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器物文
於是他們告訴我,基於現代科學在各個學科最先進的理論和技術,根據大量的理論研究和實驗的結果,通過對大量方案的綜合分析和比較,他們已經得出了把信息保存一億年左右的方法,他們強調,這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可行的方法,它就是——羅輯把拐杖高舉過頭,白髮長須舞動著,看上去像分開紅海的摩西,莊嚴地喊道:「把字刻在石頭上!」嘻嘻笑了起來,但程心沒笑,她被深深震撼了。「把字刻在石頭上。」羅輯又用拐杖指著洞壁說道。程心走到洞壁前,在黯淡的燈光下,她看到洞壁上密密麻麻地刻滿了字,還有浮雕的圖形。洞壁應該不是原始岩石,可能經過了金屬注入之類的處理,甚至可能表面完全換成鈦合金或黃金一類的耐久金屬,但從本質上講,仍是把字刻在石頭上。刻的字不是太小,每個約有一厘米見方,這應該也是為長久保存考慮,字越小越難保存。
——《三體III黑暗森林》
依據wiki定義,文字的出現被用作史前史、上古史分界線.《尚書序》所謂「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所以在文字出現這件事兒上,古人也認為是先有的數字記賬需求(即結繩),隨著記事複雜度的提升(如田地買賣)才出現了書契。目前中國能追溯到最早的文字元號大約是在新石器時代的陶片上,而甲骨文則是相對已成一定體系的文字發現。好吧,陶片也好、甲骨也罷,這些在一般展覽中其實並不是那麼容易接觸到,大家在一般展覽中所能接觸到的最古老文字來自於青銅器銘文,即所謂的「金文」。
或許展覽的主題並非古文字,但只要所屬時期涉及到商周,青銅器就是無法繞過的展品,在觀展時多留意往青銅器內壁望去,或許就有意想不到的發現。
如果想要完整系統了解青銅器,上海博物館青銅器館是絕佳選擇,可以參考之前的這篇文章:https://www.saubcy.com/2015/11/29/winevessel/
研究金文首先需要明確的一個概念是,青銅器上出現的銘文並不等同於當時人們日常所使用的文字,而只是因為刻錄在青銅器上能保存是時間更長罷了。
所以看這個商代晚期的「鳥父甲鼎」,其上所刻仨字即「鳥父甲」(青銅器命名規則通常源自於其上銘文或是發現地),「鳥」字自不必說,具有高度象形化的特徵;「父」其象形含義是一隻手拿著一把石斧;「甲」其原意則是作戰時的護身服,這裡已經簡化成了「十」字。
根據現有考古結論來說,這類短銘文通常所代表的是青銅器鑄造貴族的代號。這裡先介紹一下「日名制」:
作器的王侯貴族常會以「親屬稱謂加十干紀日符號(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呼自己的先輩,如父甲、祖乙、父癸等,甲骨文所見的歷代商王及其配偶也都用同樣的名號。
所以這裡的「父甲」就比較好理解了,指代的是該青銅器貴族的一個長輩,而之前的「鳥」字相對於後面倆已經抽象並指代他意的字,簡直就像是一幅圖畫,要說別的字都抽象了,就這字還那麼原始是不科學的,比較合理的一個推斷是這裡的「鳥」指代的是一個家族紋章圖騰,而並非為單純的「鳥」字,所以合起來這就是說鳥族的某一個先輩。
這裡安利一個可以查詢字源的網站:http://www.fantizi5.com/ziyuan/ 不過你得首先知道古字的今文對應,找遍全網也沒見可以直接手寫古字進行查詢的,準備抽空搞一個,名字都想好了,就叫「字源詞典」,爭取農曆新年前搞出來(? ?_?)?
然後再來看這件西周早期的「史父乙豆」,仔細觀察其上的「史父」倆字筆畫,可以看出明顯的粗細變化,猶若毛筆的提、按之法,所以說在沒有紙張的商周時期,人家日常其實也是用毛筆來寫字的,而不是整天拿著刻刀記事。
古文字研究對於考古最直接的意義當然是解讀歷史記錄,此外則是用在歷史斷代上,如西方一直不承認「夏」朝,一個原因就是一直未能找到「夏」所對應的文字記錄,而這裡西周中期的「邢姬鼎」右上角的「弓魚」字,及其在一些列青銅器上的出現(但在其他地域、時代的青銅器上並未有發現),則讓考古學家確定了「弓魚」國的存在。
許是工匠們手藝進步了、又或者是貴族門發現了在青銅器上刻字可以長久保存的好處,總之到了西周后期銘文記錄也開始風騷了起來,像是這件西周晚期的「四十二年逨鼎」,洋洋洒洒兩百來字,記錄的就是某年某月的冊命之事,對於這種沒有好辦法,老老實實掏出相機,找好各角度拍下圖片,然後回家慢慢研究好了……
展覽:周邦肇作——陝西寶雞出土商周青銅器精華展
展期:2017.09.12-2017.12.12主辦:深圳博物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周原博物館協辦:扶風縣博物館/岐山縣博物館/渭濱區博物館
地點:深圳博物館第一專題展廳推薦閱讀:
※【金文選讀3】集成4448-4452杜白盨(杜伯盨)
※20180103《金文考釋匯纂(1990-1999)》-索引數位化完成
※商代文字就是甲骨文嗎?
※金文的來歷是什麼?
※請問鐘鼎文和籀文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