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在白駝山中(一)

庫克船長的奮進號於十八世紀登陸紐西蘭,在他發現這座人間凈土後,一批又一批的歐洲移民踏上了這塊未開墾的處女地,之後的五十年間,歐洲移民與紐西蘭毛利部落的關係日漸緊張,地方衝突日益升級。為了反抗殖民擴張,追求平等的生存權利,毛利人民與歐洲移民的武裝部隊進行了大大小小無數次戰爭,其間一些重要的戰役以各種形式被記載了下來,後人將他們寫入了紐西蘭歷史,白駝山(Battle Hill)戰役,就是其中之一。

讓時光倒流至1846年八月中旬的惠靈頓,寒風卷著樹葉一陣陣刮過白駝山谷,刺骨的陰雨打在冰冷的毛瑟槍管上滴答作響。高處的山脊上,一位年輕的毛利酋長立於一座巨石之上,他身著獸皮戰衣,肩上披了一件英國軍服,那是他在反掃蕩突圍時繳獲的戰利品。年輕酋長手執象徵著地位的傳統武器梅麟(Mere),俯視著擺開陣形的歐洲士兵,他目露凶光卻又鎮定異常,就好像一頭被包圍的雄獅傲視著群狼。

這是入冬後歐洲移民軍對惠靈頓北部展開的最後一波掃蕩,為了儲備過冬的糧草和肉蛋副食品,軍隊從五月份就開始集結,之後在海岸線和山林中拉網掃蕩,惠靈頓周邊的幾個部落都沒有倖免,但令移民軍沒有想到的是,他們在白駝山地區遭到了當地部落 Ngāti Toa堅決的抵抗。白駝山位於哈特山谷和瑪納海岸線之間,一直都是部落靠山吃山,下水吃水的好所在,族人們即是漁民也是山民,他們下海有著好水性,上山有著好腳力,Ngāti Toa男孩兒就是這樣一代代長大,成為保護部族的勇士。部落在沿海和山谷中均設有營地,原本用於應對自然災害,如海嘯或山體滑坡時,能夠迅速逃離並重新紮營。在戰爭年月,這些營地便成了合理的防禦措施,兩邊首尾相接,各立哨所和警戒線,在對移民軍的反掃蕩戰鬥中,部落族人和戰士們利用地形前後呼應,讓移民軍兩線作戰,吃盡了苦頭。

寬廣的瑪納海岸線,富饒的白駝山,本是上天賜予部落的衣食父母,而現在海的女兒,大山的子孫,卻被迫拿起武器,與侵略者周旋於其中。在老酋長的帶領下,部落於移民軍搶灘瑪納海岸時,對其進行了多次反衝鋒,幾次將敵人打回到海上去。碰了釘子的敵人不甘心,調來了騎兵部隊,瑪納海灘寬廣且無遮攔,敵人的毛瑟槍和騎兵佔據了絕對優勢,部落損失慘重。老酋長在掩護族人撤退進山時,不幸中槍,最終傷重不治。年輕的Te Rangihaeata(以下簡稱T)接過父親手中的梅麟,率領著所剩不多的部落勇士,繼續與敵人周旋於白駝山谷,在丟失了海岸陣線後,這裡就成了他們殺敵的好戰場。白駝山迷宮般陡峭的山路,使敵人的騎兵徹底癱瘓,茂密的樹林更讓毛瑟槍失去了優勢,T正是看清了敵人的弱點,避其鋒芒,將敵人的大部隊引入了白駝山,準備在這裡為老酋長報仇雪恨。

眼見移民軍已經做好了攻山的部署,T抹去臉上的雨水,揚起手中的梅麟仰天長嘯一聲,只見他身後的樹林沙沙作響幾聲,轉眼間跳出十幾個背著弓箭的毛利戰士,他們個個魁梧精壯,有幾個人肩上還扛著繳獲的毛瑟槍。戰士們簇擁在T所站的巨石腳下,瞪著血紅的眼睛望著山下,從海邊撤退後,他們已經幾天幾夜沒有好好休息了,但是只要T一聲令下,他們依然會向雄鷹一樣衝下山和敵人拼個你死我活,因為山下那些藍眼睛魔鬼霸佔了他們土地,搶走了他們的牛羊,並且殺害了他們敬重的老酋長。

「嚦~~嚦~~」,一隻海鷹掠過白駝山谷,在雨中發出凄厲的尖叫,T仰頭看了一眼雄鷹,將揚起的梅麟斜刺里劈下,得到指令的毛利戰士如同林中野猴一般,眨眼就消失在身後的山林里,並未發起衝鋒。現在山脊上又只剩下了T一個人,他微微歪了一下頭,臉上悄然閃過一絲詭異的冷笑,而後將梅麟束回腰間,緊了緊肩上的英軍制服,不慌不忙地跳下巨石,也閃進了茫茫的白駝山中。。。。

(未完待續)

封面:白駝山戰役 (Alexander Turnbull Library)

瑪納島以及海岸線(Mana Island by Michael Jordanoff)

年輕的酋長Te Rangihaeata (By Heaphy, Charles 1820-1881 [Public domain])

毛利傳統武器 - 梅麟(Mere)

推薦閱讀:

TAG:原創 | 歷史 | 文學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