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智慧社會演進機理及特徵研究——筆記

在11月10日舉辦的中國物聯網大會上,中國電子學會研究諮詢中心主任、中國科協智能社會研究所所長助理李頲從智慧社會維度,研究物聯網對社會的影響,其演講《智慧社會演進機理及特徵研究》的很多方面,筆者也曾經思考過,結論有很多方面是一致的,但對於變革階段的劃分,還是有些差異。

不過無論怎樣,物聯網必將引發社會、經濟的重大變革。

信息技術革命的創新思路

李老師將社會分為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智慧社會。並以此為主線貫穿演講。

但是我認為農業、工業與信息、智慧不在一個維度上,農業、工業應該與服務對應。信息是技術維度,智慧是特點維度。信息與智慧還是服務業的載體,所以筆者將社會分為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和服務業社會。

看這張圖,信息社會主要還是解決服務業的問題。

網路——服務,智能協同適配提高物聯網服務能力。

面向服務的智能化信息系統,還是解決服務的問題。

面向智慧信息服務的物聯網3S體系

3S指的什麼?智慧服務空間(Smart Service Space);智慧服務平台(Smart Service Store)和智慧服務系統(Smart Service System)。

既然所有的趨勢都指向Smart Service,不清楚為什麼李老師不進一步提出服務社會?

