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的三項意外收穫
年初剛開始寫公號的時候,內心中更多的是一種想嘗鮮的好奇,儘管這對於不少人而言已並不新鮮了。
早在前年、去年先行者已斬獲頗豐,集聚了粉絲,實實在在吃到了新媒體的第一波紅利,成為業內大咖,開課授業,風光無比。
相對於他們而言,我其實是來晚了,對市場、對新技術趨勢等的反映遲鈍令我錯過了第一場風。
但這並不打緊。開始寫之前我對這個情況大概是知道的。所以一開始寫想賺點零花錢的心有,但並不是主流,重點在於通過寫作把自己的零碎時間利用起來,練練筆頭,提高寫作水平,就像小時候老師布置每天要寫的日記一樣。不同之處在於,現在是自己給自己出題目,自己每天監督自己去寫。
寫了二百多篇文章後,第一個意外的收穫很明顯的出現了——自律。
對就是自律。因為上班、雜七雜八生活中的事兒是躲不過的,想堅持每天寫或者節假日都爭取去寫點東西出來,離開了自我要求是做不到的。
平時在家寫,網路、電腦、充電裝置和各種書籍都很全乎,想寫就寫,想查找資料就可以方便查找,想怎樣就怎樣,很方便。但節假日出去了,出差安排出去了,等等情況,你想寫就會發現各種不方便。這時候考驗來了,努力克服困難去寫,就會強化自律。自律的足夠久了,就會成為習慣。
習慣養成了,即便大腦一片空白,還是想寫點東西,碼碼字,否則就覺得渾身不得勁。
第二個意外收穫是——提高了大腦對周邊事物的敏感度。
因為每天都要準備素材,時間緊湊的情況下,你開車聽廣播、走路閑逛、看書聽書、瀏覽網頁、與人聊天等過程中都會對一些新事物敏感起來,運轉大腦,看有沒有可以寫的亮點,如果有就可能會大概想一想該怎麼寫,重點在哪裡?等等。
於是,無論你走到哪裡,都會不自覺地搜索周邊事物中的新、異、特,為寫作尋找好的素材,提煉能出彩的標題。世界在你的這種高度敏感模式下變得越來越有層次和區分度了,也更加清晰起來。
第三個收穫是——主動鍛煉身體。
別人都以為寫作是苦差事、智力勞動,但只有身處其中或善於觀察的人才深深地知道它其實也是個體力活。那些能夠寫出中長篇小說的作家,又有哪個身體不好呢?無路他們是先天就好,還是後天鍛煉養生有方。而反面的例子則不勝枚舉,辦公族常有的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症等等一旦嚴重,寫作是無法長期持續下去的。
每天8小時工作後再花費至少兩三個小時去寫作,如果不主動鍛煉,身體是吃不消的。於是,飯後走幾圈、晚上走幾圈、抽空跑幾圈的主動鍛煉行為模式就被我採用了。直接的好處就是啤酒肚不繼續膨脹了,多餘脂肪的增量被控制住了,存量正在被消滅中。
一個加速發展的新時代,寫了二百多篇文字,不值得誇耀,賺得幾百元小費更無需掛懷,自律、對周邊事物敏感度的提高、主動鍛煉身體這三項收穫早已超過了當下寫作本身的價值,如果考慮到寫作中對一些領域深入思考後帶來的越來越系統化的認知,我覺得這二百多天的堅持沒有白費,收穫滿滿。
距離 2018 年還有50多天,年度總結還有些早,今天就與大家分享這三項意外收穫吧。
也希望有寫作慾望的朋友能夠早點動手,長期堅持,一起前行!
(完結)
封面圖片授權基於CC0協議。
推薦閱讀:
※後湖志記
※死雨(8)
※關於《我將永生》與房昊先生在「陷入同一天,記憶不循環,人會發瘋嗎?」下的回答內容相似的一些說明
※簡單這回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