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2.4 多原則下的行為決策

當我們在思考什麼樣的心理才會導致行為發生時,我們往往會陷入到一片困惑之中,首先,我們不能準確把握他人心理,其次,即使能準確把握他人心理,我們也不一定能準確預測他的行為,因為有如此多的決策原則都能影響一個人的行為。顯然,這與前文對人活動不確定性的論述觀點相一致。

如果將人類的決策過程比作一台計算機的運行,那麼我們可以將上一節中介紹的各種決策原則理解為計算機的「軟體」,當一個人在決策時要通盤考慮的原則越多,則說明這個軟體越複雜,對「硬體」的要求也就越高。人類自身攜帶的「硬體」能力是有限的,當需要找到符合所有原則的最優解時,他要麼猶豫不決,左右為難,因為如何決策都會引起內心的衝突,要麼內心崩潰,自暴自棄,因為他的思考會「過載」。顯然,我們除了考慮「軟體」對人的影響,也需要顧及「硬體」對人的制約。

在真實世界中決策環境下,人雖然離不開環境中的信息,卻也不是一味機械的接受信息,而是會運用自身的智慧和能動性主動作用環境,這是人類進步的體現。然而,個體只能在他的認知能力範圍內進行合理行動(Munier, 1999)。西蒙(1989,頁 9)認為「一切管理決策都有一個內在約束」,這種約束「可能就是(生物學定義的)生物自身的生理、心理限度」,西蒙將其稱之為「決策的稀缺資源」。人腦對決策信息進行識別、選擇和過濾的注意、感知、信息加工和記憶等能力都是相當有限的,這意味著在決策的過程中,它們均是會影響決策的稀缺心理資源 (西蒙, 1989)。

意圖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收益,是人類活動的共同特徵,行為決策過程更是如此,因而除了趨利避害這個大原則,決策同時還遵循思維經濟原則,即消耗儘可能少的思維和時間以獲得儘可能多的內在需求的滿足。節約的重要意義在於「能使組織在完成其任務的過程中,力求節省其可以自由支配的稀缺資源」 (西蒙, 1988, 頁 19)。從這點看,思維經濟原則更像是決定其他原則影響力的原則。

在實際的決策過程中,人類解決多原則下決策的方式是多樣的,總結起來大體有以下三點:

  • 一是賦予不同決策原則以不同的權重。權重大的原則對行為決策的影響大,權重小的原則對行為決策的影響小,當不同的決策原則具有不同的權重值時,人們就能得出決策的行為方向性,從而確定自己的選擇。例如,對於一個重視情感的人而言,他在決策過程中會賦予了情感更多的權重,而減少了其他原則的權重,當情感決策的結果和其他決策結果相矛盾時,其他原則的影響就會由於其權重過小而降低,這使得他去遵循情感行事,而不需要繼續矛盾下去;而一個理性的人則更加可能按照期望效價原則和風險預估原則行事,而降低情感在決策過程中的權重。
  • 二是設置決策的優先項原則,從而減少決策原則的多樣性。儘管很多決策原則都會對我們的行為產生影響,然而不同的人所仰仗的決策依據是不同的。正如一個具體的人,他的人格傾向常常是有所偏向性的 (Agor, 1985)。例如,有的人在決策時優先通過理智的方式決策,另一些人則優先考慮情感因素,而不顧邏輯和算計。
  • 三是藉助經驗以提高決策質量。首先,專家與新手的差異,往往在於經驗的多寡,以及他們解決問題方式的優劣,經驗隨著個體的成長而增長,豐富的經驗能減少決策時間,還會改變決策的習慣和傾向性(例如讓人的決策更加理性),這就是為什麼年長的人決策時考慮更加周全的原因。其次,經驗能簡化決策的思維過程,從而節約決策的心理資源,內隱認知、習慣和模式化行為的作用都是如此。此外,人們在決策時往往會尋求外界的意見,借鑒他人的決策結果,這使得他們在決策時不必事必躬親,只要較少的努力便能獲得廣泛的決策輔助依據,並避免不必要的錯誤。隨著時代的發展,更加科學的輔助決策的方法[1]將更好地幫助人們進行行為決策。

