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三人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述而》
我們知道這句話的至少一半的部分對吧?
現在,我想做的是,把這句話的含義深究起來,然後讓你們能夠有更深的感悟。
但是在這之前,按照往常的慣例,我會先讓你們自己思考一下,活躍一下你們的腦袋,畢竟你們得開始思考這些文章才會對你們有用。我還是會和往常一樣,在下個自然段中開始講解。
這句話幾乎是家喻戶曉的話,出自於《論語·述而》。原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孔子說:「別人的言行舉止,必定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選擇別人好的學習,看到別人缺點,反省自身有沒有同樣的缺點,如果有,加以改正。」
釋義:
【三】虛數,極言很多。三、六、九、百、十、千都一樣。此句中泛指多個人。焉:是兼詞「於之」的意思,翻譯為「在其中」。翻譯:「幾個愛好相同的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指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
【師】效法。<此處若為老師,則翻譯不通順。人非善則為不善,二者必居其一。如是老師,那麼所有的人都可以做老師了。拜好人為師,大多數人可以做到。但是要拜惡人為師,恐怕只有惡人了。更何況古代有話叫:「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個師怕是更拜不得了。效法就是模仿去做的意思,在此處就很通了。善的就正面去模仿,叫做 從;不善的就反面去模仿,叫 改之。希望能更正過來,不要再好為人師的誤人子弟了。>
簡析: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受到後代知識分子的極力讚賞。他虛心向別人學習的精神十分可貴,但更可貴的是,他不僅要以善者為師,而且以不善者為師,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這段話,對於指導我們處事待人、修身養性、增長知識,都是有益的。
事例:豈不聞焉,則要你擇其善者為親友。
明·無名氏《你猜》第一折
這句話,表現出孔子自覺修養,虛心好學的精神。它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擇其善者而從之,見人之善就學,是虛心好學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見人之不善就引以為戒,反省自己,是自覺修養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
精神。這樣,無論同行相處的人善與不善,都可以為師。《論語》中有一段記載,一次衛國公孫朝問子貢,孔子的學問是從哪裡學的?子貢回答說,古代聖人講的道,就留在人們中間,賢人認識了它的大處,不賢的人認識它的小處;他們身上都有古代聖人之道。「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論語·子張》)他隨時隨地向一切人學習,誰都可以是他的老師,所以說「何常師之有「,沒有固定的老師。《論語》中不少記載,如孔子入太廟,「每事問「(《論語·八佾》);宰予白天睡覺,孔子說:「始我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我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論語·公冶長》)子貢對孔子說,子貢自己只能「聞一而知二」,顏回卻可以「聞一而知十」。孔子說:「弗如也。吾與汝弗如也。「(《論語·公冶長》)都體現了這種精神。這樣的精神和態度, 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意思是:多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於他們的缺點,如果自己有的話,要注意改正;如果沒有,就要加以防備。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態度和精神,也體現了與人相處的一個重要原則。隨時注意學習他人的長處,隨時以他人缺點引以為戒,自然就會多看他人的長處,與人為善,待人寬而責己嚴。這不僅是修養、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徑,也是促進人際關係和諧的重要條件。
三人行,必有我師_百度百科
現在,我要開始講講,我一直在各個地方,無論是現實世界,還是網路世界。無論是知乎,還是QQ,都有遇到過的一個情況。
那就是,當我們在談話的時候,很多時候會遇到有人認為你,或者你說出認為別人不如你的話,往往說出這句話的人,無論是誰,很明顯都帶有著很高的傲慢,而最要命的是,這個傲慢往往會從看不起別人的一個方面逐漸發展到看不起整個人,回憶一下,如果你有做過這樣的事情的話,就證明你要注意了。
我在數學群一直看到有人說「這題簡單」,「你好笨」,之類的,連帶著整個人都看不起。現在我要告訴你們的是,這個很明顯是不對的,你不能從問一次問題中判斷其整個人的實力水平,因為這也是偏見/歧視之一。
「因為它這道題不會「 / 「因為它講的不符合自己的觀點」 / 「因為這個人反應不過來」
「所以,這個人不如自己「
是這樣嗎?
