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本質

全球化發展日益深入和廣泛的今天,東學西漸、西學東漸的東西方文明衝突、融合大勢不可阻擋。跨國婚姻、跨國旅遊、跨國培訓、跨國上學、跨國工作等等早已司空見慣。地球村在高度發達交通與通訊技術的支撐下已由概念逐步走向現實。

在這種宏大的歷史發展潮流下,人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進而影響到以往很多傳統的制度安排。

婚姻作為一種發端於簡單經濟模式下繁衍生息、互助發展的基礎制度安排,也概莫能外地受到了衝擊和影響。

首先,當下高度發達的交通、通訊為人類在地球上的加速流動提供了便利,一如1萬年前人類進入農業社會之前採集、狩獵的游牧流動式生活。高度流動是二者的共同點。

這個共同點也在事實上動搖了傳統婚姻追求穩定、陪伴和隨時隨地互幫互助、繁衍生息的內在要求。

高流動帶來的食物匱乏、不安定等因素使得採集狩獵的古人類人口規模始終徘徊不前、增長緩慢,也同樣使得當下的人們在快節奏工作生活中因為親密溝通的缺乏、互助的遲滯和發展壓力等因素迎來了一個從未有過的「高離婚率」時代。

高流動性與高離婚率在此有了正向關聯。

如果你覺得這種關聯還不夠深刻,那麼伴隨女權主義興起和發展,人口高流動性導致女性交際面擴大、經濟獨立等對女性婚姻自主能力的強化,也許會改變你的看法。

這些客觀情況,讓女性在婚姻安排中的地位由被動轉變為主動、為女性尋找更加合適的伴侶創造前所未有社會條件,使得婚姻不再是單向的男選女,而是雙向的男女互選。婚姻模式本身就複雜化了,出現了更多的變數和內部結構性變革。

而這恰好是觀察時下婚姻這個社會制度安排的一個基本出發點、切入點。

這種制度安排下,婚姻雙方同心同德就是最堅固的堡壘和陣地,是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的穩壓器,是一個人獲取身心發展能量的大本營;反之則是最脆弱的同盟,無法發揮出家庭組織生產、傳宗接代的基本功能,無法成為人們發展成長的根基和港灣,甚至走向反面。

很多人在婚姻中無法得到快樂、無法汲取營養,感到痛苦,甚至覺得婚姻是愛情墳墓的說法是對的,其實都是源於找錯了人,在現有婚姻制度安排下建立了一個十分脆弱的同盟關係。

當這種脆弱的關係無法延續下去的時候,就會如同公司破產一樣碎裂開來以「離婚」收場。

此時探討什麼導致高流動性產生的問題就有些意思了。

高流動性不僅僅是交通、通訊基礎設施的發達造成的,那只是外部條件,真正值得關注的是那些能夠觸碰到人心、改變人心的事物,比如聽起來很空的文化文明、以為只與賺錢有關的市場。

東西方文明碰撞交融的全球化大趨勢下,伴隨資本主義的繁榮、各國發展經濟改善生活的渴望,西方文化通過各類規則、社會活動和交往、文化大餐比如好萊塢影視、快餐與商務文化等等,輕鬆滲透到了各個國家。

這其中就有對婚姻影響最大的「契約精神」和市場經濟的個人主義。

契約源於法治,講的是規則、誠信,最常見於各種合同、協議。市場經濟講究理性經濟人假設、崇尚個人主義。前者培養契約意識和做派,後者讓人們越來越多地考慮自己這個微觀而不是家庭、集體這個宏觀。

這與宗法制、家長制的傳統集體主義思維下的層級安排,出現了明顯的深層衝突,使得社會上在某個時期、階段出現了市場人、宗法人、半市場半宗法人三個品種。

市場人追求的理想婚姻,其實已不再是國人心目中簡單的互助、繁衍生息的制度安排了,而成為一種可能有著各種算計的市場化交易——夫妻關係在婚姻期間嚴格遵守合同條款、講誠信,違約方將會受到懲處。雙方共享利益共擔風險關係的維護、破產、財產分割等均由國家提供的《婚姻法》及法律背後的國家暴力機構法庭、警察、監獄等來予以保障和維護。

