個先決條件下,有了紡織設備的一系列改進,在紡織設備的改進過程中逐步實現了手工業向工業的轉變。當手工業轉變為工業之後,就實現了人類工業和農業的分工。而在手工業內則實現了工人與工匠的分工:使用紡織設備的操作工人與提供紡織設備、維修紡織設備的工匠。
從這個維度繼續演進,形成了現在的生產工廠與設備供應商兩類廠商,設備供應商為生產工廠廠商提供生產工具。
(二)工業2.0:開啟管理革命,實現操作工與管理層的分工
工業2.0從英國轉移到美國,在美國實現了管理革命。
為什麼會出現管理科學呢?其根本原因是在生產工廠內出現了分工,隨著流水線生產的發明,不同的工人在流水線上完成不同的任務,這些工人協同完成生產線上複雜的工作,所以工人有了不同的工作角色,而為了提升效率,必須有效管理不同角色的工人,這樣就出現了管理層。
雖然第二次工業革命是以電力驅動為標誌,但我認為福特的流水線更具有代表意義。但其結果是實現了管理與工人的分工,出現了管理層。而管理層出現之後,對管理技能的提升又有了新需求,隨後出現了管理科學。
因此,工業2.0實現了工廠內的分工,並出現了管理層。
(三)工業3.0:出現了管理工具,實現了管理層與管理諮詢、管理軟體工具的分工
當工廠出現管理層之後,管理水平就決定了工廠的效率,所以錢德勒指出:「企業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經理和組織之間的競爭,一家公司的成功主要取決於其管理層級的質量」,正是因為管理水平決定了企業的效率,所以一些擁有成功經驗的管理企業,將他們的經驗總結出來之後,開始推廣他們的經驗,就出現了管理諮詢機構。
而管理諮詢機構將他們的經驗固化到工具上,就形成了管理軟體,如SAP、Oracle等就成為非常實用的管理工具。隨著這些工具的成熟,伴隨著這些管理工具又形成了服務業態:這個服務業態既包含與企業管理相關的企業服務商,還包括營銷、戰略、互聯網等一系列的企業服務商。
從工業革命到工業3.0的變革歷史中,可以發現在工業2.0之後,就出現了管理層與操作員的分工。而管理層的水平參差不齊,若能提高管理層水平將會極大提高生產效率,所以從工業3.0開始出現管理工具,並開始出現了管理諮詢服務的社會分工。工業革命的開始是工具開始應用於生產,以便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過程中因為人的因素影響而造成的不確定性。
工業革命開始的社會分工,在工業2.0開始普及,並開始影響全社會。工業3.0開始的管理分工,將在下一次革命時開始普及,並影響全社會,所以筆者將工業2.0定義為工業革命的普及,而將現在定義的工業3.0定義為服務業革命的開始,現在提到的工業4.0階段可定義為服務業文明的開始普及。
服務業文明、工業文明與農業文明的比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