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媒體上曬論文,會帶來更高的引用嗎?

隨著每天有如此多的研究發表,傳統的傳播體系已無法保證科學家的工作會找到足夠多的受眾。讓研究更容易被發現,同時幫助科學家因他們所做的工作而獲得聲望,並利用其工作取得更大成就,這是目前科學傳播中最迫切的問題之一。調查顯示,科學家使用社交媒體參與外延活動可以接觸大量多樣化的受眾,他們也很享受在推文中的輕鬆溝通和便捷訪問方式。但是,參與這類外延活動對科學家個人有什麼影響。目前,這些影響還難以量化,因為許多是間接或是延遲的影響。

來源:Deep Sea News

科學家用社交媒體做什麼

據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AAAS)全球科學新聞服務平台EurekAlert!調查報告發現,部分科學家把社交媒體當作論壇,直接與公眾和媒體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另一些科學家則是將它視為在學術圈內分享交流同行評議、文獻,以及更新發布最新研究成果的工具。

許多年輕科學家偏向於在社交媒體展示語言通俗易懂的概要,這一點尤其有用。這些概要使他們的文章到達更廣泛的受眾。比如,相較於已經發表的摘要,某個癌症患者的家人和朋友或許能從簡單的描述中更好地理解一項相關研究的背景和意義。通俗易懂的語言也讓他們更容易通過一般的關鍵詞搜索尋找研究論文。同樣的,這些科學家認為高關注度可能會為自己的研究贏得政策制定者和資源管理者更多的注意。

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科學研究傳播負責人Matt Shipman表示,成為公共關係方面的專家並非研究人員的本職,而這正是高校擁有新聞辦公室的原因所在。不過,他建議科學家還是要想辦法讓別人知道自己的成果。如果,科學家成為了更好的講故事的人,社交媒體當然會幫助你找到聆聽故事的受眾。

與此同時,遠離社交媒體的科學家也不在少數。他們認為,研究型大學系統應該通過資助和發表論文來指導研究生產力,而不是通過其他手段,其中也包括社交媒體活動。同時,社交媒體自身的缺點和對其產生的誤解也導致部分科學家的有限使用,這可以通過科學家所在機構的專業培訓,或者更明確的部門間社交媒體使用政策來改善現狀。

社交媒體對科學家有什麼影響

毫無疑問,在社交媒體的科學交流會提高研究的曝光度,同時也讓科學家為更多人所知,但是,這最終會導致論文被引用數增加嗎?就社交媒體推廣或總體外延活動而言,其對科研論文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是非量化的。一項發表在涵蓋所有生命科學領域的全球開放獲取期刊F1000Research上的研究顯示,在線活動與論文未來被引用數之間存在弱相關性。

研究數據顯示,在社交媒體上被提及與未來被引用數之間的弱相關性表明,在線活動可能會預測或推動傳統的學術「影響力」指標。在線活動還可以促進學術研究,提高學術或其他方面的參與度,豐富文章的觀點。因此,此類在線活動有可能作為對未來的論文引用數的一種補充和提高,並且將越來越多地被研究機構和研究資助者用來衡量其支持的研究所獲得的關注度。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的結論是「相關性」而非「因果性」。社交網路上提及研究論文的活動可能作為該文章未來學術影響力的初步的快速指標,對於發表在專業性更高的期刊上的文章尤其如此。但這一相關性研究很難證明在線活動和未來引用數之間存在著因果聯繫。這個問題目前未有定論,而且在人們設計出對二者的因果性的測試方法之前,都不會有定論。

花點兒時間在社交媒體上推廣工作也無妨

關於花多少時間在社交媒體上推廣其工作,每位科學家都有自己的選擇。不過,ScholarNext諮詢公司的創始人Greg Tananbaum認為,對自我推廣的明智利用會提升顯示度,並且能為實驗室吸引有才華的研究生和博士後。然而,科學家不能簡單地利用社交媒體,然後便期望產生重要影響。「和任何其他關係一樣,建立並維繫一個在線網路需要時間、精力和技巧。

對於那些可能對社交媒體的廣度感到後怕的科學家,在美國和世界各地為科學家舉行關於社交媒體研討會的Williams提出了簡單的建議:選擇兩三家社交媒體平台,花點時間創建相關信息,然後每個禮拜或每個月用兩個小時更新它們。如果沒有別的辦法,就在LinkedIn上建立檔案,認領一個ORCID賬號並且進行更新,然後記錄Publons網站上的同行評議活動。

Williams還算了一筆賬,一篇研究論文本身是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獲得的最終產品。它至少要花費上千個小時的研究、數據分析、論文撰寫和同行評議。「難道科研人員不願意拿出至少百分之一的時間來讓論文信息擴散到更多的受眾那裡」?

更多原創科學資訊請點擊:ChemBeanGo-化學信息和科研用化學品的檢索,發布和交易平台

推薦閱讀:

TAG:科學家 | 社交媒體 | 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