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瞬是多少秒
Disclaimer:正文部分是對 Mozilla Photon Design System 的 Design for Performance 一章的摘要翻譯。
印度佛經里記載:「二十念名一瞬頃。二十瞬名一彈指。二十彈指名一羅豫。二十羅豫名一須臾。日極長時有十八須臾,夜極短時有十二須臾。夜極長時有十八須臾,日極短時有十二須臾。」這裡的念就是剎那。所以24小時等於30須臾,1.2萬彈指,24萬瞬間,480萬剎那。一剎那等於0.018秒,一瞬間等於0.36秒。
Mozilla 說,不,瞬間小於0.1秒。
Firefox 的大招:Firefox 57 or Quantum 是最近互聯網推圈最火熱的話題,大概沒有之一。賣點在於載入速度奇快無比所以給它起了個別名叫 Quantum(量子),這當中的邏輯其實我也沒有太明白。與此同時,Mozilla 團隊發布了基於 Quantum 的 HCI Guideline,Photon Design System。Photon 這個名字給瀏覽器用可能更適合一點,光子(Photon)是光的基本粒子,沒有質量,在真空中以宇宙最快速度即光速運行。而量子作為一種單位,拿來命名設計準則倒是正好。
好像扯遠了。
正因為是強調唯快不破的 Firefox,PDS(Photon Design System )將對性能的定義獨立成一章 Design for Performance,但其實也不是什麼新概念;基本就是全盤復用「Designing and Engineering Time: The Psychology of Time Perception in Software」 一書中響應度(Responsiveness)的概念。
設想這樣一個場景:你去銀行辦理業務,一共有兩個隊列;左邊隊列人很多,大概有30個,銀行櫃員平均需要一分鐘來處理每個人的業務,右邊隊列人很少,只有一個,但業務複雜,大概要花三十分鐘。
你選擇哪個隊列?
The perception of performance is largely determined by four factors: Duration, Responsiveness, Fluency and Tolerance.
用戶對性能的感知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四個因素:持續時間,響應度,流暢度和忍耐度。
持續時間
持續時間是任務完成所需的真實時長。
用戶的操作反饋應該是在瞬間(0.1s)完成的;比如用戶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資料,輸入字元的瞬間,搜索框即被激活並高亮。即刻(0.5~1s)後返回簡單問詢的結果,比如關鍵詞聯想。關鍵詞全部輸入完畢後點擊搜索,用戶應該可以在持續(2~5s)時間內得到搜索結果。
響應度
響應度是系統在給予用戶操作反饋前的用戶感知到的時長。
物理世界中人和事物之間的互動響應度基本都是即時的;你踢到球的瞬間球就動了。這是用戶對於響應度的基準線。
下圖 Popup 中的內容可能需要花更多時間來載入完畢,但 Popup 元素本身應該在用戶點擊上圖按鈕的瞬間就出現。這是好的響應度。
流暢度
流暢度是用戶感知到的任務完成過程的流暢程度。
在一開始描述的銀行排隊場景中,流暢度即是你感受到的隊列行進的順利程度;左列雖然人很多,但辦理速度很快,肉眼可見隊列在不斷縮短,等待的痛苦可以忍受。而右列在排隊的雖然只有一個人,但很長時間裡都沒有動靜。兩列的真實等待時間總長都是三十分鐘,但心理感知上的時間並不相等。
忍耐度
忍耐度是用戶對任務完成所需時長的預期以及在何時他們會選擇終止行程的度量。
長短快慢都是相對的概念,有參照物才有比較。任務完成快慢的一個參照物是用戶的預期。打開一個常用網站(比如谷歌搜索)大概需要幾秒,基於不同的網路情況,每個用戶有自己的一個區間,超過這個數值,那就是慢。對於一個新的網站,用戶會願意多等一會,但也是有忍耐上限的。盡量不要打破用戶的預期,如果發生了,最好給到合理的解釋。
Reference:
- 剎那,https://zh.wikipedia.org/zh-hk/%E5%88%B9%E9%82%A3?
- Design for Performance. (n.d.). Retrieved Nov 16, 2017, from Photon Design System
- Responsiveness Based on User Expectancy. (n.d.). Retrieved Nov 16, 2017, from Designing and Engineering Time
推薦閱讀:
※首發 | 這 5 個關於用戶體驗設計的觀念,都不是正確的 #037
※iOS11優化之路(一)-低電量提醒
※你的輪播圖還在用小圓點?
TAG:用戶體驗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