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唯一從南方打到北方的王朝將領,徐達解密風水珍籠迷局

在長達五千年的中華文明當中,北方游牧民族一直是南方農耕民族的噩夢,自從周幽王被犬戎攻破鎬京到清廷入主中原,南北民族戰爭一直都沒有間斷。而且在中國歷史上,一旦被佔領北方,南方人基本上就沒有對北方民族反擊成功過。這裡面既有硬體問題也有軟體問題。硬體方面就是一旦農耕民族被趕到南方以後,將失去戰馬供應基地,沒有戰馬就沒有騎兵,在北方平原上,南方的步兵軍團根本跑不過馬腿,南方的糧草輜重無法規避北方騎兵的騷擾,這仗確實難打;軟體方面呢,則是最關鍵的,這往往朝代都是立足北方,一旦被趕到南方就沒弱了,比如晉朝,比如南宋。這些國家本身就是因為力所不敵才被趕到南方的,到南方之後實力更弱,更加不是北方政權的對手。但是,唯獨一個朝代,一個將領,顛覆了整個歷史格局,大明帝國的徐達將軍,統兵從南出發,掃滅北方。

徐達,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市)人,明朝開國軍事統帥,淮西二十四將之一。主要為民建功戰績,1367年11月,朱元璋命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率領25萬大軍進行北伐。在北伐檄文中提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口號。十一月初,徐達軍至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命張興祖率一部軍先由徐州北上,攻取濟寧和東平(今屬山東)。附近嶧州(今山東嶧縣)、曹州、海州(今江蘇東海)、沭陽(今江蘇沭陽)、日照(今山東日照)、贛榆(今江蘇贛榆)、沂水(今山東沂水)等地元軍聞風而降。徐達親率大軍進攻益都(今山東青州)。十一月底,元益都守將普顏不花力戰不敵,遂克益都。徐達乘勝攻取壽光、臨淄、昌樂、高苑等地。元樂安(今山東惠民)、長山(今山東淄博)、新城(今山東桓台)等地皆相繼歸附。十二月初,張興祖攻克東平,元將馮德棄城逃走,張興祖率兵追擊追至東阿,守軍投降。張興祖進而圍攻濟寧,元守將陳秉直接逃走。十二月上旬,徐達帶領士兵至濟南,元將多爾濟投降,密州(今山東費縣北)、蒲台(今山東濱州)、鄒平(今山東鄒平)的元將,亦先後請降。

徐達決定繼續向東略地,命傅友德進攻萊陽,自己帶兵返回益都,東攻登(今山東牟平)、萊(今山東掖縣)二州。元惠宗見山東形勢危急,命中書右丞相伊蘇、太尉知院托和齊、中書平章政事呼琳岱、陝西行省左丞相圖嚕等進軍山東,然而諸將都不聽從命令。

洪武元年七月二十七日(1368),徐達攻克通州。八月二日,包圍大都,然而大都無人守衛。元朝亡。

洪武二年(1369年)二月,徐達揮師西渡黃河。大軍進抵鹿台,元將張思道聞風而逃。徐達連克奉元、秦州、伏羌、寧遠、鞏昌,派大將馮勝進逼臨洮,元將李思齊不戰而降。又分兵攻克蘭州、平涼,張思道逃奔寧夏。不久,慶陽斷糧,張良臣的部將打開城迎降,徐達率車沖入城中,擒斬張良臣父子。徐達平定陝西。自此,大明帝國的版圖基本上光復。自此,徐達統兵自南向北,完成了統一,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從南向北統一中國的王朝。

徐達能夠統兵從南向北擊敗北方政權與朱元璋獨到的戰略眼光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都知道,騎兵是貴族兵種,即便是草原民族蒙古人,也是。他們的騎兵有限,分散到廣袤的國土之上可謂是處處設防處處防不住。尤其是元朝在這個時候國力已經大弱,更加的供養不了這麼大一支部隊,這支部隊只能靠搶來維持軍需,這樣讓元朝政府更加的不得民心,百姓大量逃亡,或者加入起義軍,無意於飲鴆止渴。這便是洪武皇帝的功勞,他在建立大明帝國的時候,已經算準到這個問題了,因此,更加堅定了反擊元朝勢力的決心,給徐達北伐建立了足夠的物資供應。

其次,徐達的指戰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明朝的在建立初期曾有一段時間和元朝是和平共處的,即,朱元璋接受元朝的招降,不再與元朝為敵。這為兩方贏得了修養生息的時間。雖然洪武帝這時候接受和談可以讓元朝緩過一口氣來,可是元朝的精銳騎兵卻因這時間反而疏了戰陣戰鬥力下降,這對於數量取勝的南方步兵軍隊反而是好處。所以,徐達在指揮作戰的時候,特彆強調一個一鼓作氣,即不給敵軍修養的機會,因為一旦短時間內沒有打敗草原騎兵,則這些騎兵因戰鬥力提升之後又當是強敵。

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月,元將朵兒不花等犯永平。徐達奉命與湯和、傅友德率軍討之。四月,徐達夜襲灰山(今內蒙古自治區寧城縣東南),兵臨黃河,朵兒不花逃遁。年末,徐達回到北平。洪武十五年(1382年)四月,太祖以其功大,下令命有司於南京徐達府前治甲第,賜其坊日「大功坊」。

優己/著 收錄 《八卦中國》

本文系 社科哲學家、童話作家優己 原創發表

學漢語讀歷史,交流兒童教學與教育請找 優己導師

微信搜索公眾號:優己

推薦閱讀:

從經濟學角度,如何回答「假如你是明朝崇禎皇帝,如何避免明朝的滅亡」一題?
就明清兩朝比較而言,為何明朝皇帝多昏庸無能,清朝皇帝多勵精圖治?
為什麼我覺得萬曆朝鮮戰爭明軍被日本爆的挺慘的??
明朝施行不和親不割地的外交政策,是否是因為沒有遭受強大游牧民族的威脅?
為什麼有人說是萬曆導致明朝滅亡?一個人有這麼大的能量嗎,怎麼不說是制度,特別是明朝經濟的原因呢?

TAG:明朝 |