我們以美國控槍為例,看看多原則下的行為決策是如何進行的。

私人持槍是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賦予美國公民的權利,是民眾認為捍衛民主自由的重要法律保障,它是美國人最為珍視的權利之一,這使得美國成為世界上私人擁有槍支最多的國家。然而由於槍支泛濫,近些年來美國的槍擊案件發生頻繁,據統計,美國每年大約有3萬多人死於槍口之下,因而至此相對應的,槍支管控的聲音的此起彼伏。

只要發生槍擊案,美國政府便會面臨來自輿論和民眾的控槍壓力,而美國槍支協會則會站出來反對控槍行為,他們認為持有槍械是憲法第二修正案賦予民眾的「自由」。2012年12月14日,康涅狄州一名男子持槍闖入桑迪胡克小學,槍殺20名學生和6名老師,悲劇震驚全美,以此為契機,美國總統奧巴馬高調拋出綜合性控槍提案,但法案在反控槍團體的遊說阻擾下未在國會獲得通過(參加「槍擊事件頻發:美國管控槍支的無奈」)。

同時,是否控槍也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影響。首先是利益集團的阻礙,據統計,在美國從事槍支買賣的軍火商約有30萬人,估計每年的交易量在300-500萬支 (魏春洋 & 王汝霞, 2007 ),這些人每年從中能謀取巨額利益,他們對美國政治的影響力也不容小覷,甚至能左右美國總統的選舉。其次,持槍權受到憲法的保護,從美國建國以來便一直是美國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其廢止只能通過修憲或者最高法院裁定違憲,然而這幾乎是是不可能的。

私人持槍和強制管控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持續碰撞,普通民眾越來越困惑:當他們對爭議雙方的觀點都表示贊同時,改如何選擇自己的態度?我們要明白民眾在心理上如何對這個問題進行決策,我們就必須明白態度對人決策可能產生的影響:究竟是持槍自由的態度重要呢,還是防止利用槍支引發的暴力犯罪更重要?

為了找到答案,心理學家對此進行了研究,並總結了一些規律:

  1. 更強烈的態度會勝出:如果你對槍械自由的態度比限制犯罪更強烈,你會反對限槍,反之,你會同意限槍,影響態度強度的因素包括你對槍支的了解程度(掌握有關態度對象的信息量),以及是否牽涉到自己的利益。
  2. 直接經驗影響態度:如果你身邊的人是槍難事件的受害者,而你擔心自己的親友會因為槍支而受到傷害,那麼你更有可能支持限制措施;如果你曾經利用自己手裡的槍支擊退了想要搶劫你的匪徒,那你更可能反對限槍。
  3. 態度的突出程度:如果反對限槍的團體更頻繁、更有力地陳述他們的觀點,你反對控槍的態度也會因此佔上風,如果媒體媒體播出的槍擊事件引發的悲慘畫面,你支持控槍的態度會佔上風。
  4. 情感訴求:如果槍支使用與愛國、捍衛自由等崇高情感聯繫起來,你的情感會使你支持槍支自由;如果槍支使你聯想到的是鮮血或犯罪,你感到厭惡噁心,那麼你更可能會支持控槍。

研究結果與我們的總結是一致的。此外,在你選擇態度之前,儘管對於控槍或反控槍的態度你都支持,然而當你一旦做出了選擇,你對其中的一種支持態度會使你開始反對另外一種態度,儘管在做選擇之前你兩種態度都支持(參見「認知失調理論」)。

備註:

  1. 這類輔助決策方法包括軟決策方法和硬決策方法兩種。軟決策方法的作用是擴展了備選方案形成時的注意資源和人類有限信息加工能力,比如專家同時工作法,決策模擬法、試探法和推演法;硬決策方法的作用是彌補了人類思維能力、計算能力的不足,比如純數學化、模擬化和計算機化的系統決策方法。

參考文獻:

  1. Munier, B. S. (1999). Bounded Rationality Modeling. Marketing Letters , 10(3):233-248.
  2. 西蒙. (1989). 現代決策理論的基石. 北京經濟出版社.
  3. 西蒙. (1988). 管理行為-管理組織決策過程的研究. 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
  4. Agor, W. H. (1985). Intuition as a Brain Skill in Management. 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 , 14(1):15-24.
  5. 魏春洋, & 王汝霞. (2007 ). 美國血腥的槍文化. 世界文化.

點擊返回本部分緒論

推薦閱讀:

30歲+,繼續技術路線,還是轉管理

TAG:決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