我舉個例子
美麗是專註於畫畫且畫技很好的畫家,但是它的高三數學老師給她的作業中有一道題不會,為了拿到更高分數的美麗迫於無奈只得去問數學群里的人。而英俊是一個精通數學的專家,看到這道題很簡單,於是順手幫美麗解決了,然而英俊因為它認為這道題很簡單,而這個人連「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所以這個人平時一定沒有認真努力讀書/這個人一定很笨/這個人的實力一定很弱,於是開始看不起美麗,並且對美麗並不尊重。
然而美麗真的沒有實力嗎?
事實是,有的,美麗對畫技就是她的實力。
每個人的成長經歷都不同,不同的定位,不同的特性,以及不同的個性造就出了不同的人,而正是因為如此,每個人都有擅長和不擅長的地方。
人,不是完美的。
正因如此,所以我們不該瞧不起任何人。
想想吧。
我們這個世界,有那麼多人喜歡那麼多不同的東西。
有愛好數學的,有愛好體育的。
有喜歡心理學的,有喜歡信息技術的。
有擅長打遊戲的,有擅長整理的。
所以,這個世界有了那麼多不同作用的人,就好像細胞一樣。
人就好像幹細胞一樣,一開始沒有任何能力,但是人一旦經過「細胞分化」,就會有不同的能力。
玩家,數學家,藝術家,文學家,歷史學家,心理學家,工程師,律師,法官,教練,將軍
你說,讓一個玩家和一個數學家比數學,能比得過嗎?
答案顯然是不能的
但是,如果你讓一個數學家和一個玩家比遊戲,數學家又能比得過嗎?
很顯然也不能
「三人行,必有我師『
就是一個乞丐,論要飯這個能力,我們也有很多要向乞丐學習的地方。
無論能力是否實用,擅長就是擅長,能做老師的還是能做老師,只不過區別在於能教多少罷了。
何況你們也別小巧要飯這個技能,要是哪天不知道怎麼的你走投無路了,又身無分文,要飯這個「職業」至少能讓你活下去,雖然你們當中大部分人都不太可能會遇到這個情況,而且活的也不快樂就是。
也別小瞧遊戲,現在很多的遊戲實況主是真的可以賺到錢並且可以好好的生活的,PEWDIEPIE也是一個會實況遊戲的實況主,它應該是最好的例子了。
而且說起來,乞丐可真是厲害,我們當中幾乎所有人都得靠工作拿到錢才能活著,而乞丐沒有職業,基本上算是整個世界都在和它敵對,也沒幾個朋友,那麼多國家還特地把建築造的很特殊為的就是讓乞丐沒法睡覺取暖,絲毫不顧乞丐的死活,彷彿就是一定要把乞丐弄死似的,就因為一個「影響市容」,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乞丐也能活得下去,換做是我們,可以嗎?從這裡可以看出,其實很多乞丐們有很強的環境適應能力。
所以其實很多技能都是有用的,只是取決於你看的角度罷了。
想想吧,誰會想到曾經國外的那些「蠻夷」,在我們中國如此強大的時候,有那麼多如秦漢這樣的朝代的時候,那些曾經微弱還要向中國進貢的那些國家,有一天能殺進來,幾乎能把我們滅國了。還有的現在還打算造核彈了,就因為中國曾經瞧不起它們?
又有哪些國家能想到曾經快被弄死的國家今天能站在世界的舞台中的前台上,能夠造出航母,能夠作為世界第二第三大的經濟體和軍事力量?
我們當中幾乎所有人都料到了開始。
可同樣的,我們當中幾乎所有人都沒料到結局。
我希望看完這些的你,下一次幫別人解題或者其他的時候,不會花多餘的心思來評價一個人,而是全神貫注的幫忙。
而當我在這裡講不要瞧不起別人,要尊重每一個人,並且學習每一個人所擅長的東西的時候,我們同時也不要忘了,別人身上也有很多缺點,不要忘了,要反省自己是否有沒有這個缺點,然後加以改正,完善自己,這樣才能和別人更好的相處。
最後,請記住今天這篇文章的要點。
而這篇文章的關鍵概念就是
從今以後
不要再瞧不起任何人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