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華爾街的暴利遊戲:你願意讓別人買你的命嗎?

美國有一項「死亡投資」:投資人可以用低價,買斷絕症患者的人壽保險;並且把受益人設為自己。

根據美國法律,只要投保人在投保兩年後死亡,受益人就能拿到保費。也就是說,兩年之後,患者早一天死亡,投資者的收益就越大。

看起來,這好像是一門雙贏的生意:患者拿到了「救命錢」,投資者也收穫了盈利。

你同意這個說法嗎?

這個「死亡投資」的玩法,就是在「賭命」。

別人就是來買斷你的生命,賭你究竟還能活多長——只要你早一天死,他就能多賺一分錢!

但是,這麼惡毒的生意,在美國,卻是資本市場的寵兒!

這個玩法產生了相對應的壽險保單業務。截止2015年,整個市場的規模已經達到200億美元。甚至,這個玩法差點就上市了!

▲飛速增長的保單貼現市場

而且,面對公眾的質疑,擁護者還能理直氣壯地反駁:「我們明明是在做善事!」

患了絕症的病人,出售保單拿到了一筆「救命錢」;投資者又找到了一種盈利的方式。這不是典型的雙贏嗎?

▲這麼高的收益率,投資者能不愛嗎?

還有人認為,如果禁止了這個玩法,才是對個人選擇權的剝奪。

保險當然屬於個人投資。你憑什麼攔著我賺錢,不許我把保單賣給出價最高的人?

猛一聽,的確讓人啞口無言。但是,這背後就是一個哲學命題:功利主義VS絕對主義

功利主義追求「最大幸福」,也就是結果至上、效率第一。不論你是黑貓還是白貓,只要能抓到老鼠就是好貓。

絕對主義追求最純粹的對和錯。哪怕結果是好的,只要你用錯了方法,你就是錯!

這麼一想,「死亡投資」的命題就簡單了。

擁護者無非是在拿功利主義的標準反問我們:

患者活下來了、投資者也賺到了錢,哪裡不好?道德有那麼重要嗎?

如果為了堅持道德,讓一些患者失去了「救命錢」,你覺得你就真的道德嗎?

在我看來,這樣的詰問無疑是可笑的。

來,我們就從功利主義的角度出發,講一講「死亡投資」究竟有多搞笑!

「死亡投資」可以一直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

當時,美國悄無聲息地流行起一種「普通員工保險」。公司可以為自己的員工購買人壽保險,而受益人則為公司。並且,整個過程里,公司完全不用取得你的同意。

於是,很多家屬都是在親人去世後,才意識到:公司竟然依靠員工的死亡,獲得了一大筆收入。

更諷刺的是,這筆收入還不用繳稅!

我們來看看美國到底有多少這樣的案例:

48歲的Michael Rice是美國沃爾瑪超市的助理經理。他在上班的時候,心臟病突發身亡,保險公司賠償了大約30萬美元。居然,最後的受益者是沃爾瑪超市!

在Michael身前,沃爾瑪超市拚命使用他的勞動力賺錢;在他死後,沃爾瑪超市還能利用他的死亡獲利。

只留下Michael的一個妻子和兩個孩子,不知所措地憤怒著。

到20世紀90年代的時候,更誇張!一些大公司已經花了幾百萬美元來買這種員工保險!

這些公司可都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包括:陶氏化學、美國雀巢、寶潔、沃爾瑪、迪士尼……

▲沒想到這些大公司,這麼會玩吧?

在本世紀初的時候,這種公司員工壽險的總額達到了人壽保險銷售總額的25%~30%。到2008年的時候,光是美國的銀行,就持有了1220億美元的員工壽險。

《華爾街日報》曾經這樣評價:「員工壽險已經演變成了一種公司的財政策略」。

甚至,這還造成了一個殘酷的事實:在「9.11」之後,很多保險賠償金並不是給遇難者親人的,而是付給了這些遇難者的僱主。

▲遇難者家屬的悲痛,成就了資本世界的狂歡

更諷刺的是,資本家們不但沒有停下腳步;反而,開啟了真正的嗜血遊戲。

華爾街精英們設計了一種新的金融玩法:保單貼現。

如果,一個擁有10萬美元人壽保單的人,被告知自己最多只能活一年了。這個時候,他可以把自己的保單打折出售,用5萬賣給別人。這麼一來,病人可以多一筆錢看病、或者享受生活;而投資者在病人去世的時候,就能夠獲得10萬的保費,賺取差價。

