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博三年:怕什麼前途未知,進一寸有一寸的成長

讀博三年:怕什麼前途未知,進一寸有一寸的成長

時光荏苒,博士求學生涯已將近3年,回首之間,不禁感慨滿懷。在這近三年的時間裡,我不完全是苦難深重,冗長不休的發現和解決問題;在這近三年的時間裡,我也在讀博中領悟到很多人生哲理,重新審視並定位自我,明白經曆本身才是最大的財富。

剛來實驗室就接到課題,時間的緊迫程度超出我的想像。最甚的是,由於學業壓力的瞬間膨脹,焦慮中伴隨著些許無奈。初始的讀博生活猶如一張黑色的帘子幾乎遮住了我的眼睛,讓我更加看不懂未來兩個字。

很多事情只有經歷過後才能如夢方醒,當初以為那些過不去的坎也只是讀博挫折中的滄海一粟,早已不足掛齒。然而,沒有昨天的那些不易又怎會有今天強大的自己?不經歷痛苦的博士求學經歷是不合格的。所以,生命中不同味道的旅程都應該是一種恩賜,這可能要窮盡我們的一生才能感知。即便是前途未知,我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這條路。與站在起點的自己相比,讀博也是一場打碎了重塑自己、成長自己的過程。

一 、認知科研的意義

什麼是科研?科研絕對不是讀文獻,做實驗,發論文,而是需要建立一整套的解決方案。簡單來說,科研就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到發現新問題的封閉循環,而好科研一定是對事物本質問題的思考和分析

科研有什麼用?很多研究生其實對這個問題很迷茫,常常質疑科研是否有用。科研的價值是毋庸置疑的,且唯科研實用論的評價標準是錯誤的。理論本來就高於實踐,而對理論的探索能引領人類前進。但是這個過程比較漫長,對於一個實際問題的解決往往需要許多人的接力才能得到較好的回答。好的科研工作不僅給我們提供了有用的理論知識,而且還讓我們得到邏輯和理性的鍛煉,使我們的心智更加健全。

二、樂觀並及時負面情緒止損

研究課題遇到瓶頸很正常,不應該悲觀泄氣。換個角度去想,瓶頸對你來說是可喜的。一方面,瓶頸說明你的課題研究進入到深水區,正在攻堅核心問題,這是黎明前的黑暗;另一方面,突破瓶頸後,課題包括你的科研能力都會有質的飛躍,無論是視野還是思維。前景這麼美好,理當懷有一顆樂觀之心。

探索未知問題經常會遭遇失敗,不可避免地帶來一些負面情緒,要及時負面情緒止損。在我們被負面情緒襲擾時,先讓自己冷靜下來,千萬不能任由這些負能量在身體里蔓延。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宣洩負面情緒的方式,比如跑步出汗,累一點睡一覺,明天又是嶄新的一天。在我們的身體里矛盾也是時刻存在的,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就是一種對抗,彼強此弱,我們要傾向於獲取正面情緒的生活方式。

三、制訂計劃,克服拖延症

博士期間時間緊任務重,不制定計劃,像一隻無頭蒼蠅隨心所欲的忙碌是很難按時完成學業的。制定計劃可以讓你多項工作同時開展,余出更多的時間用于思考課題的意義。當然,計劃不必過於詳盡,如同簡筆畫一般,大致勾勒出一天或者一周的圖景就可以,最好給出每天可量化的List和Deadline。需要注意的是,制定計劃需要保持彈性,盡量避免船大難調頭的情況發生。按照計劃,有掌控感的去做科研,相信你的效率和質量都會提高很多。

對很多研究生而言,Deadline是第一生產力,導師的Push是第二生產力,碌碌無為的負罪感是第三生產力。拖延症確實是科研第一殺手,因為拖延而被搶發的事情屢屢發生,這方面的教訓是深刻的。永遠都不要說我從五分鐘/半小時/一小時/明天/下周以後再開始,就在這一秒立刻給文章點個贊,放下手機滾去看文獻!

四、學會保持一顆平常心

「態度決定一切」其中的態,就包括了心態這一層的含義。做科研思考問題時最缺的就是一份從容,急功近利的心態對於科研的傷害最大,欲速則不達就是這個理。只有用從容的心態去思考問題才能夠更全面,不至於讓我們的科研成果比較零碎,這也是在一個研究領域深挖甘坐冷板凳的必備條件。

選擇讀博不只是選擇了一個讀書階段,而是選擇了一個人生。讀博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挑戰、壓力與困難,心態擺正是首位。在研究中保持一顆平常心很重要,你可能會因為情緒的起伏做出錯誤的判斷而錯失一個重大的發現。再者,許多美麗的東西其實都是泡泡,平常心能讓你保持最清醒的認知。

讀博還在繼續,科研還在繼續,未來依然遙遠,但那又怎樣?任何經歷都是一次成長,讓我們學會面對和擔當。用心體會這段迷惘與堅定交織的旅程,你會發現讀博讓你收穫的遠不只是一紙論文,更多是生命中那些潛在的讓你受益終身的美麗。怕什麼前途未知,進一寸有一寸的成長


推薦閱讀:

我們讀博,我們痛並快樂著
讀博也是一場肖申克的救贖
讀書讀到博士,為什麼還會迷茫?
科研中的焦慮是什麼鬼?

TAG:讀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