以下觀點摘自李老師PPT

  1. 在人機物融合和萬物互聯的趨勢下,泛在、群智、和易擴展是智慧社會信息基礎設施的規劃方向。信息空間、人與社會、物理空間加速融合,人機物呈現高度融合的發展趨勢,社會正進入萬物互聯、虛實結合、開放共享的智慧時代,新一代智能技術持續推進全社會產業再造和轉型,對基礎設施規劃提出了新的要求。
  2. 社會生產活動的大數據逐漸豐富,從大數據中挖掘價值成為智慧社會發展的新型生產方式。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的普及,智能終端和感測器的泛在,人機物的深入融合,使社會生產、生活、服務產生的數據量呈爆炸式增長,新摩爾定律認為,人類有史以來的數據總量,每18個月會翻一番,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44萬億GB。
  3. 融合共享將成為新的行業分工方式,平台經濟、共享經濟和微經濟構成智慧經濟的三位一體的形態。隨著供給型經濟向需求型經濟的轉變,生產要素,產品,產業之間不斷跨界,為滿足需求而進行的融合成為更高層次的行業分工方式。同時,資源和技能的擁有權逐漸弱化,使用權得到更多的重視,社會跨界開始進入共享時代,生產方式的理念從獨享佔有,向共享使用轉變。(許永碩注,這點非常贊同,在《服務業革命開啟服務業文明》一書中,介紹社會主要矛盾將從生產力的不足,轉變為資源使用效率,共享經濟是效率最高的方式。而服務業文明時代,人類會擺脫物權的限制,也和李老師不謀而合。)
  4. 核心競爭力要素構成呈現智能化升級,智慧經濟主導權之爭正由物理世界向虛擬空間轉移。在智慧社會,通過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傳統產業的智能化升級,正在形成數字化的虛擬信息空間,未來國家之間的智慧經濟主導權之爭正在由以往的土地、人力、機械等轉變到對智能技術形成的虛擬空間的爭奪,由物質和信息的混雜競爭模式,進入到純粹的信息競爭模式。(許永碩註:還是認為人類社會不能脫離物質,我支持物質和信息的混雜競爭模式,不過信息在競爭中的地位不斷增強)。
  5. 智慧驅動型企業將引領產業變革,數據、演算法和產品的融合會引領新的商業模式。在締造新產業的同時,智能技術革命也帶來商業模式的變化。智慧驅動型企業通過收集和分析處理龐大而複雜的生產數據和用戶數據,對傳統的生產和營銷模式進行業務和流程創新。數據、演算法和產品三位一體構成了智慧驅動型企業發展的基石,形成了用戶體驗實時智能化提升的反饋閉環。(許永碩註:其實智慧驅動型企業是這一輪變革中工具提供商,在工具變革過程中,工具提供商都存在大機會。)
  6. 個性化、異質性的服務需求大量湧現,生產組織方式的重心由供給側轉變為需求側。批量化、大規模流水線製造的傳統生產組織方式已經不能很好的契合日益多樣和多變的市場需求,工業互聯網、大數據、虛擬現實、人工智慧技術與生產流程的深入結合將為真正實現完全定製化的小批量、多批次的柔性生產提供基礎條件,生產要素配置方式正在轉變以需求為中心的逆向整合,從20世紀初以來形成的福特式生產方式將被逐步消解和顛覆。(許永碩註:這個趨勢的話,在發達國家已經實現了,但這一輪變革會更加具有顛覆性,會是整個管理理論的顛覆,我以前文章有論述)。
  7. 社會治理模式正從單向管理轉向多元互動,協同治理機制重塑政治治理新模式。智慧社會的治理模式正逐步從單向管理轉向多向互動,從線下實施轉向線上線下融合,從單純的政府監管向更佳注重社會協同治理轉變,實施利益相關方的多元主題協同共治,將政府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結合起來開展多邊協商,充分發揮政府、企業、第三方機構、國際組織,用戶個體的系統效應。
  8. 人工智慧持續衝擊道德倫理和現有法規,亟需重構社會法律政治體系。智能機器人與人類的界限在智慧社會將愈發模糊,對社會的倫理標準、法律規則、生活秩序及公共管理體制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主要可能面臨四方面問題:一是現行民法體系中人與機器人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會發生動搖,民事主體的判定問題;二是機器工人群體有可能造成人類大規模失業的勞動法問題;三是無人智能駕駛系統遇事故的交通法問責問題;四是未來大量的新聞、圖書和藝術作品將由人工智慧創作,著作權的歸屬判定問題。(許永碩註:這個恐怕太高看機器人的能力了,另外我在《服務業革命開啟服務業文明》中提到,人類將從工作時間中解放出來,未來失業不是社會主要矛盾,而是未來趨勢)。
  9. 先進位造業是引領智慧社會建設的堅實支持。智能製造的發展將驅動新興產業快速成長,為經濟增長注入強有力的新動能,並幫助傳統產業實現生產製造與市場多樣化需求之間的動態匹配,增加產出,減少消耗,提高品質,大幅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10. 大數據是驅動智慧社會運行的核心平台。在智慧社會,數據成為最基礎的戰略資源和重要資產,亟需一個基於深度學習,神經網路等前沿技術的社會化大數據運行核心支撐平台。數據競爭將成為國家競爭能力的核心,對數據資源的獲取、佔有、控制、分配和使用的能力成為智慧社會中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發展階段的重要標誌。
  11. 機器人與人工智慧是助推智慧社會的新引擎。機器人和人工智慧技術均有強大的使能作用,可以為資本和勞動力賦能,開創新的價值與增長源泉。目前可服務人類生活,協助人類生產的各類智能機器人步入加速發展階段,開啟了人機融合的發展時代,機器人與人工智慧新產業所構建的社會網路,將遍及社會生產、生活各領域,成為智慧社會的重要基礎。
  12. 智能化信息基礎設施是支撐智慧社會的基石。以感測器等為核心的物聯網與以光纖通信、無線技術等為基礎的互聯網融合發展,構成智能化的社會互聯基礎設施。在製造、能源、交通等各個領域,新興智能化基礎設施正與原有的基礎設施創新疊加,出現了智能工廠、智能電網、智能交通等跨界融合的新產物,支撐新時期的新建設和新發展。

以上觀點,筆者有認同,也有不認同的。

但是物聯網將引領社會的重大變革是一致的。我提出的是服務社會。

本文首發於今日頭條號 許永碩

推薦閱讀:

物聯網PaaS平台承載未來業務論壇成功舉辦
物聯網PaaS平台承載未來業務
定時功能就是自動化嗎?
北京智雲奇點:IoT PaaS如何加速物聯網應用創新—PaaS分論壇資料

TAG:物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