▲非常完善的保單貼現規則

有個叫艾倫·伯格的把這個玩法又「升級」了。

他不僅盯著那些絕症患者,而且,還從65歲以上的老人那裡購買人壽保單;然後,再倒賣給投資者。

他還創立了一家公司:考文垂第一公司,做成了行業的龍頭公司。

到了2005年,人壽保險二手市場已經成為了一個行業。很多對沖基金和金融機構,也開始加入到這場遊戲里。比如:瑞士信貸銀行和德意志銀行,它們都花了數十億資金去買老年人的人壽保單。

到了2006年,根據《紐約時報》的估計,這個市場一年的交易額就要接近130億美元。

投資者甚至還請老人免費旅遊,只要他們願意接受體檢、購買人壽保險。這是不是挺像現在賣老年人保健品的騙子公司?但是,在美國,做這門生意的,可是一群高大上的華爾街精英!

到了2009年,華爾街投行也正式出手了。他們計劃把保單貼現打包成債券,再把這些債券賣給養老基金等其他投資者。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道,高盛甚至開發了一種壽險保單貼現的可交易指數。就和炒股一樣,股民們看上證指數來投資,而「死亡遊戲」的參與者也可以根據「死亡參數」來賭命。

▲或許,以後我們就能像交易股票一樣,買賣生命了

我們都知道,這種投資最大的風險就在於:醫療水平的提升。一旦某一種疾病的研究取得了突破,那麼這類患者的壽命就會大幅度提升,「死亡」債券的價格也就會快速下降。

為了防止這種風險,華爾街精英在設計產品的時候,甚至還會做「疾病組合」。他們從不同的病人那裡收集保單,比如:白血病、心臟病、艾滋病、糖尿病等等。考慮得那叫一個周到!

至此,「死亡投資」已經被完全洗白。

在這群投資家的眼裡,人命和股票、期貨並沒有任何差別。

一個人多活一年還是早死一天,不過就是他個人賬戶里數字的波動罷了。

原來,人命=數字!

「死亡投資」支持者理直氣壯的理由在於:「我賺我的錢,又沒有妨礙到其他人,憑什麼要接受所謂的道德審判?何況,客觀來說,我可能還救了一些患者的生命。」

真的是這樣嗎?

抱歉,「死亡投資」損害了所有投保人的利益!

保險公司對「死亡投資」恨得牙痒痒。

以壽險保單貼現為例。

保險公司賺錢的邏輯很簡單:通過大量數據的計算,假定有一部分人會在去世前因為各種原因放棄保單(比如說,個人資金鏈斷裂,沒有辦法續上保費),從而定一個保費的價格,賺這裡的差價。

事實上,也的確有大約40%的保單最後是沒有償付死亡保險金的。

但是,由於貼現市場出現了,你不得不放棄保單的時候,就可以去市場上找人接手、賣給別人。這麼一來,保險公司就不得不支付更多的賠償金。保險公司的成本上升了,為了維持運營,就會提高保費。

那這個時候,你要想為自己買一份保險,對不起,請多付錢!

別人賺錢,你來買單?

你冤不冤?你委不委屈!

所以,「死亡投資」並不無辜!

從本質上來說,他們是從根本上動搖了整個保險市場的定價體系。

他們仍然是在犧牲別人的利益換自己的豐收,只不過用了一種更隱匿的方式罷了。

這難道就是功利主義者追求的最優結果?!

支持「死亡投資」的人,往往是把市場當作一個最強大的調節機器。

美國國防部曾經提議建立一個網站,讓所有人都可以來下注預測恐怖事件。這個設想被媒體叫做「恐怖活動期貨市場」。

平常,期貨投資者賭的可能是石油的漲跌,而這裡,大家賭的是會發生什麼恐怖事件。比如,如果你認為明天朝鮮要發動核攻擊了,你就可以下注買入;如果真的如你所料,那你就能盈利。

國防部官員的邏輯是:錢永遠要比人來得更聰明,市場九是最強大的信息聚合器。因為大家都是拿真金白銀來拼的,所以,那些願意下大賭注的人,很可能真的有些「一手信息」。

既然如此,何不利用期貨市場來預測恐怖襲擊呢?只要比恐怖分子先一步行動,就很有可能避免掉一場悲劇!

