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說「茶馬古道」是普洱茶之魂?

茶馬古道是世界上地勢最高、形態最為險要與複雜的:

——文化傳播古道

——商品交換渠道

——中外交流通道

——民族遷徙走廊

——佛教東漸之路

在現代,源於對普洱茶的愛屋及烏,很多人對「茶馬古道」會有所耳聞,但卻了解不深。

其實,人們口中常說的「茶馬古道」,在國內有很多條,諸如「陝甘茶馬古道」、「滇藏茶馬古道」、「安化茶馬古道」等,甚至還會有規模小且無法考證的古道遺存。

這些都是在歷史發展的推進下,必然的產物,是具有歷史訴求與時代色彩的

雖然現代化的腳步,已經將「茶馬古道」的人影蹄印侵蝕得乾乾淨淨,但「茶馬古道」的歷史風骨與文化意義,依然可敬!

「茶馬古道」是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興於唐宋,盛於明清。

在這些古道之中,雲川地區的「茶馬古道」知名度最廣,影響也最為深遠。橫斷山脈與三江源在這裡交匯,自然風光優美,但同時地勢也十分險要,是「茶馬古道」中形態最為複雜的地區。

卻也正是這條古道上的人和馬,將普洱茶從名不經傳的茶品,一步步帶其走出了大西南的山區,走向了世界,甚至成為了代表一方的「文化標籤」,在歷史的舞台大放異彩。

雲川地區的路線基本有兩條:

一條是雲南普洱茶原產地(今西雙版納、思茅等地)-大理-麗江-中甸-德欽-到西藏邦達、察隅或昌都、洛隆、工布江達、拉薩--然後再經江孜、亞東,分別到緬甸、尼泊爾、印度,國內路線全長3800公里。

另一條是從四川雅安--瀘定--康定--巴塘--昌都到拉薩--尼泊爾、印度,國內路線全長3100公里。

從一個高原到另一個高原,從一座雪山到另一座雪山,茶馬古道上的馬幫翻山越嶺,將雲川的茶和藏區的馬、騾、羊毛、羊牛皮、麝香、藥材等,進行互換。

在那個交通落後的時代,古道連通了南北,馬幫帶來的茶,在西藏人民眼中「是肉、是血、是生命」。既是奢侈品又是必需品。有句藏區諺語說的好「寧可三日無鹽,不可一日無茶。」

在上個世紀的《藏族社會生活調查》中,僧人的飲茶開支佔到了收入的11%以上,普通人家也佔到了8%。

可見,從茶馬古道中馱運而來的茶,對於藏區人民影響和改變。也正是有了這樣一條道路,普洱茶才有機會走進千千萬萬人的藏族人家中。

穿過西藏地區,茶葉繼續西進,經過尼泊爾、印度,遠銷到中亞和歐洲。至此,普洱茶的腳步開始邁向國際,其影響也愈發深遠,逐漸成為了「東方國度」的特色標籤之一。

列夫.托爾斯泰的世界名著《戰爭與和平》等作品中,甚至也有能看到關於喝普洱茶的描述,且毫不掩飾對普洱茶的喜愛。而這一切都得歸功於「茶馬古道」。

可以說,「茶馬古道」是普洱茶的「引路人」,是普洱茶之魂。但其真正內核卻並不局限於單純的商品貿易交換,而是在一來二往中所產生的文化碰撞與交流

從最初的藏文化和漢文化的交流,到往後的中華文化與外國文化的交流。而這一切普洱茶都全程參與其中。

綿延近千年貿易之路帶來文化接觸,對於普洱茶與「茶馬古道」而言,不僅僅是一段可供考究的歷史,從某些角度來講,它所反映的是冥冥之中,世界變遷的縮影。對於研究中國與世界的茶文化,有著重大的意義。

「茶馬古道」的影響還有很多,比如民族遷徙、佛教東漸等,若要深究怕是很難說的通透,但對普洱茶的影響卻是顯而易見的。

它給予了「裹足不前」的普洱茶以新生與脈絡,可以說,「茶馬古道」就是普洱茶之魂。


推薦閱讀:

為什麼部分作家在發表對社會的看法的時候喜歡攻擊從事商業活動的人並藉此營造優越感?隱藏在這一現象後的心理和社會原因有哪些?
預測一下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村上春樹和東野圭吾,誰更有可能獲獎?
北京天壇和地壇為什麼只設鐘樓不設鼓樓?
七龍珠吉連是什麼來歷?
寫作軟體於正在寫作時冒出「草稿已保存」,莫非作品已經泄露?

TAG: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