但這對於時下城鄉統籌大業尚未完成的國家而言,並不是全部。

高度市場化的人群大多是生活於城市的,尤其大城市居多,使得大城市的離婚率不斷高企;市場化程度不高的人大多是生活於經濟不發達地區或鄉村的,儘管婚姻雙方還存在彩禮厚薄的爭執,但傳宗接代、互助幫扶、白頭偕老的傳統觀念還未完全消失,主動交易的市場化婚姻思維還未建立。市場經濟發展幾十年之後,絕對的宗法人雖未消失但絕非主流,更多的人以半市場半宗法的狀態存在於城鄉之間。

如果一個高度市場化氛圍中的人與鄉土氣息濃厚的人相遇,談婚論嫁,在思維模式上就會產生不可言喻的衝突,很可能會出現雞同鴨講的詭異局面。市場化的人覺得對方老套、不開化,鄉土氣息濃厚的人則覺得好像在和對方談宗買賣有些不適應。二者的三觀,此時就會發生衝突。

衝突的實質在於市場化思維與非市場化思維的衝突,也是現代與傳統的衝突。

而,如果一個市場人與一個半宗法半市場的人相遇,談婚論嫁,上面的衝突則會淡化不少;如果這樣的兩個人結婚了,時日一久,半宗法半市場的折中或者說中庸思維可能會在這個家庭中成為主流。畢竟,國內大多數人接受的教育、日常的交往中還有大量的傳統習俗習慣、禮儀,純粹的市場人也是罕見的物種。

近些年來國家倡導的家風家規建設,從這個角度看,其實就是想在發展市場經濟的同時,弱化家庭內部的市場思維,讓家庭以一個對外市場、對內宗法的半市場半宗法狀態「穩定」存在,成為國家長治久安、振興經濟的基本社會單元。

此時,婚姻的政治經濟屬性表現了出來。

如果考慮到資本通過市場、市場主體把單個的人作為一種生產要素予以洗禮、安排帶來的強大操控能力,市場人婚姻的易破裂體質也就不難理解了,而領導們掛在口頭的「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裡」這句話的來源也就清晰了。

當自己的人被別人的資本通過市場機制裹挾走之後,自己的社會秩序穩壓器家庭勢必在這種變化中進入激烈摩擦、重組期,一來激發社會矛盾,二來影響經濟效率引發吃飯、就業等諸多問題,導致自己經濟發展受到他人干涉、自己的飯碗裡面沒有飯等現象出現。

在這種情況下,強化家庭內部的宗法凝聚力,建設半市場半宗法的家庭成為一種時代的選擇和嘗試。

身處時代洪流中的我們,沒有太多選擇,只能順勢而為地去尋找另一半了。

找個孝順的、講誠信的、能傳宗接代不給你帶綠帽的、能陪伴溝通的,成為現代婚姻理性化的要求標準,就是半市場半宗法家庭建設中「宗法」的體現。有了這些基礎,家庭市場化的體現就簡單了,只要努力、只要與時俱進的學習,夫妻雙方用勤勞的雙手還是能端好手中碗,吃好碗中飯,成家立業、買房買車的。即使有些衝突,一來有家庭宗法觀念的牽制,二來有子女充當調味劑和潤滑劑,最後都只是夫妻床頭吵架床尾和私密故事,不足為外人道的。

觀察很多家庭婚姻,太注重宗法的家庭、太注重市場化的家庭,往往是矛盾比較多、衝突比較大的家庭,宗法、市場勾兌、安排的比較好的家庭往往會更和睦一些、內耗小一些、發展可持續一些。

如果把宗法這個傳統、市場化這個新元素看作陰陽魚中黑與白,夫妻雙方看作白中有黑、黑中有白的陽魚、陰魚,完美的婚姻大抵如此了——陰陽相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睦相處、各成方圓。

此時想一想,婚姻的本質這個問題,也許很多人會釋然的。

原來如此。

(完結)

封面圖片授權基於CC0協議。


推薦閱讀:

為什麼市場經濟發源於西方歐美國家而不是東方的中國?

TAG:婚姻 | 宗法 | 市場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