▲「死亡期貨市場」,真的能讓我們避免這些悲劇嗎?

但是,市場真的就是萬能的嗎?

他們忽略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市場是無法自我糾錯的。

還記得之前的金融危機嗎?哪怕在危機初期,已經有人開始跳腳大喊「錯了、錯了」,照樣該破產破產、該跳樓跳樓。如果我們沒有「四萬億」的干預,你覺得今天還會這麼太平?

這還只是涉及到錢,一旦涉及到生命,你覺得誰有那個膽量負責?

比如說,上文提到的員工壽險。在上世紀80年的時候,就是保險公司成功遊說了大部分州的立法機構,放寬了對保險法的限制。

既然這些保險公司能夠遊說立法機構,其他投資者為什麼不能去遊說醫療機構呢?還記得前面說到過的「死亡」債券嗎?只要有人能夠成功游(hui)說(lu)醫療機構放緩對一些疾病的研發進度,他根本就不用擔心手裡的債券會跌!

再比如說,「恐怖期貨市場」同樣可以促成慘劇的發生。如果,有人不滿足於利用信息獲利了呢?他會不會選擇「製造」事件獲利呢?甚至,恐怖組織有沒有可能利用這個市場,反過來為自己的組織籌集資金呢?反正他們並不缺願意獻身的「信徒」。

在現實中,已經發生過這樣的悲劇

去年6月,內蒙古破獲一起現實版的「盲井」慘案。

74名嫌疑人團伙作案,先是找到流浪漢或者獨自在外的打工仔,然後把人打昏扔下礦井。接著,他們會把運輸車裡裝滿石頭,推下井軋死受害人。最後,又把一切偽裝成礦難事故,上報後,再假扮遇難者的親屬獲得賠償金。

這群人用這樣殘忍的手法,先後殺了17人!而且,根據嫌疑人的供述,他們其實早從2009年,就已經開始作案。只是,他們一拿到賠償金,就會迅速火化遺體,把骨灰倒進馬桶沖走。時間一長,又沒有遺體對照,連他們自己都記不清究竟殺了多少人了。實際遇難的人數,遠遠不止17人!

▲誰曾想,礦井會變成地獄

利用死亡來賺錢的悲劇,還有殺人配冥婚。

冥婚指的是未婚男子死後,家屬再為他找一位死亡的未婚女子,一起合葬。

在山西等地區,冥婚盛行,女屍往往可以賣出高價。根據《中國冥婚現象調查》的研究:「除去交通事故與疾病,當地不少年輕男子在事故率高的黑礦場下井挖煤,死亡率遠高於女子,再加上農村男女比例失衡,導致很多男方父母懷揣著十幾萬元的撫恤金,卻找不到合適的女屍。」

巨大的經濟利益,最終導致了殺人賣屍案。

2013年7月23日,延安殺人賣屍案告破。主犯王海榮和同夥一起殺害了一名孕婦,用2.2萬的價格將屍體賣到陝西配陰婚。

2015年11月29日,又出現一起類似案件。犯罪嫌疑人王某將一名女性殺害後,把屍體藏匿家中,打算第二天賣屍體配陰婚牟利。

▲陰婚的悲劇

所以,如果我們無限制地放大商業邏輯,道德邏輯就將被擠壓出這個社會。

而所有細微的錯誤,最後都將成為無可挽回的巨大悲劇。

面對這樣的結局,難道你不覺得可笑?

從本質上來說,保單貼現市場,就是一種做空的投資。

但是,為什麼你炒股的時候選擇做空,很少有人會來指責你不道德?

理由很簡單:當人命被作為一種可投資的憑證,沒有人能夠忍受這種對生命的漠視!

「死亡投資」從一開始的原罪,就是剝奪了他人對生命的控制權。

在證券市場上,所有的交易者都是平等的。不論你是虧還是賺,大家都是憑本事博弈。就好像老虎吃小白兔,你難道能說老虎不道德嗎?就是「弱肉強食」的自然守則而已。

但是,「死亡」投資不一樣。

看似是你情我願的雙向選擇,但其實,很多人並沒有選擇權。對於身患絕症的病人來說,如果他就缺一筆「救命錢」;那除了折價出售自己的保險,難道他還有其他選擇嗎?

