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紅樓夢<評論>》(一)
(前言:美學原理的作業,老師非讓寫一千字以內,所以很短,很多材料引用的都是省略號,如果閑下來了後期會補充。)
(參考書目:王國維《紅樓夢<評論>》、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現的世界》)
(因為是日常小作業,所以沒有懶得找論文參考啥的,本文也沒有啥學術價值,大部分都是原文翻譯,而且由於老師不讓超過一千字,很多點都沒有談到。有機會補充)
《紅樓夢<評論>》讀書筆記(有刪減)
正如葉嘉瑩先生所言「王國維是中國第一位引用西方理論批判中國固有文學的人物」。
王國維通過「欲、生活、痛苦」形成其悲劇哲學的基礎,融合老莊與叔本華的思想,構建一種「優美、壯美、眩惑」的美學觀,通過闡發《紅樓夢》精神之「解脫」說,突出了經由悲劇所代表的藝術或審美的人生解救功能。
開篇,王國維將老莊思想與叔本華的悲劇相結合,認為『憂患與勞苦』貫穿人的生命(類似於叔本華所強調的「生存本身是罪」)。生活之本質在於「欲」,慾望卻總是不能滿足,便產生了痛苦。而慾望總是接連不斷,故痛苦也不可擺脫。故人生「如鐘錶之擺」在痛苦與倦厭中循環。慾望是產生痛苦的來源但同時也是擺脫解脫痛苦的途徑,生活不可避免痛苦,為了緩解痛苦便追尋慾望,慾望又引發出痛苦。故「欲、生活、痛苦」是王國維悲劇概念的基礎。在這個循環中,只有一種方式可以暫時性的使人超然於利害關係——「忘物我之關係」。
在一種類似於「無我」的狀態里(有點類似人間詞話中的無我之境),感受到一種內心的寧靜,藝術所獲得平和,(類似於叔本華:「生活本身、意志、存在本身,是一種持續的痛苦,它部分是可悲的.......當它只是作為表象、單純被觀照,或被藝術再現出來,就擺脫了痛苦。)通過「優美與壯美」從而獲得暫時的解脫。
王國維提出了「優美」「壯美」「眩惑」三個概念,用自己的概念闡述了康德美學中關於崇高和美的部分。(但是又有區別)他將「眩惑」與前兩者對立。「吾人慾以眩惑之快樂.....而又增之」眩惑一詞在這裡類似於曹公批判紈絝子弟風月筆墨淫穢污臭的藝術上的丑。故紅樓夢是「壯美之部分,較多於優美之部分,而眩惑之原始殆絕焉」(但是實際上這種眩惑多少也是存在的)「寶玉和黛玉最後相見一節」為壯美之例。其優美狀美之分又與其模仿叔本華所劃分的三種悲劇息息相關。
王國維認為,紅樓夢是「於一切喜劇相反,徹頭徹尾之悲劇也」並提出了悲劇內部的三種劃分,將《紅樓夢》歸為其第三類中「由於劇中人物之位置及關係而不得不然者....各加以力各部任其咎」並與中國古代戲劇相對比,證明了紅樓夢是超越「極惡」「盲目」(前兩種模式)而是因為其內在的一種無法規避的宿命所造成『逼之不得不如是』的結果。這種『人生之所固有之故』才是人生最大之不幸。在人生的不幸中,人們又有不斷的尋求解脫,而解脫又可以分為「觀他人之痛苦」與「自己之痛苦」之別,「由於痛苦之閱歷」與「由於痛苦之知識」之別。眾人中唯有寶玉,因非閱歷之痛,而洞察宇宙人生本質,知生活與痛苦不可分,欲解脫,但解脫的道路中,慾望卻此起彼伏時時抗爭,從而『如夢幻泡影』,宛若太虛幻境,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王國維借亞里士多德的「凈化說」來闡釋他自己的「洗滌」,借叔本華的悲劇來說明「示人生之真相,又示解脫之不可已」這一悲劇效果。王國維接受西方思想,並將其與中國傳統思想有機融合,為紅學,美學等各個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貢獻。
Ps.但是個人還是不太贊同「玉」即「原罪」之說,因為中國人自古之來的樂感文化,其罪感文化在此運用未免牽強。不太容易理解。
(括弧里的其實都可以詳細論證延伸,感覺很有意思的樣子~先存個,以後再補)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