美國曾經就推出過一個備受爭議的慈善項目:「用金錢換節育」。如果,患上毒癮的婦女願意接受節育措施,就可以得到300美元現金。

這聽起來好像很合理,但實際上,也是一種「強制性」地資助。

很多患毒癮的婦女都是極端貧困的,她的處境根本讓她沒有辦法對300美元說「不」。對犯了毒癮的人來說,錢就是毒品,就是他的救命葯!

這個時候,再擺出「自由選擇」的說辭,不就純屬裝逼嗎?

事實上,就連這個項目的發起人芭芭拉·哈里斯都承認:大部分接受了資助的婦女,最後都用這筆錢買了更多的毒品。

▲「口蜜腹劍」的典範

同樣的道理,保單貼現所謂的「自由選擇」,也不過就是一種偽善的說辭罷了。

只是大家為了牟利,給自己找的一塊遮羞布!

商業社會,我們會發現越來越多的東西能夠被待價而沽。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一些非暴力罪犯可以每晚花82美元,升級自己的牢房。

在印度,代孕服務尚未被明文禁止。任何人只要花6250美元,就可以買到一個「子宮」,代替自己孕育下一代。

你甚至可以花錢買到他人身體某個部位的「使用權」,來放置商業廣告。紐西蘭航空公司就曾經雇了30個人,把他們的頭髮剃光,並且用臨時刺青寫上自己的廣告語:「需要做出改變嗎?請來紐西蘭!」

商業的邏輯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已經非常習慣花錢辦事的行為準則了,平時懶得下樓買咖啡,都可以花錢僱人跑腿。

但是,這世上,有些事就是不能被定價的!

一旦你用商業的邏輯來評價它,它馬上就會變得分文不值!

比如說,人的責任感。

分享一個真實的案例。

瑞士一直在尋找一個地方,可以用來儲存放射性核廢料。當時,一個叫做沃爾芬西斯的瑞士小鎮,受到了政府的請求。

在全民公投之前,經濟學家做了一個實驗。一開始,有51%的居民贊同了政府的請求。後來,經濟學家做了一個提議:政府在社區里建立了核廢料的儲存點後,每一位居民就都可以獲得一定的現金補償。

結果,支持率反而從51%下降了25%!哪怕經濟學家把補償金提高到每人每年8700美元,支持率還是非常低!

這個實驗指出了一個事實:公民精神無法被金錢衡量。原本,這群小鎮居民是出於強烈的責任感,通過了提案——雖然儲存核廢料有潛在的風險,但自己也享受到了核能源的好處,就有義務為國家儘力。

這個時候,如果你引入了商業邏輯,人們是無法接受的:我明明是想做好事,你怎麼拿錢來侮辱我呢?

既然公民精神都不能被定價,更何況我們只有一次的生命呢?

在我們的社會文化里,有很多事,也根本就和錢沒有關係。比如:對生命的熱愛,對陌生人的善意,對公共事件的責任感……

而這些,往往恰好是我們最珍視的「寶藏「。

一旦我們模糊了金錢的邊界,這些「寶藏」就會受到不可逆轉的傷害。

這也是我寫下這篇長文的初心。

金錢的邊界,不光光只是純粹的道德問題。

就好像今天探討的「死亡投資」,難道僅僅是一個道德的批判問題嗎?

過去,沃爾瑪買斷了Michael Rice的生命;未來,華爾街那群精英們又會設計出什麼樣的把戲來買斷你的生命呢?

會不會有一天,在你渾然不覺的情況下,你的生命已經不由你做主了——因為,有人已經出價買了你的命!

投資這事,並不僅僅關於賺錢。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每一分錢的流向,都決定了我們的社會在朝著哪個方向發展。

不論你有沒有意識到:

你的每一次投資,都是在為你想要的世界「投票」。

或許,有些人不願意讓你看到這個世界運轉的真實規則。

但是,我認為我有義務讓你知道這些。

我希望你「投」出的每一票,都真正捍衛了你的權利。


推薦閱讀:

真實自述:一個暴發戶的發家內幕!
揭秘,一天掙10000的生意,大家注意提防 衣缽先生原創
從宗教,茅台到共享經濟,好生意的本質是什麼
如何解除口腔醫學的暴利?

TAG:暴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